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对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的再探究
程亮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同志多次谈话内容里均有所体现。他着眼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一贯重视教育投入在文化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把增加教育投入置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在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时期新阶段,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对提高我国全民族整体素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共同理想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增加教育投入;内容;本质特征;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1]P5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十年文革”结束以后,针对教育投入不足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比如恢复高考制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鼓励社会投资教育事业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投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再探究为解决我国教育投入问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教育受制于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同样,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作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适应科技成果带给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革命性变化,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本国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升教师地位、完善教育立法、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等措施,使本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高中普及率达到了92%的水平,在此期间,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方向迅猛发展。同时,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也因科技进步而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恢复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通过改造旧式学校、改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规范教育财政收支、改革高校课程等措施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文革”之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中专院校、高中和小学数量与建国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数量、在校人数都有了显著地增长,与此同时,各级各类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文革”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文革”十年间,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高校停止招生,大多数教师和知识青年接受劳动改造,许多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运动行列,致使这一代人的文化教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十年文革”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深受其害,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充分地考察了科学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想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此,他力求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在他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提出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邓小平认为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他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他把依靠教育实现现代化当做一个战略重点来抓,以此提升教育的地位。在谈到党的十二大制定的“翻两番”总目标时,邓小平指出:“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多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2]P9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教育全党同志要紧紧抓住教育,“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的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深信:“只要各级领导认真抓,我看教育好办,悲观是没有根据的。扎扎实实抓他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3]P121-122
邓小平强调在思想认识上重视教育的同时,更强调注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鉴于长期以来我国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国情,邓小平多次提出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他指出:“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科教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甚至有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在这方面也比我们重视得多。……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今年因为财政困难,只能先照顾到重点,但是,从明年、至迟从后年开始,无论如何要逐年加重这方面,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4]P2501988年,邓小平再次提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5]P275
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邓小平认真总结了“文革”时期的教训和经验,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里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他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他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还从振兴民族和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目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必须依靠教育,而振兴教育,必须发挥教师作用这一关键。
邓小平指出,提高教师的地位不仅要认识到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在全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他强调,“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敬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6]P109“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7]P95邓小平十分关心和尊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他指出,“一个小学教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就是很可贵的。要当好一个小学教师,付出的劳动并不比一个大学教师少,因此小学教师同大学教师一样光荣。”[8]P50针对我国教师的物质待遇偏低,辛勤劳动与其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等情况,小平同志多次指示一定要把提高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认真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行列。邓小平在谈到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指出,提高教师的水平,一是政治思想要过关,二是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要严格要求。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他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又红又专。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他指出“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励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13]P40另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他主张把师资培训工作列入教育规划中,教育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通过举办进修班,编写教学参考书等途径来大力推进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他十分重视师范教育,提出来办好师范院校是培养和增加新的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他明确地指出“师范大学要办好,省、市管的师范院校,教育部也要经常派人去检查。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9]P69
针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保障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邓小平认为应坚持节约办学的原则,但不能因为节约经费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他提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不仅使用经费要合理,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上也要注意节约。他指出,“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10]P56为有效解决教育经费紧缺问题,邓小平提倡举全社会之力办教育的思想。教育不光是国家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11]P122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
教育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发展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邓小平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的良好风气,高度评价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关键在教师。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师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提出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他强调“要让教师休假,给教师以恢复疲劳、思考问题、总结经验的时间,给他们以休整的时间,不能把他们的休假时间都给占用了。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2]P55
(二)坚持教育投入的全面性
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是关于解决我国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系统理论,它不仅仅是指增加资金的投入,而且还涉及到邓小平教育思想其他方面的内容。首先,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包括了教育投入思想的转变。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发展科技必须依靠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看待,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他还呼吁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提高教师的待遇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他强调如何做好经济投入,指出要集中社会有限的资源办一些紧要的事,有效去解决教育经费的困难。
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的战略思想,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他重视教育、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对党和政府制定教育的重大决策和宏观规划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教育事业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得到快速的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并日益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教育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的待遇有了极大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捐资助学有了飞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的思想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与邓小平提出的“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5%办教育”构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依然制约着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提高政府财政性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性事业,政府将资金投入到这一公共产品中,不但可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且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非义务阶段教育则可以收取部分教育费用,补充教育财政的收支,但收费标准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教育费用过高,使一般的家庭承担不起,这样既造成社会的不公正,抑制了居民对教育的消费需求,也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误入歧途。因此,在增加教育投入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邓小平关于“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5%办教育”的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更多的人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随着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教师愈加感到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不能在现代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目前,我国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知识更新速度慢等等,部分教师思想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教师缺乏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淡薄,这就必须推动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规定教师必须定期接受在职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行业的工资高于或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以此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行列,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建国以来,教师工资经过几次大的调整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教师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教师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政收支平衡困难,但是,如果以财?政收支困难为理由拒绝为教师增加工资,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大量的优秀人才会离开教师队伍,那么,最终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一些地区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工资改革试点,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因此,我们应该真正实现“教师的工资高于或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这一目标。
(三)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正如邓小平强调,要提高投资效益,要学会利用有限的资源把教育搞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确定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来确定合乎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目标,通过调整学校规模和教育资源分配布局,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培养出适合本地需要的专门人才和人力资源。
邓小平倡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但不应当是教育投入的单一主体。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邓小平鼓励民间投资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兴办教育的观念,以教育主体多元化为突破口实现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样,不仅会使我国国民教育的资金大量增加,更重要是以此为利益纽带把国家、社会、个人这三者在教育上的权责统一起来。
总体来说,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坚持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重视教育投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增加教育投入纳入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增加教育投入的思想对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
[4][6][7][8][9][10][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3][11][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