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学报主编的对策思考

2011-08-15 00:48:47孙大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稿件

孙大力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数字化时代,期刊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竞争将进一步强化,对期刊业既带来诸多机遇,也带来诸多冲击。我国高校学报存在的办刊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问题,影响了学报的发展,更不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期刊的发展要求。高校学报的发展应适应数字化的要求,建立适合于数字时代的运营体制和模式,争取创名牌,出精品,提高文献的传播质量和效率,改善工作的技术和管理,增强竞争意识。因此,高校学报要走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必须寻求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数字化时代将对新闻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革命”,计算机的出现是“第二次革命”,“互联网的诞生是“第三次革命”。信息时代用互联网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01年 4月举行的国际期刊联盟 (FIPP)第 33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在出版业中求胜”,而实际所涉及的关键议题是在数字化的时代如何谋求期刊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速期刊出版全球化。会议认为,网络非但不是期刊的杀手,反而是期刊出版的有益补充,它将拓展期刊的单一形态,而形成印刷、网络等期刊多种媒体形态并发展的局面;如果能够制定出面向网络时代的发展战略,期刊出版将得到进一步成长机遇;而如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期刊媒体则要么被网络扼杀,要么被适应了网络时代的其他期刊媒体取代。

互联网是中国期刊发展的加速器。“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 2006年为 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年为 530亿元,2009年为799.4亿元,预计 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 000亿元。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数字阅读渐成气候,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 18周岁至 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其中,91.0%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1]。“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相关积极政策和措施。

二、应对措施

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应用面临的问题:一是主要负责人对网络了解不深,不能从战略角度理解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二是缺乏既懂业务又懂网络应用的核心人才,制定不出实施策略;三是现有体制下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适应。

(一)转变旧有观念,积极应对数字时代挑战

我们国家的报刊业到了一个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四位一体”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之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央政治局专门组织学习,了解整个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对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针对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也即将召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必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在文化产业中,期刊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而且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期刊的整体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多样性、动态性和及时性的要求,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期刊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播信息。数字出版是信息化建设与出版行业结合的产物,应该是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必须先有管理上的数字化,才能有内容产品上的数字化。出版业面临的深刻技术革命,迫使出版人要转变观念,从传统期刊人向现代期刊人转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时代意识,对新技术、新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熟练驾驭与本行业有关的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尽早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个现代的期刊人。

(二)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编辑工作现代化

最近一年,国内各期刊社纷纷启用依托互联网的采编自动化管理平台。采编平台的应用是网络环境下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期刊竞争力和编辑效率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作者投稿、编辑编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稿件管理等编辑流程全网络化协同办公,解决了作者电话询问稿件录用、稿件登记、录用通知、编辑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对稿件和作者全面掌握等烦琐、重复、效率低下、缺乏服务意识、影响作者投稿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还可以帮助编辑部管理作者、专家信息,帮助编辑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实现组稿、审稿的网络化,提高稿件学术水平。

比如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集采编、审稿、网络出版、出版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采编出版协作平台还实现了如下功能:(1)进入编辑界面的每篇文章直接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关联,免去了由一人大批量统一检测的烦琐。(2)文章的创新点检测可以查看稿件的创新点,了解稿件的创新性。(3)参考文献关联可以查看作者的参考文献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标注正确。(4)作者历史发文回溯可以帮助编辑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学术水平。(5)相似文献的关联可以让编辑了解与此文相关的文献成果。(6)强大的多层次外审专家遴选功能解决了编辑部挑选合适外审专家的问题。这些功能,将会帮助编辑更准确地把握稿件的价值。

此外,刊物还应建立自己的网站。一个完善的编辑部网站是现代化学术期刊的一个必备的、标志性的组成部分。网站可以成为编辑部联系作者、读者的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宣传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编辑部的产品和服务业可以从网上发布,让作者对期刊有较深的了解,方便作者投稿。

(三)加快科研成果传播,实现数字优先出版

优先数字出版,就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将文章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在网上优先出版,拥有成果首发权。缩短了等待出版时间,让科研成果提前与读者见面,增加了文献价值,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稿件。论文出版时滞的长短表明论文发表的及时程度及成果在国内外交流的迅速程度,甚至关系到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加快出版速度,就等于加快学术成果面世和被认可的速度,等于加快获取科研最新成果的速度,也等于加快创新和知识传播利用的速度。很多科技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速度、学术理念创新和知识更新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如果我们还是按原来“优先印刷出版”的方式进行“滞后数字出版”,譬如滞后论文产出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肯定不能满足我国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对学术交流和成果传播的需要。如果出版过程大大缩短,文献产出效率大大提高,学术期刊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加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促进,对我国出版软实力的提升,乃至对社会的知识化转型,将会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化编辑知识结构

在文化工作范围内,编辑工作是—个相当特殊的领域。在知识结构方面,编辑有其自身的要求。从事现代编辑工作,除了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语文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较深的网络知识。具有时代感的网络知识是现代编辑人员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现代的编辑工作要求编辑一专多能,博学多才。要学习现代化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采编系统。

为了增强编辑业务能力,还应建立编辑定期培训制度,使编辑通过不断的“充电”,完善知识结构。去年我刊就组织编辑参加了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期刊采编人员岗位培训班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 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同时,还应鼓励编辑参加科研、学术活动,与专家学者交朋友,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及时抓住研究热点、重点,使编辑开阔眼界,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这也是一条提高编辑素质的有效途径。

(五)重视编辑规范,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

细节决定成败。编辑规范必须重视。学术期刊要严格按照《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期刊形式、内容准确无误。文献的及时快速传播,都依赖于文章的规范。如果不规范编排,会影响信息的质量,使信息的产生、传播、应用失去意义。只有编排规范,才能使学报上的信息快速大范围地传播。这不仅能满足网络传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读者检索、阅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六)改变期刊印刷模式,实现集约化印刷生产

印刷成本是期刊的主要经营成本,特别是对印数较小的学术期刊而言,印刷成本更高。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众所周时的短板印刷,印刷费难以大幅度下降;二是印刷用纸量小,难以直接从造纸厂加大幅度低于市场价批量进货。这些问题将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得到解决。大幅度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减少主办单位投资,增强编辑部自主能力和办刊活力,引入更好的激励制度,调动内部积极性,甚至可能突破盈亏点,扭亏为盈,逐步走向独立办刊,把学术期刊做大做强。

三、结语

数字时代,高校学报只要面对现实,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路径,迎接市场的挑战,才能有效地加入到国际国内期刊业这个大舞台,并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才能走向世界,创造辉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将学报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和水平。

[1]数字出版五年突变集聚跨越发展能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11-10(1).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