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丽,于奇晋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延迟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梗死后的脑缺血和脑水肿。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脑梗死有效。我院临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1.1 病例选择 年龄在75岁以下;发病48h以内;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颅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治疗,调节血压、血糖、血脂;胞二磷胆碱和活血化瘀等治疗;而治疗组入院后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5岁,平均 (64±11)岁;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64±8)岁。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神经功能缺损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入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30min,2次/d,连用14d;除此以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应用常规治疗。
1.3 实验室观察指标 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和凝血指标。
1.4 疗效判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1],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进行2次评分。两组疗效均按2周治疗结束时该评分的减少进行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98±10.24)分,治疗后为 (8.76±8.12);治疗前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19.33±8.96)分,治疗后为(12.86±8.96)。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4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4例,无变化12例,总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治疗组有1例出现ALT轻度升高(68U/L),1例出现血肌酐升高 (145μmol/L),停药后5d复查肝功、肾功恢复正常,血常规和血糖及凝血指标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无明显变化。
脑梗死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缺血-再灌注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破坏。氧自由基特别是超氧阴离子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其分子量小,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通透率为60%),静脉用药后可迅速进入血脑屏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2-3],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
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能干预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防止细胞死亡。氧自由基能破坏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引起继发性细胞坏死和凋亡,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因此,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减轻脑缺血,特别是再灌注后的脑损伤,对脑缺血后组织损伤及延迟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能最大限度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
本组病例临床观察证实,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和肾功即可,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
1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朱思亮,潘学威,郑建乐,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0):1765.
3 许静,王幼萌,宁彬.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