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2011-08-15 00:54曾荣耀周远清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1年1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补水

曾荣耀 丁 超 周远清

(荣县农牧业局,四川 自贡 643100)

自贡及周边地区,香菇生产已达30万棒,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与产值效益的提升,生产规模必将逐步扩大。然而现阶段,菇农栽培经验和技术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区域技术指导章程,使香菇生产菌棒正品率和单产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严重制约了香菇产业的发展,亟需制定适宜本地生产的香菇袋料栽培技术。笔者查阅了大量香菇袋料栽培资料,走访了周边几大食用菌基地进行调研,结合自身4年从事食用菌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撰写了自贡市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袋料栽培香菇要获得好效益,首先要根据香菇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合理的品种搭配和栽培季节。

香菇品种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至18℃;中温型,出菇温度为15℃至23℃;高温型,出菇温度为18℃至28℃。根据自贡市各区县海拔、气温、光照、湿度,主要选择中温型和高温型为宜,荣县西北路山区可选择低温型品种。

生产季节安排,中温型(菌龄为120天左右),“939”要求在4月下旬至5月20日前完成生产,“808”要求在6月上旬至7月初前完成生产。高温型(菌龄为80天左右),要求在8月下旬至9月15日前完成。低温型(菌龄为180天左右),此类品种生产要求海拔在600m左右的地区栽培(荣县西北路山区可栽培),300m以下的地区不宜栽培,生产最佳时间在清明节左右完成。

2 场地、设备及消毒药品

袋料栽培香菇采用的是室内制作、发菌、露地出菇的方法。

2.1 发菌场地。可以利用民房、仓库以及空地建棚,只要通风、不漏雨、不受阳光直射、清洁卫生即可。发菌场要进行消毒和灭虫,如果采用室外发菌场,地面撒杀虫药后,要盖薄膜或彩条布一段时间以保持药效。一般每平方米可放80袋左右菌棒,室内温度不得超过30℃。

2.2 设备工具。

装袋机:配2.2kW的单相电机,装袋转速2 800r/min为宜,每小时可装600袋左右,装袋时遇易破袋情况,可调整螺旋片平整度解决。

灭菌灶:灭菌灶形式较多,根据农户制作数量多少而定,一万袋以内可采用土蒸汽灶生产,即用2至3个些油桶卧砌成灭菌灶,一万袋以上可用5mm的铁皮焊接成2m×1.6m×0.9m的密闭铁锅进行灭菌,码菌台用木条制作,规格是3m×3m,灭菌时分批次加风火煤,不用守夜。

扎口机:2万袋以上,可购置以提高效率,节约4个劳动力。

自制超净工作台:2万袋以上,可购置500W高压风机,制作超净工作台,减少污染率。

接种:自贡市采取开放式接种方法,用薄膜把要接种的菌棒、菌种、接种工具、板凳等密封,再用气雾消毒剂熏蒸3小时,然后接种。

打孔棒:系直径1.8cm左右的铁棒制作而成。

2.3 消毒药品。消毒药品按1 000袋计划,每千袋用消毒盒五盒(每盒300g,其主要有效成份为二氧化氯)进行灭菌,并用专用消毒剂进行菌棒表面消毒。

3 原辅材料与配方

袋料香菇培养基的好坏是香菇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一般配方:木屑86%、麦麸10%、糖1%、石膏2%、硫酸镁0.8%,多菌灵或者克霉灵0.2%,丰菇素每千袋2包。

4 菌棒制作

菌棒制作的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拌料→装袋、扎袋口→上灶灭菌→出灶冷却→接种。

4.1 拌料:按灭菌灶容量多少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中后拨入,翻拌3到4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达到55%左右,即用手撰料成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见水,标准长度菌棒扎好后重量达到1.8kg左右为好。

4.2 装袋、扎袋口:装袋要求尽可能装得紧实,上下松紧一致,发现有毛刺或破袋用透明胶补好,拌好的料要求在4小时以内装好灭菌,否则就有可能“涨筒”,导致酸变,影响成活率及产量。

4.3 上灶灭菌:装好的菌棒要立即进灶灭菌,不可边装边上灶;上灶后要猛火上温,争取在4小时内达到100℃最好,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48小时左右即可停火。

4.4 出灶冷却:停火后,当灶内温度降至80℃左右开门下灶。

4.5 接种:当菌棒温度自然冷却至28℃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要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当消毒盒烧3小时以后工作人员进行接种,接种时要求将老种全部去掉,要边打洞边塞好种,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完成要清扫场内杂物,然后盖薄膜。一个星期后的每天清晨要进行通风换气一次,时间一小时左右。

5 发菌管理

接种结束至菌棒脱袋期间均称为发菌管理,时间在120至130天,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和管理工作。

5.1 菌丝定植。本阶段约7至20天,此阶段一是不要移动菌棒,二是注意保持发菌环境及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5.2 检查杂菌放气。菌丝定植后,将菌丝圈直径4cm至5cm进行翻堆检查,同时进行放气。第一次放气是通过放气补充新鲜氧气,排出废气,一般刺孔15个左右为宜。待菌丝全部长满进行第二次放气,一般刺孔在40个左右为宜。放气时一间房子的菌棒不能在一天内同时放完,要用2至3天时间放完,放气的温度不得超过30℃,放气后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为宜。

5.3 后期管理。菌棒长满放气后,还要经常观察菌棒是否还有杂菌污染,发现有要及时隔离开来,温度最高不得持续超过35℃2个小时,室内要通风,不能让阳光照射,这样当菌龄达到后就会形成菌棒转色,等到出菇时间马上进行脱袋出菇。

6 出菇管理技术

6.1 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背风向阳的稻田或旱场地,水源较好,并要求有一定高度的落差,以利于浇水和注水。在搭建菇棚时,先用呋喃丹进行地面灭虫,每亩用2.5kg左右,然后才进行整地建棚。

6.2 菇棚搭建

用6m膜搭建塑料大棚(适宜秋冬菇),这种方法是用6m的竹片弯拱成架,竹片每66.67cm宽插一片,弯拱的中顶一直杆(高度1.8m至1.9m)用铁丝把竹片捆实在顶杆上即可,棚内宽一般为3.1m,分三路菇畦,两道人行(菇畦两边各占60cm,中间占130cm,人行道各占30cm,菌棒两边各放三路,中间为六路,每路相距16.67cm,菌棒间相距50cm)。菇棚长度一般要求15m至30m,摆放菌棒用小号铁丝或小竹杆,这种类型保温保湿效果较好,且香菇和菌棒不受雨淋,产量高、菇质好。

高阴建棚(适宜做发菌棚和反季节栽培棚)。这种方法就是在大棚上面30cm至40cm搭一个平架,上面加盖遮阴网或者遮阴草,大棚搭建同第一种方法一样,这种类型冬季出菇略差一点,但春菇又会比第一种方法好一点,以上两种供菇家参考,自行决定。

钢架大棚(适宜越夏和出菇兼用)这种方法就是热镀锌管搭建拱形大棚,棚长不超过30m,跨度7m至8m,顶高不低于3m,肩高1m,拱间距不大于1.2m。棚顶安装微喷管,棚内安装换气风扇。这种棚既可解决香菇夏季高温烧棒问题,又可以作为冬季香菇出菇棚。

6.3 排场脱袋

首先,掌握好脱袋时机。要求菌龄已基本达到脱袋时间,而且手感菌棒软而有弹性,并有少量菇蕾出现,即可以脱袋;否则,会造成菌棒不转色或转色过度,秋冬菇少甚至不出菇。

其次脱袋温度必须控制,早熟品种脱袋温度在18℃至25℃之间,为了掌握温度脱袋,要求菇农将已发好菌丝的菌棒,在预计脱袋前7至10天排到菇棚内,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内,超过30℃掀膜通风,这样遇上脱袋条件就可马上脱袋,脱袋后及时补水和排场。

另外,脱袋应避开大雨天,一般脱袋早晨或傍晚进行,脱袋不能掀开薄膜。不同品种不能混放,以便于管理,污染菌棒最好单独排列管理,以免影响。

6.4 转色催蕾

转色是菌棒表面形成一层红棕色菌膜的过程,原则上菌棒营养生长阶段刺孔能实现袋内转色,但接种较迟和早熟品种菌龄达到后可边出菇边转色。具体操作过程,将脱袋菌棒,在膜内盖严密,创造一个恒温高湿的小气候,3至5天温度不超过30℃不开膜通风,待菌棒表面长出白色绒毛菌丝0.2cm至0.3cm,再掀动薄膜通风,每天2到3次,每次约30分钟,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促使菌丝倒状,5到7天菌棒表面即会转色,此时结合浇水进行催蕾出菇。

香菇的原基是不会自然分化为菇蕾的菌类,其原基必须是通过温差、干湿和机械刺激才能形成,因此转色后必须人为地创造条件,实现催蕾。

6.5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控制菇棚内合适的温度;二是结合补水进行催蕾。

6.5.1 控制温度,要注意的是气温高时及时通风降温。早熟香菇(808)棚温度控制在18℃至25℃之间最好,一般让大棚半敞半闭,温度过高时,大棚两边敞开,温度偏低应减少遮阴物盖严薄膜。菌棒出菇期间如温度低应及时喷水,增加温度。反之,应少喷或不喷水,加强通风。

6.5.2 香菇补水催蕾是出菇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其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甚至可影响其能否正常出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脱袋菇的补水,香菇脱袋后,在下午气温下降时,及时打水补水,水量要足,时间要稍长。2)一批菇出后,菌棒应有一段时间休息(约7至10天),这期间停止补水,待采菇部位菌丝发白并且菌棒重量变轻至制作时的80%时(菌棒重量在1.05kg左右),才进行注水。3)一般第一次补水菌棒重应1.8kg至2.0kg左右,不宜过多,以后每次酌减。4)补水时应选择该品种的适应温度,大雨天寒冷及下雪天不能补水。

7 香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7.1 转色管理不当。有的菌棒因受光较强,空气过于干燥或翻动次数过多等影响,往往转色过深,形成较厚的甲状菌皮,导致出菇困难。预防方法:转色期间,菇棚温度保持18℃至22℃,相对湿度55%至75%,且维持散射光照,尽量减少翻动次数。菌皮过厚的菌棒出菇时应通过菌棒浸水后盖膜提温方式软化菌皮,再刺激出菇。

7.2 菌丝积温不够。养菌温度不适,工艺欠佳(有的刺孔增氧促熟),有效菌龄不够,菌丝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不出菇或出假菇(畸形菇)。防治方法:将菌袋置于20℃至25℃条件下继续培养,或把菌筒堆积起来,覆盖薄膜提高堆温,促使菌丝发育。

7.3 基内水分太多或太少。基内水分太多,基内缺氧。水分太少,菌丝生长没活力,菌筒的含水量不适直接影响到原基形成以及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防治方法:可采取通风补水调节干湿度来催蕾出菇。

7.4 温形不对。品种不对路,高温品种低温时期栽培,低温品种高温时节使用,难以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7.5 空气湿度不够。出菇期,空气湿度过低,菌袋表面干燥,菌皮变硬,菇蕾难以形成。防治方法:注意补水闭棚。7.6 温差不够。一般低温品种(长菌龄)温差要求在8℃左右,中温品种6℃至10℃,高温品种4℃至6℃,温差过低,不宜出菇。防治方法:调节棚温拉大温差。

7.7 基内PH值不适。一般情况菌丝能生长,出菇就应该没问题,除非菌丝注水或喷水使用水的酸碱度不适,才会致使不出菇。防治方法:用PH试纸检查酸碱度,如偏碱及时换水补水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补水
《肥皂》等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