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对思维科学和社会文明的开拓性贡献——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2011-12-28 06:47王传旭邱章乐杨春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钱学森形象思维人类

王传旭,邱章乐,杨春鼎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钱学森对思维科学和社会文明的开拓性贡献
——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王传旭1,邱章乐2,杨春鼎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钱学森发表一系列论著,倡导思维科学研究。1984年在全国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上,钱学森预言:“思维科学的研究将孕育一场新的科学革命。”30年来,他还在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通信中,为思维科学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提出许多开拓性的见解,并以科研系统工程的战略眼光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合作攻关,为思维科学研究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钱学森;思维科学;大成智慧;智能系统;社会文明

今年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钱学森发表一系列论著,倡导思维科学研究。1984年在全国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上,钱学森预言:“思维科学的研究将孕育一场新的科学革命。”30年来,他还在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通信中,为思维科学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提出许多开拓性的见解,并以科研系统工程的战略眼光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合作攻关,为思维科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一、提出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指出突破口是形象思维

钱学森院士在《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四种革命,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人类经历了早期手工业生产、小商品生产、大工业生产、国际化生产等四次产业革命,现在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则是第五次产业革命,核心是“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把信息、知识、智力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126,这些都与人的思维有关。在“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要变成生产力。现代化生产,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思维科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自古希腊以来(亦即中国先秦时代以来),在一些哲学家、逻辑学家、美学家或心理学家的著作中,很早就有了关于直觉、灵感、想象、思维、逻辑等人脑思维活动及其精神现象的论述。说它年轻,因为至今思维科学总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两千多年来,人类在抽象(逻辑)思维研究方面形成了比较深细的理论体系,对逻辑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方法有了一整套的理论。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研究,对于现代科学大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整个科学)的建构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钱学森198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2]一文就提出了现代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这样一种新的思维科学体系结构,是以往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们所没有提出过的。

这一体系结构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在全面分析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钱学森又进一步提出他的看法:

直到现在我们仅对逻辑思维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它的规律——逻辑学。而形象思维研究得很不够,还没有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不是由于人们总想形象思维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有密切关系,因而也就以为是文艺领域的事,无关科学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也是个误解,因为文艺创作活动也是人的一项社会实践,实践才造成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如果形象思维真的没规律,可以乱来,那也就不会有文学家、艺术家了。而且形象思维不但文艺工作者使用,其它人包括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也经常使用。所以一定有规律,一定可以建立一门形象思维的科学,叫“形象思维学”。[2]

钱学森把我们对形象思维的认识、形象思维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高度,“形象思维”不仅是文艺理论和美学中的一个普通术语,而且是一门科学、一门涉及到人脑思维奥秘的科学,一门建构现代思维科学理论体系必须首先突破的科学,一门对21世纪科学革命、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有深远理论意义的科学!

钱学森院士还认为:逻辑学、形象思维学、灵感学都是属于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术大部门中的基础科学。至于诸如语言学、文字学、密码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技术、图象识别技术等,似乎都可以当作思维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属工程技术类。钱学森教授是在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作出新的剖析综合、并在统观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这些看法的,当然决不是轻易的。并且他从现代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状况出发指出:“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因为逻辑学是现代电子数值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一类的新技术则需要形象思维学,所以钱学森教授指出:“我们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维学,会不会用它来掀起又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呢?这是颇为值得玩味的一个设想。”[2]

由此可见,形象思维研究的突破,是填补思维学空白的需要,是完善、深化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全面发展并出现新的飞跃与大跨度突变的需要。没有形象思维研究的突破,打一个比方,就好象一个人只有一条腿在走路,只有半个脑在思维,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残缺不全的。

钱学森不仅是现代思维科学研究的倡导者,而且也是现代思维科学理论的开拓者、创造者。1984年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后,他虽已75岁高龄,还亲自将会议论文经过筛选、加工、主编成《关于思维科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为了思维科学的发展,为了《形象思维学》的创立,他将国内分散的独自为战的研究者联系起来,形成互相沟通信息的科研网络,同时,他又不辞劳苦,经常与每一位研究者直接通信,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与有关研究者进行交流。2007年5月出版的涂元季主编的《钱学森书信》十卷,收录了他与约一千个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时所写的三千多封信件,可以了解他对国家、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关心和精辟见解。

在钱学森的指导支持下,许多学者对形象思维理论从纵向与横向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张浩的《思维发生学》、李欣复的《形象思维史稿》是对人的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历时的纵向的研究,揭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思维及其形象思维的不同特点;张光鉴和张铁声研究员关于相似论的研究,田运的《思维论》、杨春鼎的《形象思维学》等则是从横向的理论研究,初步提出思维学、形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上述成果差不多都是在比较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在今后的10—20年中,社会环境、科研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形象思维研究将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会实践中,形象思维理论也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形象思维研究的突破,是为了建构完善的思维科学理论。随着思维科学的不断完善、深化,也必然会在当代的科技革命、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出“大成智慧工程”,培养创造性人才

钱学森不仅看到思维科学对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理论意义,而且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思维科学对于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大成智慧工程”,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关于创造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

2007年8月3 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看望96岁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两年前,钱老提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这次,钱老又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回顾钱老学到老、创造到老的辉煌人生,联系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多宝贵见解,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1982年钱学森在《红旗》杂志第二期上就发表了《社会主义的人才系统工程》一文,文中有很多精辟的论断:

人出生以后,经历不同,学习条件不同,能力也不同,不同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力有大小,二是能力的方面有不同。前者是说做某一方面工作的效果不同质和量有高低,后者是说所长不同,有人干某一方面的工作的质和量高,干另一方面的工作质和量就低。所以从国家来说,如何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就是一个大问题,这就是用人的问题,而其核心是识人的问题。

千里马只是马的一个类型,千里马挽载重车不一定比上一匹挽重马。我们不但要有千里马和识千里马的伯乐,也需要其它类型的马和识别它们的內行人。[4]

钱学森对人才的看法启迪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创新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科学要创新,社会科学也要创新,基础科学要创新,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同样要创新。现代科学更有复合性、交叉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人才系统是极其庞大的巨系统。

如何从思维科学角度深刻理解科学与艺术结合与创造革新的关系呢?

二十多年前,即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老就建议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分裂现象。在古代,文艺作品与科学论著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人类思维具有社会性、实践性、时代性。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般都是经验性的,称为“前科学”。古代希腊和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著作往往是用形象描述语言论述的,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全部是用生动有趣的对话形式阐明观点。我国先秦诸子的著作,如孔子的《论语》,就是对话式、口语式的,既有学术性,又有文学性。随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科学与艺术的分化,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愈来愈大了。到了19世纪,黑格尔就明确指出:“哲学方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不必要的,如果艺术家按照哲学方式去思考,就知识形式来说是不必要的,他就是干预到一种正与艺术相对立的事情。因为想象的任务只在于把上述内在的理性化为具体形象和个别现实事物去认识,而不是把它放在暜泛命题和观念的形式去认识。”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他们看到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却忽视了二者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无论是科学理论研究,还是文学艺术創作,都是创造性的辩证思维,如科学只用抽象思维,艺术只用形象思维,把二者割裂开来,而不是结合起来,将不利于科学与艺术的创新。

96岁的钱学森对温总理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钱老的话不长,但含义深刻,如何理解呢?科学的特点是条分缕析,学科分支愈来愈多,这一方面让研究更深更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互不通气,造成科学家思维的狭隘性和封闭性,看不到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从而限制了科学的创新。

1994年钱学森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一书。这本书是由钱学森的堂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钱学敏协助编辑出版的。在钱学敏写的“编后记”中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钱学森不仅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半个世纪以来,在他攀登过的崎岖山路上,留下了他探寻科学技术艰苦跋涉的足迹,也留下了他富于想象、灵活创新的艺术情趣。科学与艺术,“冷”与“热”的结合,这或许就是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的智慧之源、创新之路、成功的奥秘![5]278

钱学森从小不仅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他对书法、绘画、音乐、文学都很喜爱。192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后,课余除参加校乐队活动吹圆号外,还经常去听音乐会。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在麻州理工学院一年即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接着到加州理工学院读博,1939年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火箭小组”的火箭迷们也是音乐迷,他们经常一起到洛杉矶音乐厅去欣赏交响乐。音乐的梦境,绘画的神韵,诗歌的哲理常常渗透到严密的科学思维之中,产生创造的灵感。

钱学森83岁时绘制了一张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图表,图中可见,这是一个开放的矩阵式纵横交错的系统,包括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十大部门。科学是量智,艺术是性智,还有一些经验性、非逻辑性的感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量智”侧重于逻辑思维,而“性智”侧重于形象思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钱学森认为:要想真正把握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的整体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丰富知识,还有许多不成文的实践经验和点滴感受,才能科学研究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他把这套方法称为“大成智慧学”,“集大成,出智慧”。钱学森指出: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大成智慧学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5]287

要做到“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要多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人类面临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龙头的高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塑造一代新人。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教学內容、教学方法不同,各有什么特点,笼统提出研究型教学行不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钱学森发表了《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文,谈了他对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许多看法。

钱学森3岁随父母到北京,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和附中受到当时最好的中小学教育。钱学森在他的文章中说:“二十年代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个特别优良的学习环境,我就是在那里度过了六年,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六年。”[1]452看来,在中小学阶段上好与美育有关的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等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情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是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教育阶段,既要上好专业课程,也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有较全面的理解。此外,也可适当开设大学美育课,介绍必要的美学基础理论、部门美学、技术美学和生产美学內容,上好大学语文课和艺术鉴赏课。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仍普遍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取消美育课程。重外语而轻母语,进了大学只学一点专业知识,知识面很窄。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思维训练太少。钱学森曾到一所重点高等院校去听课,感到教师讲得太繁琐,建议两节课只讲一节,留下习题让学生做。教师说同意钱老的意见,但不能照办,因为有些学生会不习惯,是灌惯了改不过来了,就会向教师提批评意见。“条子”多了,教务部门一察,就会影响教师评职称,提级别。钱学森大声呼吁:“这是落后阻挡了前进,不准前进!”

钱学森指出:“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直到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还没有找到整套的规律。所以我们常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苯,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找到这个规律必须开展思维科学研究。”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思维科学界的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逻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和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具有不可缺少的科学理论意义,但是,逻辑学并不等于全部的思维科学。由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研究得很不够,很不成熟,必然也会限制辩证逻辑的研究,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和电子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形象思维和灵感学的研究及创立,将会弥补形式逻辑的不足,促进辩证逻辑的发展,对于人类的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工程

钱学森院士提出“大成智慧工程的未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辅助,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思维系统。所谓“智能机”也就是第五代计算机,目前世界上许多技术先进国家都很重视它的开发与利用。现代思维科学是智能机研制的理论基础。这种智能机的研制与当前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是联系在一起的。用智能机和信息网络来协助人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用人-机结合的智慧来教育人、培养人,教育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必然会引起教育领域内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思维科学是进行计算机技术革命、研制智能机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研制。智能机的研制是国家大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大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电子计算机化、90年代的网络化到21世纪的智能机系统工程化,将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深化、完善审美智能系统工程,对人类的审美活动、文艺创作、精神文明建设,对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为文化建设及文化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大众传播媒介由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向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对世态民情、社会思潮、人心向背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网络等大众传媒似乎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极高的速度和效率,又象魔鬼一样会给社会、家庭或个人带来灾难。一篇题为《网络游戏正让我们破产》文章中报道:据《半月谈》记者到一些网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年轻人上网都很少浏览信息或查阅资料,而是在玩各种充满杀戮格斗情节的网络游戏。然而在网络游戏业主暴富的背后却是许多家庭的“破产”。孩子们是家长最大的“资产”,当孩子们迷上网络游戏以后,无数家庭就出现了人财两空的悲剧。

西方的有关学者,很早就发出“影像时代的警世危言”。如纽约大学波滋曼教授是当代最重要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之一,他在 《娱乐至死》(中译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等著作中就指出:20世纪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改变了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的模式。因此,他认为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要有科学的理性认识,否则,“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在“美丽的新世界”里,我们可能会“娱乐至死”!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采取对策。

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先进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只重视发展经济,不重视发展文化,经济畸形发展,文化一片萧条,人民群众缺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风气变坏,将反过来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出现十分危险的社会情景。科教兴国是我们的一大国策,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均对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效果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注重发展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社团对学生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作用,取得可喜的成绩。

钱学森在1991年4月18日与他指导的科研集体中的部分成员作过如下谈话:“智能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下一个世纪我们国家的地位。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将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是智能机,而是人与机器相结合的智能系统。不能把人排除在外,应该是一个人·机智能系统。”[3]286这段话既指明了智能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又告诫研究者们:离开人的完全自主的智能机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研究的应当是“以人为本”的人与机器相结合的智能系统。

一切工具都是为人所用的,思维的机器也不能例外。以往,某些人工智能研究者企望能研制出一种完全能代替人脑思维的智能计算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人机系统方案有三种:“自主”系统,“人帮机”系统,“人帮机,机帮人”系统。实现人机智能系统需要以上三个方案的综合集成,其中“人帮机,机帮人”方案在问题求解的全局起作用,而“自主”方案和“人帮机”方案将在问题求解的局部起作用。

目前计算机模拟人的形象思维难点主要还是在对形象文字、形象语言的感知、接受、理解、描述、创造、赏析、评价等问题上。形象文字、形象语言具有直观性、多型性、多维性、多义性等特点,如何改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构与功能,如何按照人机结合的最佳方案来实现综合集成,是值得研究者们深思的。人·机结合的审美智能思维系统,不仅将大大提高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对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脑成为玩具,网络成为聊天和游戏的工具的严重现象,应引起教育领域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采取一切办法,化害为利,化忧为喜,人机结合的智能思维系统将从人·机两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人的完善与机器的完善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它必然要一代胜过一代,让世界变得更加奇妙,更加壮美,更加丰富多彩。

四、用明智思维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总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总是在不断提高。钱学森作为科学家不仅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关心社会的文明进步,关心科技进步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钱学森在《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一书第一章关于科学道德就指出,要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钱学森引用了爱因斯坦在1931年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生说过的一段话:“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上个世纪80年代,钱学森曾多次到中共中央党校做学术报告,讲到他对社会文明建设的看法,他认为社会文明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体现了这位人民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

现在很多人都不谈理想,只追求眼前利益。一个人、一个民族失去精神追求,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无疑是不明智的。因此,建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和理想观是十分必要的。

在今天,建构未来社会的理想图景已成为一门学问——未来学,细谈要写一本很厚的书。在《钱学森书信》第六卷中,收有1991年8月19日致钱学敏的一封长信,钱学森把人类社会分为四大阶段。他认为从200万年前人类出现到原始公社出现这漫长阶段,无生产事业可言,不能称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自第一次产业革命(即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始,有了生产事业,才有社会——原始公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属于人类社会的大阶段。每一阶段可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如邓小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21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主要是经济上达到的指标。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还需要我们去构想、实践与完善。

钱学森描绘了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的图景:

到了大约200年后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最终消灭了战争,国家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全世界一体化。这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第二大阶段,人们完全自觉的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创造历史。在此阶段,实行了按需分配,消灭三大差别,智力大发展,人敖游于太空……

第二阶段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钱学森指出人类社会还会有第三大阶段、第四大阶段。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钱学森他的思维拓展到宇宙发展的亿万年时空中。他说:“因为直到太阳耗尽氢原素,膨胀为红巨星,消灭吸收地球,离现在还有几十亿年。”一亿年就包括一万个万年啊!

受钱老观点的启示,在去年九月份上海召开的《思维科学与21世纪》大会上,杨春鼎教授提交了长篇论文《论人类的明智思维与未来世界的理想图景》,人类未来的理想是全球性的,要建立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公平、幸福的新世界,不是近在眼前,也不是遥遥无期。人类在科学、军事、航天等方面投入很大,但在地球村建设方面还缺少科学幻想。未来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世界发展前景如何,要靠人的明智思维畅想一番。

未来没有终点,永远只是过程。明智思维告诉我们,人类的千年史是流血的历史,刚过去的20世纪100年中因市场、资源、国土、财富的争夺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未来能否尽量避开血与火的战争?我们教育孩子不打架,法律制止家庭暴力,为什么国家之间遇事非得刀光剑影,不能和平协商解决?

人类应告别无知的童年、血气方刚的青年、进入理性的、明智的、稳重的中年。国家、民族、地区之间要多合作、多互助,用人类的共同力量发展尖端科学,包括钱学森所说的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培养人才的大成智慧学和构思美好理想的未来学。避免重复和浪费,妥善解决气候问题、能源问题、艾滋病问题、癌症问题等。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路旁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就止不住为城市的未来担心。因为每一栋大楼都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啊!现在城市里汽车也越来越多,石油也越来越紧张。能源枯竭了,社会问题必然丛生。还有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健康问题已经很突出。

大国、强国之间应增加互信和经济文化交流,限制军备竞赛。现在,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很频繁,军事上的交流与互访也不少。大国之间的敌对关系逐步转化为竞争伙伴或对手的关系。在现实世界里,一个国家发展没有必要的国防和军事实力是不明智的。不看到世界格局的变化,盲目扩军备战也是不明智的。

对待恐怖主义,也需要明智思维。局部军事对抗一时难免,但从战略考虑,应采取多种手段,不要单靠军事打击。《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从经济上、文化上、宗教上、心理上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多种因素,化解历史积累的矛盾与仇恨,而不是肆意纵兵强化矛盾与仇恨。有此明智思维的大国领导人方可获诺贝尔和平奖。

神奇的网络将数十亿个人脑有机联系起来,人类的明智思维会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悲剧时代应当结束,喜剧时代必将到来。人类的聪明在大脑,万物创新在思维。人的智慧可登天揽月,也一定能够建立和平、和谐、和睦的国际关系,愿地球村村民永享太平,让地球真正成为宇宙间最美妙的、最幸福的、最吉祥的星球!

[1]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26

[2]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J].自然杂志,1981,(1)

[3]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9

[5]钱学森.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78

[6]引自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5:17

B804

A

1009-9530(2011)06-0044-07

2011-10-08

王传旭(1955—),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心理学博士。邱章乐(1948—),男,浙江温州人,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杨春鼎(1943—),男,江苏扬州人,淮南师范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钱学森形象思维人类
钱学森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人类第一杀手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钱学森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