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初探

2011-08-15 00:50:50郝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6期
关键词:组员党员班级

□文/郝丽

当今高校迎来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在高校学生培养中,需要挖掘典型,树立典范,探索小组管理机制与高校学生素质提升的内在联系。运用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能促使学生达到优势互补、学会为人处事,亦能提升党员的自我管理及团队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对这种以大学生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值得探究。

一、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意义

(一)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必要性

1、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班级和学生发展的趋势。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指班级人员按照宿舍为基本单元,根据男女比例随机组合成10人小组,以党员来担任组长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大学生党员是通过民主推选出来的具有思想先进、学习优异、工作好、综合素质高、执行力强,并能站在一定高度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可以辅佐老师工作的有力开展。如今高校扩招,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也日趋明显,辅导员不能洞察到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以大学生党员为支点,辅导员可以分解、细化工作,迅速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同时,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大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班级管理成阶梯式发展,这是很多高校已经出现但并没有总结出来的发展模式。因此,这种小组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班级和学生发展的最大趋势。

2、素质的差异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化指导成为必然性。“90后”大学生是个性凸显的一代,每个人对自身、对他人的要求、期望都不一样,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个性化指导。由于班级成员的起点不一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较明显地体现出家庭教育、地域差别、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不同,使传统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出现漏洞。因此,通过组长负责制,大学生党员从以上各方面深入了解组员,通过科学引导、合理规范和正确的思想教育,实行个性化指导可以抚平思政工作的纰漏,也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较为有效的实施途径。

(二)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重要性

1、大学生党员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小组成员建立自信心。“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将这些个性独立体串联起来,班级的力量才能迸发出来。大学生党员能够科学规划任务,指导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自卑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表达和实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增强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提供不同的平台,让同学们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能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和自我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也增强了党员同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提高对组员的洞察能力,更培养了党员的管理和沟通能力。

2、党员的科学引导,有助于增强竞争意识,进而激发创新意识。组员能力的差别会带来学习、生活的等级差别,会导致某些组员自卑甚至自我放弃心理的产生。此时,在党员组长的科学引导下,摒除组员个人荣辱观,以集体荣誉感来激励组员,可以引导组员发挥所长为集体荣誉而努力,更增加了组别之间的竞争强度。当然,组内的合作也不排除个体与个体的相互进取和竞争,更加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学生以党员为目标,不断上进,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因此,在学生党员的科学引导下,在竞争意识不断形成时,学生的进取心增强,进而激发了创新意识,这个创新意识需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

3、学生党员的桥梁作用,有助于增进辅导员与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营造融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一位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不能在同一时间顾及到每个学生,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可以让党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同学之间的矛盾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而,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能建立积极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及时消除隔阂、分歧和淡漠的现象。学生党员在做思想桥梁工作的时候既锻炼了自己的口才、思维能力,也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了阶段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同学学会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扩充了同学的思想领域,让他们懂得站在一定高度看待事情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三赢”过程,构建了老师、党员、普通学生一体化工程,也营造了整个班级的融洽氛围,有力驱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付之有效的行动。

二、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的价值和实践

(一)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力驱动班级管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党员具有思想先进、为同学们服务为宗旨、能为同学们办实事,受班级同学尊敬的这样一群人。党员的责任感能促使他们带领团队在班级竞争中要争优、创新,这样能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团队管理能力。以亲情式合作方式鼓励小组成员打开心扉,让同学们敢想、敢做、敢说,解放思想,充分调动组员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通过实践拓展思维,无形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整个班级管理的驱动。

(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有助创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集体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集中体现。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风、生活风、人文风、第二课堂为抓手,逐步凝练出属于班级特色的发展之路。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党员的垂范表率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让组员以党员的准则来要求自己,使整个班级逐步向党组织靠拢。再者,从生活来说,更多的同学愿意找党员倾诉,对他们来说辅导员或者老师已经与他们存在代沟,思想上存在根本差异,考虑事情的角度和出发点迥然不同,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老师根本就不能理解学生。因此,学生会觉得党员和自己一样,有相同的思想、同样的感触,从而在疏导学生情绪上,大学生党员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紧密的师生、同学之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的形式合作,构建独具特色的班级人文文化,规范生活作风,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共同铸建美好的班风,创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三)促进党组织对新党员的吸收,提高班级竞争力。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以党员为中心的辐射式发展模式,一方面推进了党员深入群众的进程,使党员可以拿到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第二课堂表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推优和推荐入党,有效地促进党组织对新党员的吸收和发展,使考查从始至终的贯彻实施,杜绝了有些成员入党动机不良和功利性过强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可以对组内成员进行党前教育,介绍党的知识,了解党的政策方针,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先进性,让成员自觉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按照党的章程来做人做事,从而规范了整个班级的作风。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班集体竞争力。

三、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小组的结构模式。党员担任组长,从组员中选择出成绩优秀者担任副组长。组长负责全组各项事务的规划、组内人员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副组长则着重抓组内人员的学习情况,协助组长完成组内任务。

(二)小组的运作方式和内容。在各项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和比赛,比如: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从策划、分工、布场、幻灯片的制作、人员的安排上都由一个小组完成,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上,通过考勤、学习成绩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在学习运作中,副组长的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应用到生活中,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宿舍个人卫生评分,在组内展开个人的评比,在班级内展开组别的评比。在第二课堂中,班级内组织较多的以团体为单位的比赛,并在每月的民主生活会中,对各个小组组长进行小组评价和指出不足和从组织层面给予需要改进的建议。

(三)小组的评测。组内是按照组长对组员定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抽查为切合点,在常规每月进行的小组会议时进行组内各项评比,同时小组也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认知自己,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组别之间是按照学习委员可以随机抽查小组任何成员学习情况;班长随时抽查出勤情况,了解小组发展情况;组织委员对每次活动开展的创新性,活跃性,积极性和其他同学的支持度来进行第二课堂的评估。

(四)小组的表彰。按照每学期一次的班级表彰大会,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第二课堂等方面对各个小组以小组评测为依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表彰设有综合奖励、单项奖励、个人先进奖、最佳进步奖等奖项,以此鼓励各个小组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总之,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这样一个以辅导员、班干部、小组组长、组员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纵行管理方式。它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加快任务的执行性,更打破了传统的班干部负责制,实行分工协作,网状式开展工作,达到全员激活的目的,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从以往的由上而下到现在的由下至上的模式,便于快速准确地解决思想问题和纠正不良动机,使整个班级运转迅速、灵活;同时,整个班级也达到上下一体化,左右平衡化,全民参与化,促进班级的和谐共同发展。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2]谭件国.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3]董爱民.论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及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猜你喜欢
组员党员班级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心理与健康(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小组落幕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