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6:07杜汉承李德水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解剖学多媒体技术标本

杜汉承 李德水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362000)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的学科,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均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不可动摇的基石[1]。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根据其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多看、多动手、多问,才能对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认识,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描述和平面插图上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解剖学实验教学。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需求[2],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1 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模型、标本结合挂图讲解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呆板,容易使授课显得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具的使用和转换都比较繁杂,例如,使用挂图示教时,老师要不时地更换挂图,这会使一个结构的讲解显得很零散、断断续续,且挂图所显示的形态结构内容受限制,图像较小、较模糊,学生感觉太过于抽象难记。使用模型、标本示教时,由于模型和标本上各个结构特征(如骨性结构、血管、神经、肌肉、孔裂等)相对较小,且标本经过多批次的学生翻动、观看之后,常常造成标本形态模糊不清,结构被破坏,这使得学生对老师所讲解结构不能够及时认识清楚,从而影响示教效果,同时标本中所含的福尔马林不但对身体有害且气味刺鼻,这多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模型、标本、挂图易损耗、查找不方便等不足。

2 多媒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学,并且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简单化的特点,随着多媒体技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也逐步体现,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及毗邻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视听并用,扩大了感知空间和时间;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记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有利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它有助于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学习;它可以解决学生多,教师少,示教困难的实际问题;它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它并能降低实验成本,有利于规范实验教学环节[3]。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清晰的标本图片一张张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可以将所讲解部位的插图放大,标示清楚各个结构,重点突出,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对着手中的模型、标本看懂相应结构,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起来直观,听起来易懂,记起来深刻,学习就更轻松了。

3 多媒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放大实体标本,观察更清晰

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器官很小并且结构很复杂,虽然现在放大模型的制作技术很成熟,但模型具有失真性,与实体标本有差异,不利于学生对人体正常结构的更清楚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能将局部结构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标本细微之处可以放大、循环观看。例如脑的体积较小,但内在的结构却很多,而且脑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后变得比较脆,操作不当就会破坏掉,示教老师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将整个脑放大,并能随示教老师的讲解调整观察角度,让学生看得清楚,还可以减少实体标本的不必要损耗,一举两得。

3.2 讲解器官位置毗邻,显示更直观

人体解剖学实验需要大量的图片来配合文字讲解,在多媒体教学中,讲解器官的位置与毗邻时,可以多个窗口同时开放,从多角度将器官展示出来,如在讲肾时,出入两侧肾门的结构在位置排列上有存在差异,就能在多媒体上将双侧肾门直接比对;而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神经系统传导路一节,可以采用大量图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阐述具体的神经传导通路;还有像关于脑干内神经核团的学习,学生都觉得面对同一结构的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图很难理解,则可以利用解剖结构连续断层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讲解时调出三维立体图像,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学生能很直观的认识到相应的结构,老师讲解更轻松,学生记忆起来也更直观。

3.3 穿插相关的临床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与临床各学科相互渗透,穿插一些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简单案例,并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病人的症状体征的视频、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再用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解释这些症状体征出现的解剖学基础,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临床知识,增强其临床意识、临床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医学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穿插一些临床病例、临床治疗是非常有意思的,甚至可以带动学生对医学的兴趣,由被动学习真正转入主动学习,学习热情也能够得到提高。

3.4 远程示教

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由实验主讲老师通过视频展示台和局域网来完成实验教学提示与尸体标本的示教,这样不仅统一了各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标准,而其他的实验指导老师也能够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进度,并且能随时对学生进行答疑和维持课堂纪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相应的减轻实验指导老师和技术员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广大师生与福尔马林的接触时间,既有利于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认真学习和观察。

3.5 在尸体标本考核中的应用

尸体标本考核作为一种考核手段,对于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各高等医学院校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相应的尸体来源也越来越困难。而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标本考核在准备和考试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造成标本损耗、试题泄漏等一系列问题,很难保证考试的公正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考核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选择好各种考试标本后,用高像素的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经储存后用各种符号标示考点结构,如引线、数字、问号等,再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然后制作课件,设置课件播放时间及相应的考题,按照不同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分类存储,抽题进行考试。

总之,多媒体实验教学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易于操作等优点,在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实验教学,既能减少模型、标本的损耗,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效果。但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标本、模型,才能真正掌握解剖学知识,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即多媒体实验教学与尸体标本示教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提高教学水平。如果课堂上完全依赖课件展示,那么教师充当的角色只能是“放映员”[4]。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 李小云.《正常人体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87-88.

[3] 牛晓军.解剖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初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2):52-53.

[4] 段小军,杨柳,戴刚,等.多媒体在外科学实践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7.

猜你喜欢
解剖学多媒体技术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