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银行业迎来全面转型“时间窗口”。
众所周知,2010年全行业净利润突破800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降至历史新低,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已臻世界级水准,中国银行体系的整体竞争力尚处于新兴状态,全面提升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最近两年,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持续扩张,2009年和2010年的总计新增贷款约18万亿元,其中不少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而管理层采取的“先放贷,以后清理乱局”的政策,不仅引发了不少分析师和银行家的忧虑,担心这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数量激增,甚至银监会也在担心触发系统性风险,遂有下令各国有银行递交“全面的”贷款账目评估报告之举。假如真的存在违约风险,只能说明国内银行业迄今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没有一个内控严密、运营安全的运营机制。
志在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中国银行业,切不可继续陶醉于侥幸躲过金融危机冲击而获得的表面繁荣,随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面世,亟须从现在起,拿出实质性改革举措,切实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与内控严密的运营机制,加快业务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建设。如何使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发挥出真实效率,值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