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容 樊 平 钟国慧
近年来,隆昌县在实施“阳光工程”中,大力围绕产业培训骨干农民,围绕产业基地办班,围绕产业发挥农技干部特长,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优质稻(再生稻)、蔬菜、柠檬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现代农业产业步伐日益加快。“阳光工程”培训与产业发展融合,培训效果显著,很受群众欢迎。2011年四川省阳光工程检查组对我县“阳光工程”培训进行了检查,抽查学员满意率为100%。“阳光工程”正在让隆昌县现代农业产业逐步“亮光”。
为了给全县主导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促进主导产业发展,隆昌在专业设置上注重紧扣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并综合考虑市场条件、区位优势等因素,集中力量在主导产业重点区域或基地附近招收学员。主要开设粮油生产工、蔬菜生产工、水果生产工专业,为优势产业培育骨干农民。在龙市、胡家、云顶等水稻高产示范镇培训粮油种植能手,配合培训机防手、沼气生产工等;在普润乡大坟村、迎祥镇武棚村两个柠檬千亩标准化核心区重点培训水果生产工;在金鹅、古湖、云顶、胡家镇等蔬菜种植基地重点培训蔬菜生产工。
为了增强阳光工程培训的实用性,阳光工程培训内容紧扣产业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来开展。一是利用开班第一堂课,将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意义、相关政策,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党和政府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的信号传递给农民,让农民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二是针对农民普遍缺乏农产品加工知识、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信息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特点,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特色农业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产业;三是以提高农民从业技能为目的,根据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确定培训内容,促进主导产业由点状向带状、带状向块状集中、规模发展。粮油生产工专业以实现大面积水田亩产吨粮,旱地粮食亩产超吨,亩收入超双千元为目标,重点培训高产高效稻田综合利用和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技术。水果生产工专业以大幅度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为目标,重点培训推广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等技术。蔬菜生产工专业以亩产值上万元为目标,重点培训设施蔬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为了让阳光工程培训符合产业生产实际需要,隆昌将培训方式与产业特色充分融合起来,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系统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模式传送到农民手中。一是组织农民学员集中学习,系统讲解主导产业基础知识,在有条件的教学班播放农业技术光碟并实行多媒体教学;二是根据农民需求和生产季节,教师进村入户,对农民学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三是直接把课堂办到田间,组织学员到基地观摩学习,现场操作。组织蔬菜生产工专业学员到胡家镇现代蔬菜示范园区参观学习,使学员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逐步使全县近20万亩蔬菜种植由生产不集中、科技含量低、生产设施条件差、产品品质不高向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质化、经营市场化方向转变。组织水果生产工专业学员到迎祥镇武棚村柠檬标准化生产基地观摩学习,通过培训和学员的传、帮、带作用,柠檬种植户已由不接受标准向主动按标准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全县基本形成“三点三线”的柠檬标准化优势区域(即以迎祥为重点的迎祥、龙市、金鹅线;以普润为重点的普润、金鹅、界市线;以圣灯为重点的圣灯、云顶线),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
为了更好完善和提高阳光工程培训力量,隆昌县围绕产业确定具备涉农专业培训实力的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农广校为主要培训机构;围绕产业从农技干部中选聘教师实施培训和实习指导;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围绕产业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多途径、多形式提高师资素质;围绕产业组织教师编写适合隆昌特点的《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隆昌县部分水果栽培技术》、《隆昌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隆昌县沼气用户手册》、《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作为阳光工程培训教材。由于农技干部亲自参与教材编写和培训,与农民联系的时间增多,信息反馈加快,既锻炼了农技干部,激发了农技干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的热情,提升了工作能力,又增强了农技干部的责任心,使他们工作有目标,有事做,有奔头。几经锤炼,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层次提升的农技推广队伍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