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军,邓东华,李维
低血糖症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及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常有多种合并症,机体反应差,发生低血糖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将1998—2010年我们接诊21例老年低血糖症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4~88岁,平均76岁。21例中有糖尿病史18例,既往合并发高血压11例,腔隙性恼梗死6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肝硬化1例,大量饮酒后发病1例。糖尿病患者常年服用格列本脲7例,格列本脲加消渴丸3例,格列齐特加二甲双胍2例,格列吡嗪加阿卡波糖1例,胰岛素治疗5例。
1.2 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 21例中首诊以偏瘫、失语为表现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5例,以心前区不适、胸闷、出汗为表现误诊为冠心病2例,以肝硬化出现双手震颤、精神错乱误诊为肝性脑病1例,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误诊为肺性脑病2例,以饮酒后出现躁狂、意识不清误诊为急性酒精中毒1例。
1.3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然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500ml。根据患者意识及血糖情况随时调节用量,同时给予吸氧、营养脑细胞药物等治疗。经上述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后,意识逐渐转清、瘫痪肢体恢复、病情好转。无1例死亡。
2.1 误诊原因
2.1.1 老年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一般有肾上腺素样作用和中枢神经功能不全两大类,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往往缺乏典型的肾上腺素样表现,而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极易与急性脑血管病相混淆。本组有15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2.1.2 其他老年疾病对低血糖症诊断的影响 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许多基础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与低血糖引起的某些症状相同或相似,容易被其他疾病的一些症状所掩盖,导致误诊。本组误诊为冠心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等就是因过分强调了原发疾病的并发症,而忽略了低血糖症。酒精性低血糖症亦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与急性酒精中毒难以鉴别。
2.1.3 老年人对药物降解、排泄功能下降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用药种类繁多,不合理的药物伍用,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本组有5例同时服用吩噻嗪类、水杨酸类等药物均可增强降糖药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加重低血糖症,特别是β受体阻滞药不仅增强降糖药的作用,而且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掩盖低血糖症状,更易误诊。
2.1.4 难以获取可靠的病史资料 有的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脑功能减退及记忆力差,对既往病史及使用药物情况模棱两可,发病经过记忆不清,因此难以获取十分可靠的病史,给低血糖的诊断带来困难。
2.2 减少或避免误诊措施
2.2.1 强化医务人员老年低血糖症相关知识 从病史采集到初诊处置,全面悉心掌握老年低血糖症的相关知识。对在接诊老年患者时会遇到一些共同问题:采集病史难,系统疾病多、症状不典型等,要求临床医生能有整体性、系统性,不能拘泥于先入为主诊断思维模式。对于正在降血糖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应纳入就诊时的常规检查项目。
2.2.2 加强对老年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 通过教育加深对低血糖症的了解,能预防在先,能及时就诊。特别要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规范饮食、合理用药,能自测血糖。
2.2.3 在临床上凡遇到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症状、精神异常及抽搐发作等中枢神经功能不全时,均应快速行末梢血糖测定,然后决定是否做颅脑CT检查,这样可提高疾病的快速确诊率,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