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2011-12-28 09:05刘兵白林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淮南市资源型第三产业

刘兵,白林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以淮南市为例

刘兵,白林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分析了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淮南市的产业结构变迁及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状况,从工业化进程视角指出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淮南工业现代化的短板,并对淮南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资源型城市;转型;第三产业;工业化进程

一、相关文献综述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报告,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666座城市数量的18%,其总人口为1.54亿人。目前,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已有2/3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资源已经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生活受到影响,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全面凋敝。随着主业关闭破产和关联产业陷于萧条,下岗职工和提前退休人员激增,社会保险欠费增多,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

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经历了生产力布局研究、工矿城市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三个阶段,目前的研究以“转型”为主,九成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涉及城市转型及经济转型问题。

从历史上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分布、生产技术、制度、运销市场、社会环境等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刘吕红,2004)。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应以代际公平为目的建立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张军涛,2001)。从资源型城市这一巨系统出发,通过市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方式创新等各种创新集成重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刘祥、孟浩,2003),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和多元产业复合模式为基础(朱训,2002),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适度开发战略、集约经营战略、“绿色矿城”战略、科教兴城战略、“筑巢引凤”战略、矿城互利战略、矿城扶持战略(李成军,2005)等战略,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姚康、杨永春(2010)从外来投资与资源型城市的关系角度,刘纯彬、张晨(2010)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角度,胡晓晶等(2010)从旅游产业驱动机制角度分别探索了企业型城市转型,陶晓燕(2010)构建了一个含有4个层次35项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来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其产业结构往往具有第二产业偏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很少有学者研究资源型城市依靠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城市转型的问题,下面我们以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问题。

二、淮南市产业结构变迁及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结构变迁

“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研究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和国民收入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从淮南市三次产业GDP构成的变化过程看(图1),淮南市三次产业比重始终保持“二、三、一”的格局,其中第一、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结构由1978 年的 11.8:66.2:22 转为 2008 年的 8.7:61.1:30.2。31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78~1994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波动发展,1994年第一产业GDP比重为20.1%,是1978年到2008年间的峰值,相对于1978年上升了8.3%。1994~2008年第一产业GDP比重呈较为稳定的下降趋势,2008年为8.7%,是1978年到2008年间的最小值。淮南市是典型的煤炭城市,城市因煤而兴,煤炭采选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发展初期笫二产业就占有绝对比重。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长期维持在50%以上,1998年下降到50%以下,后到2003年一直在45%到50%之间。从2000年到2008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呈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淮南市第三产业在90年代以前停滞不前,90年代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2000年占GDP的比重为40%,为峰值。1990年后,从绝对数来看,第三产业一直在持续发展,但由于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在2000年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下降到了30.2%,2009年更是下降到了27.2%。

(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状况

1、总量扩大,结构优化

2009年,淮南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7.6亿元,可比增长11.6%,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7.2%,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15.2%、13.1%、13.6%和12.3%。

2、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淮南市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09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44.4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0.6%提升到2009年的34.1%。

二、淮南市工业现代化的短板——第三产业(服务业)

目前,在分析工业化进程时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工业化进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六个发展时期。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人主要通过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四个指标对工业化进程进行具体衡量。这里我们按照此标准对淮南市当前工业化进程进行判断。

循环互改法是以写作小组内部相互评价作文为主的,批语评价后反馈给作者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循环互改法的实施流程一般为:

1、从人均GDP水平看,淮南市2008年人均GDP18884元,根据不同年份不变价折算系数和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淮南市2008年人均GDP约合3393美元。对照标准,显示目前淮南市已处于工业化成熟期水平。

2、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从淮南市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化过程看,淮南市三次产业比重始终保持“二、三、一”的格局,其中第一、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结构由1978年的11.8:66.2:22 转为 2008 年的 8.7:61.1:30.2,2009年淮南市第三产业更是下降到了27.2%,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我们只能认为淮南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3、从就业结构看,2008年淮南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4.9:41.8:33.3,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4、从城市化水平看,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淮南市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剔除区划调整因素,全市城镇化水平获得稳步提升。2008年淮南市城镇化水平为46.9%,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综合判断,目前淮南市总体上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推进时期,在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如果只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淮南市仅仅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淮南市工业现代化的短板。

四、淮南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足以看出,第三产业发展对于淮南市十分重要,因而我们对淮南市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

1、政府重视,支持发展。市政府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建设“两型城市”的基础产业,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繁荣特色文化旅游业。

2、旅游资源丰富。淮南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历史人文、山水园林、遗址遗迹等7大类景观,精品单体资源103处,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文化和生态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上窑度假旅游区,全国农家乐示范点焦岗湖乡村休闲旅游区,茅仙洞宗教民俗旅游区和大通煤矿遗址工矿旅游区等景区。

3、人力资源多元丰富。人力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服务业的兴衰。淮南市人力资源呈现多元化,一是地方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吸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二是拥有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二)劣势

1、整体层次低。淮南市第三产业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为主,旅游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并具有高成长性的行业发展缓慢,整体层次低,成为了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要瓶颈。

2、产业发展经验不足。作为一种新型业态,目前各国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更不用说存在某种固定的模式可供照搬甚至借鉴。同样,淮南市目前也正处在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模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淮南市应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淮南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3、合肥市同业竞争。合肥市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因此,淮南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合肥在获取产业资源、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进行一些竞争。应该看到,淮南市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与合肥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淮南市应尽量避开与合肥进行正面的、激烈的竞争,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走有淮南市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之路。

(三)机遇

1、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在2009年底也专门召开了会议,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服务业价格和收费政策、发展用地、金融支持、财政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淮南市服务业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方向和空间。

2、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淮南市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体系的基本建立及物质产品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张,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增加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3、合淮同城化的机遇。不少合肥服务业的企业来淮发展,改善了淮南的消费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带动了淮南服务业的发展。

(四)威胁

1、企业办社会,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由于企业办社会现象,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却在工业企业内部消化完成,制约了淮南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这导致服务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不起来,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也就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

2、环境威胁。安徽省和淮南市《2008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淮南市工业废水中氨氮排量降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64个百分点,工业废水中二氧化硫排量降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烟尘排放量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16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6个百分点。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各地经济发展你追我赶,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也是面临多方面的竞争,我们不仅要提高硬环境,还要提高软环境,因而根据前文的SWOT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政府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生产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和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加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

(2)找准区域定位,打造城市服务业品牌。淮南市是楚汉故里,豆腐之源,又是国家级亿吨煤基地、千万千瓦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家级园林城市,淮南市城市化步伐整体提速已为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根据淮南市独特的优势,发展具有淮南市地方鲜明特色的服务业,充分利用合淮同城化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和打造淮南市城市服务业知名品牌。在打造城市服务业品牌中,尤其要注意城市坏境治理,为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3)建立健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民间协调组织。做好现代化服务业相关行业商会、协会的建设,搭建协调和合作平台,为会员单位、合作伙伴以及整个行业提供综合服务,促进企业间合作,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4)制订高级人才补贴政策。给他们提供专家楼,并在开发区新建“五湖四海俱乐部”,提供相互交流认识的空间,让公司管理人员以及高级技术人员能安心工作享受美好生活。

[1]叶冬松.促进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3,(12):10-11

[2]刘吕红.传统资源型城市近代转型研究——以清代四川富荣盐区城市变迁为例[J].求索,2004,(7):64-68

[3]张军涛.从代际公平的角度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1,(4):27-28

[4]刘祥,孟浩.创新集成: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城市问题,2003,(4):33-36

[5]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02,(1):1-9

[6]李成军.中国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7]姚康,杨永春.外来投资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以白银市为例[J].甘肃科技,2010,(13):8-13

[8]刘纯彬,张晨.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绿色重构初探——以绿色工业构建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0,(1):85-89

[9]胡晓晶,李江风,李风琴.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驱动机制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3):22-26

[10]陶晓燕.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地域研究开发,2010,(1):119-123

F121.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1)06-0015-04

2011-07-1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99)

刘兵(1981-),男,江苏扬州人,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经济与统计;白林(1954-),女,山西离石人,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市场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淮南市资源型第三产业
雨中即景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
淮南市一院举办“市内科病例讨论会”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