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华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刘凤华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成熟阶段,也是获取知识、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道德;道德教育;途径;措施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国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德育为灵魂”,这体现了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而当代大学生们的生理素质、心理特征、教养方式、群体文化、政治参与、经济交往、社会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与前数代人差别巨大的变化,其理性精神、利益意识、个体趋向逐渐增强,自主倾向、现实定位、多样选择日益凸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端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缺乏责任感,精神上极度空虚。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
所谓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著名作家伏尔泰说过:“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造成差别的不是门第,而是道德。”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也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与献身精神的培养,更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道德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时期,构建新的德育观念。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高等学府的德育工作更应注意“人”的需要和发展,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从学生方面来讲,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而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德育不仅是社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教师方面来讲,现代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思想素质、价值取向、人格品质、精神风貌、认识水平、授知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求知、创新和动手能力,更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定型。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实施以德施教是新世纪的必然要求。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的“慎独”、“躬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现代教师不仅要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成为道德规范的楷模,教师本身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表率作用、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仰慕崇拜,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从而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
从学校层面讲,要形成全员育人的新观念。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德、智、体、美中,德育处于首要地位。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德育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艰巨任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和精神动力。因此作为塑造人、培养人的高校,应该遵循德育规律,把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必须克服“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真正使全员育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新局面。
面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复杂变化,如何造就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根据党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必须十分重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制定科学的道德教育内容。因为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理想信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当代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较短,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又缺乏生活的锻炼,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再加上当今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想,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高校教育者要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更要学习、借鉴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教育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大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做到知和行相统一,体现人生价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养成爱国精神、爱国行动,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胸襟;作为当代大学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报效祖国与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多种途径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再加上一些渲染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文化作品和传播反动、色情的电子信息等不健康的社会现象,容易使大学生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整体环境;要在思想领域中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健康的思想氛围;在社会上形成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把道德教育融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崇尚美好、追求真知的思想境界;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在文明、高尚、和谐、优良的社会风气中健康成长。道德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不断优化、整合影响道德环境的各种因素,以达到优化道德环境的目的。
合理的道德评价对道德教育、道德行为起导向、规范的作用,可以全面了解和衡量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及其发展水平,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反省、调整。这就需要高校完善道德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倡导道德新风。在道德评价时,既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还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既要重视智育评价,更要重视道德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既要注重道德实践能力,更要关注道德认知的发展;既要关注主体道德行为的善恶价值,又要看其行为的效果和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科学地掌握评价过程,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作出持久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道德建设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1]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隋月英.进一步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之我见[J].江西社会科学,2003,(7).
责任编辑:陈冬梅
G711
A
1671-4288(2011)01-0123-02
2010-11-01
刘凤华(1971—),女,山东寿光人,潍坊职业学院讲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