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

2011-08-15 00:48:4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情境情感

宣 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8)

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

宣 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8)

语文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境或氛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结合工作实践,从情境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概说、教学过程设置三方面对语文情境教学法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研究

苏联伟大的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如何使教学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求知识、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带有情绪色彩意向的活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

一、“情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的一切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处于事件中心的人又是有感情的,这就构成了事件发生时一定情境下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和客观环境因素(特定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情境通常具有两极性,有良好情境和不良好情境。现代教学法,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文学理论等为基础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愉快时人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会使智力活动迟钝、受阻。“脑功能定位说”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生理学的根据。根据这种理论,大脑左半球管抽象逻辑思维,大脑右半球管具体形象思维,两者协调发展才会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现代教学法是沿着苦学—乐学—会学的道路发展的。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情境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伴随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情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创设情境必将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概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一旦被激活,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便会加强和延续情感的产生。所以有人认为,感情的信息载体已是这种激活的神经过程。神经一旦激活之后,信息会有两条通路进行传递,一条是特异神经通路所传递的视觉,另一条是非特异神经所传递的感受。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皮层整合产生知觉和认知;非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皮层整合产生感受和体验(即情感)[2]。可见,特异神经通路和非特异神经通路都需要神经激活的支持,“神经激活”可沟通两者的传递通路,从而让学生获得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创设情境”即是教师激活学生神经的过程。

(一)愤徘启发原理

“情境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达到陶情、明道、长智的目的。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因此,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是“情境教学法”的精髓所在。“情境教学法”也是依据这个道理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紧接着安排“自学设疑”的环节,让学生在求知欲支配下自学设疑,围绕疑点尝试探索,最终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使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接着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最后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这样学生就学得较为主动。

(二)“从做中学”原理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其教学过程大体是“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研究和制定解决方案——(学生)实施方案——检验与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点值得借鉴。“情境教学法”吸收了“从做中学”理论的精华,“设置情景——学生质疑”,扬弃了其中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作用难于发挥的不足,变“学生研究和制定解决方案——(学生)实施方案”为教师点拨启发,动情晓理的“主动学习”环节,这样就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

(三)“三主四式”启示

我们采用“情境教学法”得益于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的启示。“情境教学法”把钱先生的“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指导思想,“情境教学法”中的“创设情景”,“主动学习”环节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质疑”、“主动学习”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置

要进入学习情境,必须进行情境诱导,“情境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完成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施教的趣味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援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作自己的动力和需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经验之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是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的著名论断。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捷径。而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把课讲得情感横溢,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内涵之一。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有味,讲得有趣,让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在愉悦的心境里,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去探索,品味到语文课的甘甜与芬芳。如要求背诵古典诗词,每次早读一首,日积月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兴趣,每堂课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学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情感、讨论答辩等。这样的方法克服了学生厌倦消极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的天地,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2.求学的主动性。“‘教’不是‘统治’,不能代替‘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从教出发,转移到从学出发’。”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充满情感和个性各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法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常言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在导入新课时进行。此时或确定学习重点,让学生有一个目标;或者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前进有路;或导入有术,令学生进入情境。情境教学法十分讲究和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导语。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悬念式、诗词曲赋式、格言警句式、故事传说式、温故入新式、解题式、练习式、知识式等。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无论是好奇、新鲜,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形成一种努力探求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它能给学生尊重感、信任感、理解感。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们为求知而乐,为探求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广阔的境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更为稳定和强化。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全力创造适于学生潜力发挥的条件,让学生全体参与、主动参与。诚如是,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定能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来。

3.情知的对称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即智力因素活动过程,还伴有一个意向过程,即非智力因素活动过程。语文是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感素质与优秀的智慧素质的重要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还有一个极丰富的情感世界。情境教学法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把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学科,只追求知性目标,而是让它成为培养品格与智能双向发展的载体。情境教学法要在循文、析象、悟理的过程中领情、注情、传情,充分运用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特殊功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当学生置身其中,“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所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加强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努力使语感训练、文感训练、情感训练、智能训练协同发展,全面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的教学任务。情知对称,经过长期的探寻和实验,“每个情感目标都伴随着一个认识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石二鸟,一举两得,达到了理性(认识)与非理性(情感)的高度默契,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统一。

情境教学法建构起以“情境”为主体、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框架,以“趣味”动其心,以“情知”移其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发展智能为终极目标。在‘爱”的氛围中,在“美”的情境里,在“情”的感染下,活化学习动机,开启心智,陶冶情操,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0.

[2]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语文学习,1993,(8):10.

G642

A

1001-7836(2011)03-0062-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3.025

2010-08-20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写作课情景教学辅助系统的研发》

宣英(1979-),女,辽宁建平人,讲师,古代文学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