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延安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思考

2011-08-15 00:47景向伟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职校用人单位职业院校

景向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近年来延安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从延安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全市GDP的增长中,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就占到GDP的80%以上,而第二产业主要就是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化工、煤炭和卷烟等行业。但从就业状况看,因安全、环保等原因,煤炭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石油和卷烟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其带动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每年可安置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全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苹果、红枣、梨、花椒、舍饲养羊及大棚蔬菜等产业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以旅游和酒店餐饮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的一些企业是近年来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企业多数为非公有制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在其中的就业稳定性较差,流动性大,导致人们对这类就业认可度较低。

从我们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延安市内的石油企业聘用的临时工已超过正式职工人数。但是,石油企业在用人方面,除接收内部职工子女外,许多岗位宁愿聘用农民工,也不用经过正规培训且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职校毕业生。不仅石油化工企业如此,其他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概括起来看,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延安市的就业状况主要是:

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数呈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在这些单位就业后,稳定性好,各项社会保障到位,这种就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在这些领域的就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甚至是腐败现象。

2.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我们调查了解到,近三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较好的吴起、志丹、安塞等县,进入石油企业的职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数从事了油井保卫工作,真正学习石油类和机电类专业者到石油企业就业的为数较少,但企业需求相对较大;另外,由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等问题,一些毕业生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即使就业了,就业质量也是较差的。

3.进入非国有单位且处于流动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的总数达60%以上。这些职校毕业生每日劳动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节假日加班加点为“家常便饭”,但没有加班工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多数用人单位不缴纳;市、县(区)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对毕业生的人事代理等就业服务工作做的也不到位,致使这些毕业生的工龄无法登记和计算,办理结婚、生育、晋职晋级、落户等手续困难重重,导致就业的稳定性非常差。

4.在使用职校毕业生过程中,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与学生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由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监管不力,国家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双方的约束力不够。用人单位较多地非法用工和毕业生随意“跳槽”的事时有发生。

5.部分职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家中待业。有少数职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差,专业技术水平低,被用人单位多次筛选而积淀成无业游民。特别是那些身体残疾或身体有病者,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救助,但是,由于就业援助缺位、失业登记不到位、再就业培训滞后等,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生活非常困难。

6.一些国有企业在用人自主权的庇护下,只招聘企业(或行业)内部职工子女,不招聘社会上具备相应学历和专业的人员,出现了用人上的不公平。

7.政府劳动保障人力资源部门人事代理工作滞后。据调查了解,从2001年至2010年,每年均有部分职校毕业生手中拿着学校和有关政府人事劳动部门签发的档案和报到证不到县(区)报到。

8.高职毕业生相对中职毕业生来说,其就业状况较好。具体表现在:在国有单位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社会保险办理率较高,就业的稳定性较好。

再次,从考核机制方面看,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使用效益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也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相反,如果在资源出租出借财务方面出现问题或学生安全方面出现问题,学校相关负责人就会受到对应的追责。

二、改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建议

(一)党委政府是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努力规范各单位的用人行为,改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能做到的。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除重点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外,还应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

1.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事代理工作。要把属地所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的人事管理都进行人事代理制度管理,取消原来的分割管理办法。让有意回辖区就业的所有高、中等学校毕业生持政府有关部门签发的报到证报到,并收取档案等资料,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待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后,再按国家有关法规、条例规定,落实用人单位与政府人才中心签订单位人事代理合同,并督促用人单位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对创业等灵活就业者,政府财政补贴缴纳社会保险,从资金上和政策上真正鼓励自主就业,建立充满活力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让创业者切实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2.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要全力抓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条例的落实工作,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要督促企业依法给劳动者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对违规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要依法予以及时严肃处理。

3.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要承担起属地职业院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就业工作纳入每年度对各级政府及领导的重要目标考核之中。不能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仅仅作为院校的一把手工程,也要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工程”。

4.政府有关部门应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就当年属地内报到就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定期研究,明确各自的职责,并认真抓好落实。年度对部门工作考核时要把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5.政府劳动人事和工商等部门,应联合对属地内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用人情况和对员工各项社会保险办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向社会通报,对做的好的用人单位,给予重金奖励或减免有关税费,对做的不好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和纠错,并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6.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每年适当时间,公布本地当年或更长时间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引导适龄青少年来选择就读院校和专业以及方式,减少盲目选择带来的负面问题。

7.政府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当地职业技术院校的联系,指导院校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建议院校改革课程结构,督促企业为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实训和实习条件,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从而使院校能为企业培养出实用人才。政府对给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的企业,在财政补贴或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

9.各级政府要制定方案,创造性地优先保证全日制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以此来促进全社会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10.根据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在经济发达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政府设立负责推荐和服务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事处,为那些所学专业在延安本地区难以就业的学生和有志外出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11.市委、市政府等几套班子领导,都应积极出面协调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等非延安市管企业,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接收户籍在延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市人大可从有关人才法规等执法检查上给予监督,市政协可利用社会各界精英的影响力来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接纳毕业生。

12.市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把初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学的适龄青少年,全部纳入中职教育计划,对高职毕业生,要按照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视同仁地执行就业政策,调控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职毕业生,从就业上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形成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职业技术院校要调研市场,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要提高实训课比例,使实训课与理论课最低保持1∶1的比例。这对于中职生尤为重要。实验实训课程会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职业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向,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学生向劳动者转换的过程。基础课的开设要根据培养层次、专业要求、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发展等需求而开设,不必面面俱到。

2.开设就业指导课与就业心理辅导。要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理论教育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一进校就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将就业能力及综合训练融合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环节及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教育当中,缩短学生从学习者到职业者的心理距离。

3.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的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将教学场所从教室外延到工厂、实训室等实际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已有的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创新精神;将教学者从教师扩展为师傅,实现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教学方式实现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材。最好是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专业要求乃至企业要求编写。尤其是实训教材,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可以借用企业培训教材及培训模式,编写一些情景式训练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只有党委和政府制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院校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办出特色,培养出企业迫切需要的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方可使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董仁忠,马庆发.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2).

[2]王毅,卢崇高,季跃东.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职校用人单位职业院校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