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
王学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内容。应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需进行的工作,即确定预警对象及范围、建立预警指标及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运作系统,从而为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心理危机;预警指标;运行机制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作为学校危机管理中预防心理危机的子系统,是根据预警指标,对预警对象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大学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从而获取预警信息、评价危机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以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的一系列运行过程。通过对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信息评估系统”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支柱[1]。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这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第一功能。学校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贯穿心理危机及其防范的知识,扩充全方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测危机是预警系统中重点的关键性工作。预测危机就是依据预警指标,在预警对象中捕捉与危机相关的信息,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处理危机是预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应急性工作。无论我们的预防、预测工作做得多么好,心理危机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些大学生中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所谓预警指标,是根据预警对象的情况建立起一个具有检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这些预警指标,分析预警对象与危机状态发展的相互因果关系,进而进行危机的早期预测,为实施防范和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1.反应应激性指标
(1)不良刺激指标,指大学生学习、生活、感情、经济、家庭等诸方面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客观事件;
(2)负性情绪指标,如焦虑、抑郁、恐惧、多疑、偏执、自闭等多种负性情绪情感及其强弱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性;
(3)个性特征指标,包括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学习动力和成绩、成长经历、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等;
(4)人际关系指标,指与父母亲人、同学、老师的关系、朋友的多少、交往的主动性、是否恋爱及感情状态、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满意度;
(5)社会环境指标,对宿舍、班级的满意度,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的满意度、对社会氛围及政府方针政策的满意度;
(6)躯体症状指标,指不明原因的头昏头痛、心慌胸闷、失眠多梦、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现象等[2]。
2.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指具有某类相同特征,条件和情况相似的特定的某一类人。大学生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贫困生。贫困大学生因生活境况艰难,强烈的无助感及社会和家人的高期望值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如果这种焦虑不能得到缓解,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2)新生。大多数学生都是满怀着期待、兴奋的心情进入大学,入校后面对各种新环境和新情况会产生不适应及心理落差,如不及时排解,这些压力就可能会变成心理危机;
(3)毕业生。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及自我认知和社会接纳的矛盾,更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4)失恋学生。由于受情感的束缚,摆脱不了失恋的痛苦,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引发危机事件。
(5)其他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指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自我封闭,心理与生理不能同步成长的学生群体[3]。
对预警指标的评估应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教师组成的小组来实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预警信息,如预警对象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记录;学生工作部门人员反映的异常情况;网络心理委员反映的异常网络行为等,进而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临床表现、社会支持系统和危机水平的评估,及时做出诊断,其中对重点预警对象的评估周期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对一般预警对象的评估周期是每学期进行一次,对于突发性的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实行实时不间断评估直至危机解除。
为了能及时、准确地记录预警对象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通常通过建立评估模型来进行量化。评估模型是反映预警指标与危机发生可能性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函数关系[4]。指标体系中的预警指标,是指能够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前发出警报的各类指标。评估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否有效、危机预警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标的选择和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建立评估模型的目的在于将多个指标综合在一起考虑,通过一定的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将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量化,形成一个综合程度高的指标,从而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反映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目前,有一种常用的、简易而有效的危机评估模型,即三维筛选模型。该模型通过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功能水平的评估,可以较为迅速准确地了解个体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并确定个体所处危机的严重程度。其中认知评估主要包括侵犯、威胁和丧失三项内容;情感评估包括愤怒、恐惧、沮丧等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行为评估包括接近、回避、失去能动性三项内容[5]。
要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真正发挥其功效,应包含健全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以及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内容[6]。
心理预警信息网络,是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心理预警网络大体分为基层网络系统、高层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方面[7]。
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同学,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
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预警的内容、工作的队伍、信息获取的渠道等都是多元化的,因此,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动力系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能够良性运转的关键。
1.建立宿舍长、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学校领导小组的快速反应通道,遇到心理危机或重大突发事件,逐级上报[8]。
2.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学校、学院、班级要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
科学的测量、迅捷准确的反馈以及科学有效的疏导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顺利运行的核心环节。
1.建立科学的测量标准,及时监控心理危机预警的对象。根据知、情、意统一的原则,从当事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作为心理危机严重程度评判的标准,并对心理危机预警的对象进行分类。及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新生入校后,学校要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对新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测查,并对每一个学生建立独立的心理档案。对以上普查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筛选、二次测评,充分考察信息的真实性、严重性,然后对有或可能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预警重点库。根据预警重点库名单,由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监护,一旦发现这些同学有异常反应后及时报告老师和心理辅导中心。
2.建立迅捷、准确的反馈制度。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组织安排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筛查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逐一约谈、筛查、诊断;各院系均应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将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或已经干预过的学生的信息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心理咨询中心要及时将掌握的所有心理问题学生情况定期向院系进行反馈和交流。对度过心理危机的学生,要继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协助其康复。同时对于危机受害者所在的班级、宿舍及其家长等相关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帮助,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3.有针对性地开展普及和预防性教育,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充分依托各类载体,以课堂教育、网络宣传、专题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以及校园心理文化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9]。另外,要不断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建立与治疗机构和家长的经常沟通机制,建立危机事件的追踪与反馈机制,借助辅导干预、宣传干预、活动干预、救助干预等措施,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8]。
4.建立与治疗机构和家长的经常沟通机制。畅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渠道,让家长对子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了解,以便适时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同医疗机构的联系,以便在危机初步处理失效时,迅速启动下一轮快速反应机制。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特定的心理危机的来源。一般来讲,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很多。其中包括诸如学习、就业、人际关系、恋爱、前途、经济是心理危机出现频率较高的方面。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有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围绕危机预警的各个环节做诸多的努力,各级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及时监测相关群体或个体的发展状况,根据预警指标评估预警信息,预测其发展趋势,主动采取专业措施,准确预测,有效预防,降低和减少心理危机诱发的突发性事件,使危机造成的危害最小化,充分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1]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2]许红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
[3]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4]陈洪波,杨尊昊.重视危机 预警危机 干涉危机——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9,(6).
[5]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6]王训兵,万婧,李晓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0).
[7]程婧.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指标体系及五级应急响应系统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1,(1).
[8]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9]程明莲,王丽芳.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Construct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WANG Xue-ying
Constructing perfect Psychology Crisis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System and effective operational mechanism is the strong security to prevent th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y crisis,also it is the core of the Psychology Crisis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System.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constructing psychology crisis early-warning system on these three aspects:determining the warning object and scope;constructing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Evaluation system and Early Warn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and the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tructing Psychology Crisis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Psychology crisis;Early-warning mechanism;Operating mechanism
G642
A
1008-7966(2011)06-0154-03
2011-09-23
王学英(1982-),女,山东费县人,思想政治辅导员,硕士。
[责任编辑:曲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