地域性与“三家”山水画——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为例

2011-08-15 00:44朱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荆浩范宽李成

朱丹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地域性与“三家”山水画
——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为例

朱丹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南 232038)

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为例,运用文献考证、比较学方法分别论述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大师李成、关仝、范宽绘画特点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探讨地域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并进行相同地域的差异性对比,细化相同地域下绘画风格的不同,从而丰富人们对北方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

地域性;山水画;“三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熙宁七年(1074),郭若虚以其深厚的理论修养撰成《图画见闻志》,其中一篇《论三家山水》有云:“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可谓从郭若虚始,奠定了李成、关仝、范宽三人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显赫地位。

在《论三家山水画》中,郭若虚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绘画风格。“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悠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具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李成、关仝、范宽同属北方山水画家,又都曾师法荆浩,但从郭若虚的评论中可显见三人的绘画风格并不相同。为何三人同是北方画家,师承相同,绘画风格各异呢?经笔者考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画虽然都是以北方山水作为描绘对象,但三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对具体地域的感受不同。二是,三家个体的内在精神气质不同,所接受的地域文化不同。基于此,最终促成了“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艺术成就。

李成(919-967),字咸熙,五代及北宋画家。先世是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兵灾人祸,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之中。由于李成皇族身世及苦难经历,因此他在绘画上也极力体现这种情绪,主要表现为意境冲淡、平和,也有萧疏与无奈。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

据史料记载,李成初师五代的荆浩和关仝,其山水画多为全景式构图、主法度、物象写真,善寒林巨木。这也是五代、北宋时北方山水画的基本格调。但李成长期生活在山东营丘一带,地貌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他又喜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因此,李成在长期观察和写生中,平远构图法成为他的自然选择,而平远法恰恰也适合于表现山东平原的烟林远丘,可以产生一望无际、层层推进的视觉效果,从而营造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艺术效果。如果用高远或深远法表现,就会显得局促与窄小。在宋代远近法虽为画论家所承认,但画家把它发挥到作品上去的很少,李成是先期实验者之一。李成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而画山石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也是李成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平远的构图呈现出朦朦胧胧的虚幻景物,那么淡而润的用墨必然成为李成主观的优先选择。

李成所画山石本应是沉重、坚硬之物,他偏用“卷云皴”之法。树的枝叶本应有轻盈之态,李氏却用“蟹爪”、“攒针”的形式。可见在冲淡、平淡的背后的画面背后既有对客观环境的描绘,又有他内心的矛盾与不屈。因而,李成的山水画是在真实地写照北方平原、丘陵风光的基础上,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关仝(约907-960),又作关同、关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图画见闻志》说:“工画山水,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他是荆浩的有力继承者,与荆浩并称为荆关。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雄伟气势。并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景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其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称之为关家山水。

关仝传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等。《山溪待渡图》描绘大山下水滨有人待渡,画中大山矗立,石质坚凝,气象壮伟荒寒,与宋人论述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关)仝能一笔而成”的风貌相似。《关山行旅图》画深秋季节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简括有力,景物高深,虚实富有变化,穿插各种人物活动,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正如郭若虚所评:“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悠闲。”

北宋的史书中大多认为关仝师法荆浩而又青出于蓝,甚至说“晚年笔力过浩远甚”。但是,关于关氏山水画的评论也有不同的声音,像米芾曾经认为“关仝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米芾长期生活在江南,对壁立如碑的柱峰,突兀的大石,这样具体的地貌特征是不了解的。然而,他一生见过关仝山水画真迹20幅,有此评论,也并非凭空臆断。米芾的鉴赏标准十分明确,“烟云雾景”、“平淡天真”、“不装巧趣”是他欣赏和追求的风格。米芾的言论并非评论关仝山水画不好,而是为了把关仝和董源做对比,以此表明自己更欣赏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的审美心理。表面上米芾降低的是关仝在《画史》中的地位,实质上米芾所代表的是他所处地域环境的审美心理。山水画家的艺术风格不可能脱离现实环境,关仝善写终南、太华山峰,山体多被林木覆盖,树木以松柏为主,间以杂木和灌木丛。其峰以花岗岩为主,石质坚硬,棱角分明,所以关仝多用乱柴皴、斧劈皴表现这种山石特质。关仝以关陕地区的雄伟气势入画,大山矗立、石质坚凝、杂木丰茂,真实地再现了北方山水的特质与气质。

范宽生卒年不详,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陕西华原(今耀县)人。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因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画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未若师诸心。”于是移居终南(秦岭主峰)、太华(华山),危坐终日,默与神遇,所以世人皆称范宽“善与山水传神”。《圣朝名画评》中也有类似评论:“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奇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视,以发思虑。学李成笔,虽得精妙,尚出其下。遂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范宽的“师诸心”,即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追求一种个人身心与大自然融混一体的理想境界。其画下笔雄强,墨色深厚,峰峦高峻,气势逼人,这虽有其个性使然,但是最主要的是他对当地山水的真实感悟。因而,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范宽长于表现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画法上的特点是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爱用“点子皴”法。最为著名的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以范宽流传有序并题有藏款“范宽”二字的《溪山行旅图》为例,画面中壁立如碑的柱峰、历经雨水冲刷仍然壁立千仞的土崖壁、混交的林海、突兀的大石、河边沙滩上有从山顶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大大小小,疏疏密密散落在水际沙坡之上,植物繁茂,有松、柏、杨、椿、梧桐等树混交杂生,平缓地方灌木丛生形成密林,高处雨水蒸发快,剩下蒿草呈绿色,到崖壁中底部因雨水少,不生植物,黄土完全裸露,呈现黄土本色,山中建有房舍、寺观,宋代交通不便,行旅只能沿河边或河边平缓的地方行进,这就是《溪山行旅图》生活来源地。为此范宽创作了“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写实艺术风格。米芾《画史》云:“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言语间仍然表现出对北方山水画画法上的轻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的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对地域的认识不可能全面,因此,人的审美认识也将受到限制。

范宽师法荆浩、李成,但绘画风格有着强烈的个人特征。范宽身居奇峰险峻的终南山一带,山水画进一步发展了荆浩、关仝山水画峻厚、坚凝的作风,其铁一般的结构线和铮铮有生的点子皴,犹如石工敲凿而成,所以范宽的山水画更倾向于雄武的风格。而李成的山水画主要的是继承了荆浩“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的一面,因此,山水画趋于文秀。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记载王诜一日于“赐书堂”,东挂李成,西挂范宽,先观李公之迹,云:“李公家法,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次观范宽之作,又云:“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此二画之迹,真一文一武也!”可见李成与范宽在用笔、用墨上的鲜明对比。范宽虽师法过李成,但二人毕竟生活的地域不同,性情有异,因此在山水画造景、气象、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却与李成之前的荆、关山水接近,山峰突兀,气势雄伟,尤其更似生活在同一地域,笔墨粗壮的关仝山水画。可见自然环境对山水画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即便三家同属北方山水画体系,但因具体地区不同,仍有很大的区别。范宽的山水画对后世的黄宾虹影响很大,黄宾虹曾云“如行夜山”,由此,大悟用墨之妙。

唐末五代至宋初山水画,“李、关、范”以不同的绘画倾向代表了这一时期北方山水画的最高成就。范宽隐于终南山、华山一带;关仝游艺于关陕、秦岭、华山崇山峻岭之间;李成则长期居住在山东营丘,晚年移居到河南淮阳。三家山水画虽同属北方派系,但也存在具体地域的区别,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艺术不仅仅反应了风格学意义上的规律认识,也反应了地域、地域文化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进行相同地域的差异性对比,细化相同地域下绘画风格的不同,对于当今中国山水画的格局和发展仍然是大有益处的。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A].萧荒.妙论撷英·画品卷·上册[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41

[2][宋]米芾.画史[A].王伯敏.画学集成·六朝一元[C].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420

[3][宋]韩拙.山水纯全集[A].于安澜.画论丛刊·(一)[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94

J222

A

1009-9530(2011)06-0098-03

2011-09-23

淮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0WK13)

朱丹(1977-),女,吉林四平人,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助教。

猜你喜欢
荆浩范宽李成
怀念李成章教授
范宽《寒江钓雪图》
杜鹃
荆浩与谢赫画论观点的异同
得意忘形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浅论五代时期荆浩“图真”的绘画美学思想
《雪霁里的故事》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忘笔墨而有真景”—荆浩绘画“笔墨”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