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010年启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工作,四川省大力推进荔枝、芒果、龙眼等热带作物生产实施标准化生产,已有8个热带作物生产企业通过各项指标考核,成为全国第一批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11年,又有6个热带作物生产企业取得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单位(待认定),示范园创建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下发后,相关市(州)、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配专人、专款、专物加强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实践、创新模式,摸索出一套“规范管理促生产、技术集成挖潜力、拓宽思路增效益”的发展模式。目前,全省已建成核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7272亩,示范带动27个乡56个社,辐射近37.3万亩。
二、规范管理、标准生产 四川省第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主要是荔枝、芒果、龙眼。示范园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执行落实,确保果园规划、良种培育、开垦定植、幼树抚管、采果等生产环节规范化、标准化。一是规范果园规划。统筹考虑果园的交通、地形地势、生态条件,实行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尽量成片开发,做到合理利用。二是规范良种培育。通过统一苗圃规划、统一芽条繁殖、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苗木调拨,保证种苗质量健壮、品系纯正。三是规范开垦定植。土地开垦应用机械化,定植前下足基肥,实行拉线修筑和拉线定植,做到果园整齐美观,果苗纵横直线成行。四是规范幼树抚管。注重生产管理检查验收,确保幼树抚管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执行到位。五是统一对树体进行修剪、喷药、严格规定使用的农药品种。六是规范采果,统一对外销售。
三、集成技术、挖掘潜力 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在创建过程中,集成应用了一系列生产先进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树单产水平,延长了果树的经济寿命,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果工劳动生产率,使果树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果园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合江荔枝示范园采用以带绿、陀缇、楠木叶、降沙兰等8个品种,集成应用荔枝低产园改造技术、合理培肥土壤、水肥科学管理、促花促果、疏花疏果、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提升,平均亩产260kg,总产量达到26万kg,是普通产区的3.5倍,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应用先进技术和果园管理经验,开展各种培训100余次,培训4500多人次,大幅提升了周边区域果园生产水平。
四、拓宽思路、增加效益 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促进呆苗速生,陕长,提高职工收入,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不断探索“果—菜”间作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大为提高。一是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园建设,荔枝产量比非示范园每亩多增长171%,价格每公斤增长150%,果农人均新增收入3440元;龙眼产量比非示范园增幅达47.6%,优质果率比非示范园区高31%,价格增20%;芒果平均每亩新增产量500kg(增 50%),新增产值 50%;每季蔬菜还为果园增收上千元。二是社会效益。通过示范园建设,带动交、运、旅、营销同步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三是生态效益。标准化生产避免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长江、赤水及金沙江河谷地带的水土保护、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都有较大提升。四是品牌效益。示范园区获国家无公害产品8个、有机认证2个、绿色食品8个、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登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