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及就业渠道拓展实践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专升本升学外语

许 雷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州350007)

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及就业渠道拓展实践

许 雷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州350007)

中外联合办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近几年在各高校的不断探索中快速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较高的认可度。就业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更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途径多,优势明显,根据这一特点,在就业各个环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可以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其就业质量。

中外联合办学;就业;就业渠道拓展

我国教育领域的中外联合办学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是教育工作者大胆开拓创新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积极拓展办学渠道,走开放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联合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1]。由于其毕业生毕业时面临着出国继续深造、国内升学以及国外国内就业等诸多选择,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除了需要严格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规定和统一指导做好常规性工作之外,还需要尽早踏实细致地摸清每个同学的就业意向,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工作,所以更有必要探索其拓展就业渠道的有效实施途径并进行实践总结。

一、我校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及就业情况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为我校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合作办学专业,三年制大专,专科提前批录取,从2007年开始招生。项目在办学之初经过了充分论证,详细规划,校院两级领导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和重视该项目的实施状况,解决了诸多的难题,为该项目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该项目目前在校学生425人,规模办学效益明显,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首届2007级学生137人已于2010年6月份顺利毕业。对该届毕业生,我院领导及就业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其中,切实落实学生的就业工作,从2009年9月份开始就多次召开实习实训及就业专题会议和学生座谈会,从领导到老师、辅导员及学院职工都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协调各类机构和企业,为学生联系落实实习和就业单位,研究和解决相关的具体问题。笔者作为本届学生的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及实施人员,更是在实际工作中以精细化管理为理念和原则,并将其最大限度地贯穿到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在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7级学生就业情况喜人:截至2010年12月,2007级137名毕业生中有129名同学通过出国、专升本、就业等途径落实了去向,其中24名同学通过我院赴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有56名同学报考了福建省专升本考试,最终26名同学被录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有79名同学通过各种途径落实了就业单位,就业方向有服兵役及各级各类网络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及服务行业公司等,整体就业率为94.2%。

二、我校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途径及特点

以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日联合办学项目为例,高校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有:赴合作方院校(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在国内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取国内高校,继续学习;毕业后直接就业。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的就业途径是赴国外就业。但这种就业途径受到学生外语能力、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适用面较窄,宜作为个案处理,因此本文不将其列入讨论范围,而仅分析上述三种主要就业途径的可能性及制约条件。

1.赴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这是我校中日联合办学项目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出路之一。这也是目前为止福建省内唯一一个可以直接专升硕的联合办学项目,只需再在日本学习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拿到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这所历史最悠久的IT专门大学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硕士学位。

赴日留学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获得日语等级考试三级或二级通过证书或者J-Test考试相应等级证书;B.家庭经济条件许可;C.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及综合考评成绩优异。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同时,还需通过日方老师的面试、考核及顺利通过日本的留学签证。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日语等级考试二级的同学可直接申请赴日攻读硕士学位,通过日语等级考试三级的同学可申请先赴日本攻读研究生预科,三个月到半年之后可进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攻读硕士学位。从2010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不管是通过日语二级考试还是三级考试,申请赴日攻读硕士学位和研究生预科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签证,保持100%的签证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赴日留学这一渠道也存在一定风险:影响签证的非可控因素较多,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福建省是出国签证的高危省份,随时有被拒签或延期的可能。

2.在国内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取国内高校,继续学习

从我校中日联合办学项目2010届毕业生来看,选择专升本的同学占全体同学的40%,这56名同学大多报名参加了培训机构举办的专升本培训班且专心复习备考,最终有26名同学被录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

专升本考试是目前专科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就近年国家和省内政策来看,每年研究生或者专升本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多数同学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加倍努力复习,认真准备考试。

然而升学考试这一就业渠道,受到同学的就业动机水平及升学目的影响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升学的目的不明确,有的是听从了家人的意见;有的是仅仅出于从众心理;还有的是习惯了升学道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感觉除了升学,别无其他选择。究其深层次原因,这部分选择升学的同学可能是对走上社会存在着恐惧感,想升学就是单纯地想逃避社会,逃避就业,逃避压力,继续待在大学校园里。因此这部分同学容易失去动力,晚睡晚起,在宿舍睡觉或者玩游戏,根本没有把精力真正放到复习备考上,也没有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最终导致升学目标失败。

3.直接就业

其实无论通过第一条途径出国留学还是通过第二条途径继续读本科,最终目的都是就业,找一个好工作。就我校和其他院校的就业工作经验来看,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常规性工作,须常抓不懈,一定要尽早安排落实实习和就业工作,目的是提早进入社会,接触社会,在公司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工作,延长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在实际工作中熟悉所学专业,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也能积累各种待人接物及与不同的人沟通交往的经验,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以便毕业时能平稳地步入社会,投入工作。不至于到6月份毕业时突然走向社会,产生诸多不适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各种心理及社会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三、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分析及就业渠道的拓展实践

1.外语优势及就业渠道拓展

较其他办学模式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具有极大的外语优势。中外联合办学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中外语课程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以我校中日联合办学为例,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中,外语课程课时量所占比例为50%左右。而中外联合办学专业的专业课一部分是依托本校的师资及实验设备,另外一部分则是由国外合作院校定期派经验丰富的老师过来为学生授课,授课语言为外语,所以无形中进一步提升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外语听说水平。这就使得联合办学培养的毕业生不但具有专业优势,而且有很强的外语优势[2]。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外语作为一种能力和优势更为凸显。外语优势使联合办学的毕业生在专业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能够抢占先机,同时也无形中拓宽了就业渠道,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和外语两方面进行选择,甚至可作为特殊人才满足“专业+外语”这种特殊模式对人才的需求。就我校2007级中日联合办学毕业生来看,有十几名同学分别凭借日语优势以及“日语+IT”优势进入到出口贸易公司、外语培训机构、福建富士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就任苏州科技园定向企业日语SEO专员、日语网站SEO优化师、日语搜索引擎优化专员职位。

2.综合素质优势及就业渠道拓展

中外联合办学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并促进了本校师资水平的提高,摈弃了传统教育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眼界开阔、具有国际化思维,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3]。

2010届中日联合办学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在联系实习单位以及举办专场招聘会时,我院也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给予充分肯定,着重介绍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及能力优势,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赞同并乐意接收我院联合办学毕业生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说明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优势。

3.市场需求优势及就业渠道拓展

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的学生,与国外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具有国际思维和视野,更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异国的文化并融会贯通,甚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外国语言文化熏陶与文化冲突之中,更加开阔了视野,具有了国际化的思维,更适合现代企业的需要。其次,享受优质的、较先进的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的师资、教材及教学理念,甚至有的合作办学项目在学期间还可以赴国外短期或者长期学习,这种长期的合作交流以及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使得中外联合办学的毕业生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拓宽了就业渠道,积极拓展国外就业市场。我校2010届中日联合办学的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到国外继续求学,少部分赴国外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就业市场的压力,同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适时地开拓国外就业市场,这是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的另一个优势[4]。

综上所述,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的毕业生,具有境外求学、境内升学、直接就业等多种渠道进行就业。虽然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但是该项目毕业生也具有外语优势、综合素质优势及市场需求优势。

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中,我们应始终本着“要像关心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毕业生就业”[5]的原则和精神,从领导到老师、辅导员及学院职工都积极参与到其中,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便利,加大宣传力度,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及时发现和总结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期在不断发挥其就业优势的基础之上,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同时也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办学形象,为毕业生就业营造更有利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在拓宽就业门路的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真正顺利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难题。

[1]黄金.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5).

[2]李昊书,赵宝辉,顾尔康,刘扬.中外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3]丁西霞,赵满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马方来.国际联合培养学生就业优势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预评估,2007,(9).

[5]福建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金栋研究员在就业工作会议中的讲话[Z].2007.

Advantages in Employment of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Graduates and Practice of Employment Channel Broadening

XU Lei
(School of Overseas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emerging as a new produ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in recent years i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grow rapidly in the constant exploration and,has achieved good social effect and higher recognition.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f school running,gains more and more public concern.Sinoforeign joint school graduates have more employment channds and obvious advantages,and according to this characteristic,we should make brave explorations,actively practice in order to further expand employment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employment.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employment;employment channel broadening

G473.8

A

1001-7836(2011)10-001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07

2011-09-04

许雷(1983-),男,山东聊城人,助教,硕士,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及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专升本升学外语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211381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