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2011-11-02 08:38王英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霍华德土地

王英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王英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1898年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通过社会改革,采取“城市——乡村”有机发展,该理论对此后世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经典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仍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城乡协调;实践;影响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他在1898年发表了名为《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 (Garden City)”理论,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沿用至今。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学界奉为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一部经典著作。今天,当我们重温和研读这部理论著作,仍可发现其间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

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应运而生。

二、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来源

霍华德在书中第十章以标题的形式告诉了人们,他的思想是“各种主张的巧妙结合”,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1884年);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Thomas Spence)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 (James Silk Buckingham)的模范城市(1846年)。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Bellamy)的著作《回顾过去》(Looking Backward,1888年),他在书中提倡回到大自然去,反对阶级分化,反对城市环境恶化,还预测在2000年波士顿将出现共产主义社区。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Hygeia),是一本有关合理规划城市的小册子,主张关心居民福利、控制人口密度、增加绿地面积和采用地铁交通。这些理论都给了霍华德很大的影响。

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针对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霍华德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疏散大城市人口,保持城市的合理规模。

霍华德将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纳为“引力”。他认为城市与乡村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同时也都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他由此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三磁铁理论: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从而避免各自的缺点,只存在优点。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他提倡用一系列小型的、精心规划的这种磁体来取代大都市,形成一个高效的城市网络,使城市与乡村能平衡、健康发展。虽然此后的实践证明他的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是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霍华德在书中还勾划了一张田园城市的示意图(上图),它是一个占地2400 hm2(包括城市用地400 hm2,农村用地约2000 hm2),人口为3.2万人(其中城市30000人,农村2000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外的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 Avenue),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

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河来相互联系。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即主要的社会改革的部分。他对城市收入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他认为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从而使整个城市获得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城市由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其成员由居民选出,在不同的部门工作,服务居民。选择官员的原则是“看他们是否特别适合做该部门的工作,而不是完全看他们的阅历”。同时,在社区推行“准市政事业”(pro-municipal),积极发展公益事业。霍华德认为所有这些措施的有力实行,“定会使人们返回故土,逆转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潮流”,持续有效的建设更多的田园城市,最终将实现他的社会城市目标。

四、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霍华德并不甘心使田园城市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为了实现其构想,1899年他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年在距离伦敦56km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19年又在伦敦北33.6km处兴建了韦林(Welwyn)。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芒福德在他的《城市的发展史》中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低估了在一个以赚钱为主的经济社会中一个大都市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他想以创造32000人口的一个独立自足的社区来替换伦敦过分拥挤的生活,这个具体建议本身没有很好的对待今天社会和技术的复杂性。”

其他国家在田园城市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和城市区域规划、美国的郊区住宅开发和后来的新城市主义都继承了田园城市理论中的部分思想。例如,新城市主义中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城镇发展规模、提倡以人为本的步行交通、设计结合自然等等(但这种新城市主义的出发点是城市的中上阶级,有别于霍华德从普通阶层角度出发)。这些实践有些是比较成功的,比如1901年恩温(Raymond Unwin)在伦敦郊区Hampstead的规划、1928年斯泰因(Clarence Stein)做的美国雷德朋(Radburn)的规划等等,虽然这些实践与霍华德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是值得鼓励的。

五、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启示

田园城市理论在其产生后的100多年间虽被频频提及,但仍有许多业内人士低估和误解它的实质含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并非仅仅是城市物质形态上的考虑,更多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做了全面的阐述,虽然今天看来某些观点和措施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的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的思想,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因素,对城市规划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第一,霍华德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城乡结合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种有机、平衡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围绕城市的农田、绿地是支持城市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遏制城市无节制膨胀的关键。这种积极的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符合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原则。很多城市学家认为,直到今天,其中几个要点,仍不失为建造高质量城市的一把钥匙。例如,其合理的城乡用地比例,不失为一个大城市作区域规划的参考。一个大城市如无适当规模的农地作为城市支撑,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田园城市避免了传统单一核心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恶性膨胀。当若干个田园城市发展到合理的规模时,就组合成社会城市。各个田园城市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快速交通联系。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田园城市的合理规模,又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优点,并避免了大城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缺点。

第二,土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中对土地进行了大胆改革。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所有的土地收益用于兴建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必要的支出,可以说城市依赖土地生存发展,完善公正的土地政策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城市发展。芒福德也指出:“最重要的是,霍华德洞察到了再也不能让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掌握在私人投资者手中。”针对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一些缺陷,比如一些个人利用占有土地、炒地圈钱,又比如城乡土地制度二元化,农民的土地收益得不到保证,尤其在城市化拆迁过程中,农民没有话语权,因此屡屡爆发流血冲突事件。因此建立完善的土地所有制度、保障土地收益分配公平合理,用法律保障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当前我国在土地问题上要亟待解决的。

第三,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建立了一个真正关心普通民众的新模式。在我国规划现阶段,很多规划工作者将规划看做是图纸上的作业,以领导的喜好为设计出发点,以通过汇报为最终目标,而不去考虑在城市中真正生活的居民要求。规划设计成了一种流水作业式的工作方式,流行什么画什么,不注重地方特色、文化传统,一定程度上已经导致了现在城市的“千城一面”。规划的优劣也往往都是少数领导说了算,成了领导们的政绩、“形象工程”,所谓“以人为本”,也只是安慰民心的虚无言论,并无实体体现。而我们从霍华德在第十一章开头引用的一段话:“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不是靠反省,唯有看行动。看你尽责任的态度,便知你内心如何。然而什么是你的责任?”及他文中处处提到的“人民”,可以看出他处处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他自身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理想的激情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可谓相差万里。

总的来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人们在面对不断恶化的城市状况下,试图寻求通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探索。100多年过去了,霍华德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有的至今依然困扰着我们,但是创造一个城乡有机结合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平衡发展的理想城市仍然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马万利.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J].浙江学刊,2005,(2).

[4]柴锡贤.田园城市理论的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8,(6).

[5]黄竹喧.论《明日的田园城市》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责任编辑:陈冬梅

J59

A

1671-4288(2011)01-0051-03

2010-11-29

王 英(1982-),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霍华德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偷画的人
维权事件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保持微笑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
布莱丝·霍华德:表演是我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