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成因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农林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金 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在目前农林类高职院校专业类学科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大学语文的地位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较多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已没有了大学语文课程。另外许多农林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因为课程优化设置的原因,原来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成为被删减的对象。不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量急剧下滑,有的甚至“号称”将被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替代。有些高职院校把《大学语文》开设成《文学欣赏》、《演讲口才》与《实用写作》等课程。开设语文的农林类高职院校在教材、教法方面也是处于混乱状态。为什么在目前全世界汉语热的大趋势下,国内的院校反而会出现如此的怪现象呢?本文就农林类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的现状及其原因做详细的分析。

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中大学语文现状

1.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分别是中职起点和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在中学时代语文水平往往很低,基础常识不达标,口语表达水平有限,书面表达更是错别字连篇,表达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有的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甚至连获奖学金的优秀学生写个人情况简介时也需教师帮忙修改,更不要说最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了。

当前,网络等“新媒介”造成了新的语言交往活动。网络聊天、博客写作、短信互传、青春写作等活动使汉语的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些非规范的解构性语言对母语的冲击十分剧烈,大学生所受影响相当明显。

目前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精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跻身各种学生社团,成为活动积极分子;二是专注于专门的学科知识,例如考研、外语培训等;三是读些生活服务类的刊物,打算日后成为白领。如此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失了人文理想和人文关怀,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对自己的专业课还是蛮感兴趣的,而对大学语文则认为如同喝营养液,喝不喝无所谓,它与学好专业、找工作关系不大,因而没有兴趣。

2.教师方面。从师资上来讲,一部分教师是原来老中专的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昔日给中职生上课时的状态。即还停留在对字词意的理解和分析上,极少深入到鉴赏的层次,但又是用古代的伦理诠释古代的文章,造成强烈的时代差距和观念差距,让学生很反感。大学语文就成为学生口中戏称的“高四语文”了。另一部分是来自一些本科院校中文系的教授,他们用深厚的文学鉴赏功底来教学,许多学生听不懂,曲高和寡;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分析文本,又觉得索然无味,既造成知识面的狭隘与局限,又使授课特别枯燥,所以也是处于两难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到知识,教师认为自己无法倾授。大学语文就在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走到了遭淘汰的末途。

3.学校方面。大幅度地削减课时或停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从事中文专业的教师岗位也开始减员,转到其他岗位。与此同时应某些专业的需要,开设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及普通话训练等课程。因此,大学语文课时相应地大幅度地减少,一般停留在32课时,甚至16课时。

二、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受冷落的成因

1.大学语文自身没有科学的定位。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程不像中小学的语文课程那样有统一的课程性质来定位,其自身一直没有科学的、统一的定位,在全国范围内也引发了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思考。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认为:“现在的大学语文,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我认为不能把这个课变成思想观念课,而是要感悟从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认为:以课程定位考虑,大学语文要姓“大”。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应具有对此前十二年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和对未来人生数十年语文自学的总启动这样两个重要的方面。由此出发,大学语文非常有必要具有“梳理”与“激活”的功能。应用文写作协会副会长张耀辉教授认为:应用文写作,应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高等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应该“读”“写”并行。大学语文不能排斥写作课,广义的大学语文也应当包括应用写作,并各占一定比例,做到以文选为范本,以写作为致用,二者相辅相成。

2.职业教育中以“能力为本”的模式特点决定。第一,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当前,职业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相当突出,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他们把职业教育当作单纯的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以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功夫,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不能无视文化基础教育。第二,在文化基础课程教育中,由于受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尤其是传统工业文明价值观、发展观的影响,文化基础课程教育重学科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当今社会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仅仅依靠科技的力量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还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3.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压力。就业率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线,没有就业就没有生源,就业率成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专业的存在与否全取决于就业率的高低。在就业率这个指挥棒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论水平教育全面淡化,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淡化。“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除了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必修公共课程外,各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通过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取证来帮助在校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学生素质不能提高。据笔者针对学生关于《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总体说来反应一般,承认这门学科知识性很强,但现在功利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心思追求知识的获得,而是更看重实际技能的掌握。学生普遍提出加强写作训练的要求。同学反映,《大学语文》课没有作文方面的要求和训练,老师布置作文一般都不多,写作能力感觉退化了。也有老师提出:“《大学语文》被边缘化是因为它没有给学生一种实际的东西,人文素养的概念显得空洞。”

5.舆论导向。现在媒体上宣传进入21世纪要有三把钥匙:电脑、外语和驾驶。导致学生倾向外语、计算机的学习,这种方式更具有追求功利的目的。我们很难责备学生对外语、电脑这些课程更感兴趣,更没有理由阻碍学生对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的热衷,因为学生进入社会要生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存在的这种现象,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暂时发生的。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而相应的机制、改革没有跟上造成的弊端。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各种条件的成熟,大学语文教育必然会逐步回归,重新开始其辉煌。

[1] 善武.大学语文:问题与探索[J].中华教育教学,2004,(8).

[2] 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农林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