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俊萍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收购、兼并重组、资产转让等经济活动越发频繁,在此背景下,服务于各种产权交易活动的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宏观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对资产评估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这使得我国评估服务领域新增了一项业务内容,即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又如,为贯彻国务院的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1月上海和重庆率先试点对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在两地公布的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中,都提到了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价格确定的评估值为参照。毫无疑问,实施房产税将会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机遇。评估业务数量的激增使得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紧缺,同时新型业务的出现又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选择。
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财政、税收等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资产评估课程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的时间较短,资产评估的课程建设普遍落后于历史悠久的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课程建设的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因此,资产评估课程教学亟须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从目前我国招收资产评估本科专业或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学校看,财经类院校是主体,其次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而资产评估行业实际上还分为若干个专业,包括企业价值(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动产评估又包括各类行业的机器设备评估、珠宝评估、艺术品评估等等。各类评估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层次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或特色、社会及市场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事实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缺乏应有的市场调查,忽视专业自身条件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体现其专业特色,导致人才市场就业导向不明确。这一问题反映到课程体系设置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对资产评估专业来说,资产评估课程的先修课面面俱到,但实质上没有突出资产评估各专业的目标,教师在讲授资产评估课程时找不到重点;二是对财经院校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资产评估课程的先修课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课程没有开设,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课程又与资产评估课程同时开设或开设在后,资产评估课程缺乏相关专业基础课的支撑,教师授课内容无法深入,学生也只解皮毛。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目前,市面上的资产评估教材编排都是一个模式,基本内容大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评估程序;第二部分为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在不同类型评估对象的应用;第三部分是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及评估准则等内容。这种教材编排以资产评估各种方法的应用为教学重点,这与资产评估实践的特点不相符。在一个资产评估项目中,最难的不是方法的计算过程,而是在不同的评估目的下,价值类型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各种指标和参数的确定和选择,这些问题实践中需要资产评估人员自行解决,因此对评估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教材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应用举例中,基本所有的参数和指标都已给定,学生不需要分析和判断,只需用给定的数字套公式演算就可以得出答案。使用这种教材培养出的学生脱离实践,仅能充当计算器的功能,不能胜任复杂的实际工作。
(三)师资队伍薄弱。由于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我国高校是从2005年才开始试点招收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学生,截至2009年,全国也仅有11所高校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资产评估研究生专业(学术型)和博士专业仅厦门大学开设,因此,大多数高校中从事资产评估课程教学的老师并不是资产评估专业毕业,而是从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知识结构不全面,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再结合相应的习题演练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其不足也非常明显:第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较差;第二,课后习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单一,没有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现实中的评估对象往往是整体性资产,这使得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第三,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仅将投影设备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应有的效用。资产评估课程涉及到机器设备、房地产、专利权、金融资产等多种类型的有形或无形资产,而学生普遍缺乏对这些资产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仅通过文字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的接受水平有限,学习兴趣也不浓。
(五)实验教学滞后。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各高校已日益重视实验课教学,但由于资产评估课程比较年轻,实验课的开展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首先,没有专业实验室,没有相应的实验软件;其次,缺乏学校的经费支持,校外实验如资产的现场勘查等活动难以开展;最后,没有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借助社会资源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的资产评估实验课是通过在教室练习一些综合性习题来完成的,实验效果不佳。
(一)合理定位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或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应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来审视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而凸显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可以以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珠宝首饰评估等专业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于财经类院校,可以以企业价值(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基础课阶段,各类评估专业就应该有所侧重。不动产评估方向的学生,在学习资产评估课程前应先修建筑工程,动产评估方向的学生此时就需要先修机器设备、珠宝首饰、艺术品等相关课程。财经类院校受制于工科教师的缺乏可能难以开设建筑工程和机器设备等课程,则可以开设知识产权、企业价值和财务分析等课程。在学科基础课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教师在讲授资产评估课程时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充实和深化教材内容。根据资产评估实践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资产评估教材应在内容方面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一是重点阐述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中各参数、指标的选取,在配套练习中也需要设计比较灵活的题目,通过创设各种现实环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和选择参数指标的能力;二是增设一些章节,讲授特定目的下的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在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资产评估特定目的,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资产评估方法及各种参数指标的选择等都有重要影响,而且除了共同遵循的评估准则外,不同的资产评估特定目的还需要考虑各自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的要求,鉴于特定目的下的资产评估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设专章阐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以课税为目的的评估、以法律诉讼为目的的评估等业务内容,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学校应鼓励授课教师攻读资产评估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如果教师在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后能到资产评估事务所实践则可以获取丰富的职业经验,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学校在这方面应提供一定的方便和支持;其次,学校应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资产评估专业的“双高”人才到校任教。此外,还可以与专业评估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评估人员担任资产评估课程的兼职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增强资产评估课程的师资队伍。
(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应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产评估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在案例讨论、项目实施等过程中注意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例如在讲解各种资产的特点时,可制作文字、图形和动画声像具备的电子文档,将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平时难以触及的资产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有条件也可将一些实物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观摩,通过这些形象实物,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五)重视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资产评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着力点。资产评估作为一项综合性强、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咨询性活动,必须服务于社会实践。高校应注重实验教学活动,加快资产评估专业实验室建设,开发和引进资产评估实验软件,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零距离接触现实的资产评估业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另一方面,与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实验课和分派学生参与中介机构的评估项目,都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乔志敏,宋斌.资产评估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申亚楠.资产评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王立慧.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3.
[4]王开田,胡晓明.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2007.2(下).
[5]尉京红,王淑珍.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会计之友,2007.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