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2011-08-15 00:48王怀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李平大头关怀

王怀庆

(江苏省淮安中学,江苏淮安223200)

论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王怀庆

(江苏省淮安中学,江苏淮安223200)

孙惠芬的作品是以乡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她的许多作品都是描写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如《民工》、《吉宽的马车》等等。孙惠芬乡土小说主要展示了农民工的生存景观以及乡村妇女的精神世界,既充满了同情,又富有一定的反省意识。

孙惠芬;乡土小说;农民工;农村妇女

孙惠芬的作品是以乡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描写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如《歇马山庄》、《民工》、《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等等。孙惠芬一直都是以农民作为她创作的题材,既展示了农民工的生存景观,也揭示了乡村妇女的精神世界,同情与反省意识并存。

一、关怀与同情:农民工的生存景观

孙慧芬一次次回到她的故乡,常常会与那些出去做民工的男人们撇在乡下的女人们相遇,这也常会引起她的一些思考,她们的男人如今与她们与农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男人不在的日子她们是怎么过的?这些疑问存在于孙惠芬的心里,她也希望有一天能用她自己的作品去解答这些疑问,也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2001年夏天的一个正午,孙惠芬在她家东边的台阶上看到一老一少两个民工扛着行李泪流满面地往车站走,可以想象,这是一对回家奔丧的父与子。孙惠芬走进了这对父与子的内心,她看到了他们的尊严和命运,走进了一条暂时告别工地、告别城市、返回乡村、返回土地、返回家园的道路,而向读者展示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的困难和辛酸成为了孙惠芬在劫难逃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孙惠芬写农民工,是与她的生活经历与经验息息相关的,她对农民工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有深刻的了解,也对他们注入了自己的同情和理解。我们也可以说孙惠芬是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农民工,这样她更能切身感受农民工的世界。孙惠芬在接受记者周立民采访时说:“我写农民工是因为我是乡下人的身份。我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工,灵魂上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进城’。不同的是,一开始写农民工,写的是他们遭遇的精神苦难以及肉体创伤;如今写农民工,则是写他们在苦难历程中灵魂的自求和思考。”

小说围绕“农民工”这个社会边缘的群体以及与乡村的紧密联系,写出了他们的人生困窘与无奈,反映了农民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思想上的痛苦、困惑与矛盾。如《民工》[1]中民工鞠广大在工地上得到老婆脑溢血死亡的消息,赶回家为老婆办丧事。也就是在办丧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如鞠广大和他的好朋友郭长义以及村长刘大头三个男人之间的恩怨纠缠,这里主要说说鞠广大和刘大头之间的恩怨。鞠广大内心里对野蛮、专横跋扈的村长刘大头恨之入骨,然而在表面上他又在讨好刘大头,对刘大头极尽谄媚、阿谀奉承。如文中“刘大头的老婆曾经揭过他的伤疤,刘大头的老婆让一个没有任何根底的庄稼人走进了妄想的歧途。应该承认,刘大头家就是鞠广大的伤疤。可是几年来,他从没断了走进他的伤疤里。每年开春,出民工之前,他都要拎两瓶二锅头两瓶罐头过来串串,山庄人喜欢正月串,他就是要躲过正月,他不愿让庄里人看见,他的伤疤多深多疼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走进他的伤疤里,还要满脸赔笑,装出无所谓的样子给刘大头点烟。”其实山庄的人对刘大头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这么多年,人们对于刘大头的那一套不成文的规矩已经谙熟于心了,人们都对刘大头恨得咬牙切齿,但在表面上却都巴结他,这是一种人性的悖论现象,现实世界种种的无奈与苦痛的悲剧就这样上演着。刘大头霸占了鞠广大的老婆,村民们都知道,都很愤怒却不敢言说,鞠广大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子”,却敢怒不敢言,他也不敢对刘大头怎么样。更讽刺的是,鞠广大的老婆死了刚过了“七七”,他就和刘大头的有精神病的姨妹子结了婚,因为他不敢得罪刘大头。刘大头的姨妹子好吃懒做,是个无能的女人,再加上又有间歇性精神病。所以,毫无疑问,鞠广大又跳入了刘大头为他设的陷阱里。鞠广大是一个勤劳安分、善良的农民,他是非鲜明,懂得爱恨。可是在现实面前却很软弱、无能,同时也是无奈。再如,《吉宽的马车》[2]是一部展现农民工城市生存遭遇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申吉宽本来是歇马山庄的一个马车夫,是一个出了名的懒汉,当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的时候,他却沉迷于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和一驾马车,在乡村里悠闲自得。他本是一个对生活有想法的懒汉,他曾经对许姝娜说过:“有一种生活,你永远不会懂。”但是在城市席卷乡村的时代大潮里,许姝娜嫁给了一个小老板。吉宽终于也懂了“有钱就能买来爱情,别的什么都是瞎扯”的世道,他也进城打工了。从这样一个也许并不算得上是新奇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很多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和生存境遇,这是农民工生存境遇中最朴素的真相,也体现了孙惠芬对农民苦难生活状况的深切的关怀与同情。

孙惠芬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她有着丰厚、深刻的农村生活的体验,她对农民的生活状况也了解得很透彻,并且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孙惠芬也选择这些农民生活的真相,虽然不新奇,但很朴素,也很真实,更体现出她对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工生活的无限关怀。周新顺在他的《贴近现场的底层关怀》中说道:“孙惠芬是真正把这些农民工视作有心智、有想法、有感情、有野心、有苦衷、有需求的鲜活而复杂的个体;在她笔下,他们既不脱乡土的本色与局限,也有能力领悟城市的脾性、融入城乡之间的交响;她真正洞察到城市打工的经历对一个农民的改变可能是根本性的。”[1]笔者认为,孙惠芬那种无限贴近农民工生存细节和心路历程的写作姿态,以及她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关心,使得她能够以一种稳健的笔力进行她的小说创作,并且逐渐逼近理想的艺术高度。也许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同情使得她对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多了一些溺爱,少了一些针砭,但就像评论界的评价一样:“她那份深厚绵长的乡土情怀和体贴入微的女作家心肠,给人以无限的真实的感动。”[3]这段话也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在一定意义上说来,正是她的这种乡土情怀和女作家心肠成就了她的小说创作。

二、反叛与觉醒:农村妇女的精神世界

熟悉孙惠芬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她有很多作品是以新时期农村女性为题材的,她把女性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于现代女性意识中残留的传统文化的心理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笔者认为,孙惠芬在刻画这些人物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妇女,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文学评论界认为,孙惠芬的这些女性题材的创作对女性主义文学表现内容和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

孙惠芬的获奖(2002年度“仰韶杯”最佳中短篇小说)作品《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4]就是一个这类题材的典型。它塑造了李平和潘桃这两个年轻的乡村女性形象。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潘桃和李平,这两个新婚不久却独守空房并且承担繁重劳动任务的农村新媳妇,她们的丈夫都外出打工了,她们有着共同的心灵空虚和寂寞心理。一开始在众人的比较之下她们相互敌对,后来渐渐认同,互相走近,相互理解、信任,最后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男人不在家的时候,她们的友谊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她们在一起度过了艰辛的劳作生活,在一起度过欢乐的娱乐时光,同时也排遣了彼此的孤独与寂寞。而当快过年丈夫回家后,李平从两个女人的世界变回现实的“成子媳妇”,开始了自己与丈夫一起的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而潘桃的丈夫却迟迟未归,她对丈夫的怨恨演变成了对李平的嫉妒,她向婆婆透露了李平曾做过三陪的秘密,从而使得这个秘密传遍全村,李平遭丈夫的毒打。李平一生的幸福被毁了,潘桃的心灵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两人的姐妹情谊也结束了。《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通过两位农村新媳妇的友谊从建立到破裂的过程,写出李平和潘桃细腻敏感、微妙丰富的心理变化,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当代农村女性的精神生活面貌。潘桃对李平的伤害根源于人的嫉妒心理,而潘桃一时的心态失衡而带来的举动反映了极其深刻的传统思想的内容,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女性阴暗心理就这样显示出来了。再加上男权文化的贞操观念使成子知道了老婆的秘密后会使用暴力殴打李平,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对于潘桃这种嫉妒心理有着深远的社会传统文化心理的根源。值得一提的是,孙惠芬最后以潘桃已经怀孕来隐喻这种传统的陋习与阴暗心理的继承与生生不息,让人心生悲观。重庆师范大学朱晓芳在她的《“怨羡情结”:农民遭遇现代性的真实体验》[5]中把春桃和李平的心灵体验归结为一种怨恨、羡慕的情结。她认为在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条件傲视乡村的贫瘠与闭塞,农民面对城市,实际上也就要面对一种强势文化。怨恨和羡慕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相互扭结与共生。孙慧芬有很多这样的描写乡村女人命运以及她们心理微妙变化的作品。

小说《保姆》中的翁惠珠就因为小时候在沈阳生活过五年,城市就在她心里,刻在了她生命和灵魂的最深处,成为了她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开始她以保姆的身份进入城市,她的城市生活很艰苦,也很卑微。也许偶尔她也还能感受到一丝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幸福,可最终城市还是伤害了她,拒绝了她,使得她不得不告别城市,回到那个原本属于她的农妇的位置。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保姆复杂而矛盾痛苦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再如,在《一树槐香》中,孙惠芬把女性的爱欲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注入到人物的命运中,使人物从生存的欲望上升到生命欲望的深刻体验,孙惠芬不仅关怀了爱欲的甜蜜与焦灼,也关怀了女性身体的觉醒。小说中的二妹子就是作品所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

综上所述,孙惠芬乡土小说在展示农民工的生存景观以及乡村妇女的精神世界中,其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同情与关怀,又充满着反省与批判,昭示了作家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理性精神。

[1]周新顺.贴近现场的底层关怀[N].文艺报,2007-07-19日(2).

[2]孙惠芬.吉宽的马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3]杨鸥.关注民工的精神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12-14(7).

[4]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朱晓芳.“怨羡情结”:农民遭遇现代性的真实体验[J].沈阳大学学报,2008,(3).

I206.7

A

1001-7836(2011)03-011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3.047

2010-07-26

王怀庆(1975-),男,江苏淮安人,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李平大头关怀
四季的美
THE OSCILLATION OF THE POISSON SEMIGROUP ASSOCIATED TO PARABOLIC HERMITE OPERATOR∗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李平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