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仁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八江卫生院 永丰331500)
五更泻多见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自2006~2011年笔者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60~76岁,病程短者6个月,最长者2年。临床表现:五更时分,黎明前后,肠鸣脐痛,泻便清稀,食谷不化。平素腰膝酸痛,疲乏无力,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小便清稀,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每次粪便镜检无病原体发现,内窥镜检或钡剂灌肠检查无溃疡性结肠炎,排除肠激惹综合征。
1.2 治疗方法 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味:补骨脂30 g、肉豆蔻15 g、吴茱萸15 g、五味子10 g。水煎内服,1剂/d,早晚2次服,1周为1个疗程。形寒肢冷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10 g、干姜10 g,以增温肾暖胃之力;若久泻不止,体质虚弱、中气下陷者,加黄芪30 g、党参12 g、白术15 g、升麻12 g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痛者加小茴香10 g、木香10 g,以暖肾行气止痛。此外,食疗可选羊肉、牛肉、核桃等调理。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有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复发或临床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者。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或依然如故者。
1.4 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2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
刘某,男,68岁,主诉黎明时分腹痛、腹泻3~6次半年。诊时形体瘦弱,精神倦怠,胃纳不佳,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辨证为五更泻。治则:温肾健脾,固湿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味:补骨脂30 g、肉豆蔻20 g、吴茱萸15 g、五味子10 g、生姜 10 g、大枣 6枚。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连服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复诊时,效不更方,在上方基础上加淮山药20 g、菟丝子10 g、甘草6 g,巩固治疗2周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五更泻又称鸡鸣泻,属中医学中“濡泻、溏糜、骛溏”等范畴。中医认为它是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经云: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五更黎明时分,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此时阴盛内寒,命门之火不暖脾土,阳气当至不至,脾阳不升,阴气极而下行,水谷下趋,天人相应,故令五更泻。又有经云:久泻皆由命门火衰,当责之肾。故治疗过程中,重用大温辛苦的补骨脂补相火,是为君药,《本草纲目》中谓其治肾泻;用辛温行气消食的肉豆蔻暖胃固肠,与君相配,增温肾暖脾之力,是为臣药;用辛热除湿的吴茱萸燥脾散阴寒,是为佐药;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收敛固收涩为主,合生姜温胃散寒,补脾养胃,是谓使药。是故君臣和谐,厚德载物,佐使协调,相得益彰,腹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