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英语专业母语文化教学的融合

2011-08-15 00:44孙笑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专业语言

孙笑倩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中国英语和英语专业母语文化教学的融合

孙笑倩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母语文化教学旨在解决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失衡问题。但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母语文化教学所用教学材料的选择是首先要解决的。本文提出将中国英语和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的构想,并深入探讨融合的可行性和实践途径。

英语专业;母语文化教学;中国英语;融合

近几年,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及国家教育司就英语教学中“中国母语文化教学”的内容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母语文化教学的策略和实践等诸多细节问题仍需深入探讨。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积极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外学者不仅研究其成因、发展和功能,而且提出了将中国英语引入英语教学中的思考。为此,笔者构想将中国英语与英语专业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旨在探讨将中国英语引入母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及实践途径。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状

失语源于医学术语,指因脑部受损而部分或全部失去口语表达或理解的能力。[1](P54)作为一个文学和文化批评术语,是当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借以描述西方文学思想大规模涌入和移植,导致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流失的现象。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2000年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他用此形容中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不能显示出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2]的现象。

学术界普遍认同:英语和汉语虽有相似性,但前者是印欧语系,后者是汉藏语系,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因此汉语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负迁移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传统的中国英语教学理念主张:说好英语就要抛下本国语及文化,同时不断输入英语国家文化。这一主流思想使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在主抓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形成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此种目的语文化的过分偏重导致了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这里所说的“失语”涉及两层含义:其一,英语教学中学习者母语文化身份的遗失和母语文化涵养的缺乏。其二,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传递中国文化。

为解决“失语”现象,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改革教学大纲重视母语文化教学[3];提升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母语文化素养[4];提高英语专业者跨文化能力的前提是母语文化的学习[5];在教学策略和内容上多设置与母语相关的知识,等等。但落实到教学实践操作层面上,笔者认为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选用什么语言材料进行教学。有学者提出将中国英语应用于母语文化教学的观点,主要从中国英语和母语文化各自定位及关系上进行了简要阐述。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但由于中国英语呈现出的新表象,本文将重新探讨此话题。

二、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及特征 最早提出“中国英语”概念的是葛传椝先生,他强调中国英语是中国特质事物的英文表述。[6](P54)1993年李文中做出新的界定:中国英语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和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7]他的观点是目前得到广泛承认的。2004年金惠康更加全面地定义了中国英语:是“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句式、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8](P65)与以往相比,该定义更为清晰地阐述了中国英语的概念和特征。

在认识中国英语时,有必要将它和本土英语、中式英语加以区分以免混淆。本土英语是指英语和世界各地域国家语言文化相接触适应形成的本土化的英语变体。就中国而言,中国的本土英语包括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则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7]相比之下,中国英语则较为规范,易于接受。

“中国英语”自提出之日起至今,其概念及语言现象本身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国英语具备以下特征:(1)是世界英语与中国本土语言文化的融合体;(2)享有英语所有权,属于世界英语,同时也属于中国语言;(3)是一种易被接受和理解的、较合理、规范的使用型变体;(4)具有中国社会文化特色;(5)以音译、借译、语义再生等手段,主要体现在口语和书面语(即:动态和静态语境)中的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等层面,以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6)以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为主,应用于多领域:教育、经济、政治、科技、旅游、媒体及国际交流(外贸、外交、文化和民间友好交流)等。

(二)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不可分割的。中国英语客观真实的存在、特殊的界定、独有的特点,同样揭示它与母语文化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相互影响,诸多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阐述。杜争鸣提出中国英语“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的观点。[9]罗运芝就中国英语前景观阐明了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相互推进发展的动态关系。[10]高超提及面对英语交流中找不到表达中国文化词语时,“中国英语也许可以弥补这种空缺。”[11]计宏亮指出“中国英语能较准确、较流畅地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文化。”[12]

(三)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的理论依据 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交互式的关系为中国英语应用于母语文化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母语文化教学旨在传授中国文化、培养文化内涵;中国英语在语言上体现中国文化,因此,中国英语与母语文化教学是可以融合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认识事物本质是要更好地利用它。中国英语应该有效地被利用并服务于中国的发展,而非将其仅定格于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文化传承需要语言载体,语言载体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中国本土化和英语的结合产物——中国英语充当实现母语文化教学目的的媒介,符合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需求,也符合中国英语加快更新语域的需求。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英语的使用可以建构一条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交际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思想和文化交流的过程,是需要双方彼此双向性的信息交换,而不是单向的谈论外国文化生活[13]。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沟通中,外国友人同样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若将中国英语引入母语文化教学,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尝试。其可行性在于:(1)中国英语蕴含母语文化的客观事实;(2)中国英语作为交流媒介的文化和信息主导地位;(3)中国英语正在被广泛地接受和认可。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英语是一种中国文化与世界英语的融合体,可以作为母语文化教学的语言。母语文化教育同样也需要中国英语这个承载文化内涵的语言去弥补正在遗失的本土文化,它还带来了更为重要的长远性意义。从宏观上,中国英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必将因其蕴含中国文化的特性,推动传播中国文化和丰富世界文化的发展;为制定中国文化重组发展战略、中国文化国际化和平等化的进程做出贡献。这也将有助于改变母语文化现存的边缘化、模糊化及其国人对母语文化安全的忽视和淡漠的现状。从微观上,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大都侧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很少关注中国英语介入英语文化教学的领域。中国英语辅以中国文化教学的话题的开展,将有益于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探索领域的延展。二者的融合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在下一节继续探讨具体的实践途径。

三、中国英语和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的实践途径

中国英语和母语文化教学的融合,首先要确定教学对象范围,其次要对母语文化教学内容涉及的中国英语进行整理并适时填充,再次要处理好母语文化层次与中国英语的关系以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母语教学对象范围的界定 本文划定在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范围内,主要是考虑到英语专业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要远远超过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有利于在吸收母语文化时进行对比学习;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在此基础上的母语文化教学可避免运用中国英语学习母语文化时对已经习得语言能力的干扰和阻碍。但并不是说母语文化的教学仅限于英语专业,由于中国各阶段(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英语教学仍存在强化英美文化的思想,母语文化教育的还需更大的推广。

(二)中国英语的搜集和整理,教学内容的适时填充 中国英语还应通过语料库进行搜集和整理,以较为系统的整体作为教学的内容。在搜集和整理前,要注意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中式英语有向中国英语转型的趋势,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在深层次上的界定还是很分明的。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面语的搜集,还要注重口语的搜集;既要搜集中国英语表达的古代文化,也要搜集它表达的现代文化。我们不仅要拾起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也要汲取现代母语文化的华章。考虑到数据信息的繁琐和庞大,可以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以往的教学内容大多零零散散,教学时最好将教学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纳。例如可以采取历时的方法编排,也可按照词语所属领域编排。语言是不断创新的,所以除了固定的教学内容部分,要适时加入新内容。

(三)文化层次和中国英语的处理 学术界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14]中国英语涉及三个层次文化,要求教师应提前梳理好文化层次和中国英语之间的联系,在英语学习者的不同阶段合理地侧重输入不同层次的母语文化。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母语文化教育同样离不开中国英语。中国英语作为文化交流平台中的媒介,承载着中国文化和世界英语的双重内涵。由于母语文化的“失语”,促使母语文化教学必须寻求一条适合文化传输的途径。中国英语不仅是向世界传播母语文化的工具,同样可以在教授母语文化中起到教学媒介的作用。中国英语和母语文化教学的融合是双向性的:中国英语应用于母语教学是客观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可行的、可操作的、有效的方式之一;对于中国英语来说,置于母语文化教学这一语域中,将能更好地更新自身,间接地促进母语文化的传播。这同样有利于母语文化地位的重建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确立。

[1]霍恩比,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0-10-19(C01).

[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4]叶慧君.关于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5]雷买利.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6]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A].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

[7]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杜争鸣,伍士年.世界英语语境与中国英语中的语言与文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8).

[10]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5).

[11]高超.世界英语理论与中国英语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6,(4).

[12]计宏亮.中国英语与中西文化交流[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3]周芳,王喜凤.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4]袁春梅.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化在英语不同教学阶段的导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H319

A

1003-8078(2011)04-0053-03

2011-05-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4.15

孙笑倩(1983-),女,山东菏泽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专业语言
母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母语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我有我语言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