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杭州金融城的形象进度与内涵延展——接轨上海,建设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

2011-08-15 00:51师锦航梁宝瑜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杭州上海

师锦航 梁宝瑜

以“开一家、赚一家”为特征的“杭州金融现象”,成为国内金融业界的一道靓丽风景。杭州是国内金融业最为安全的城市之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杭州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排名居首,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杭州在全国的金融地位一直落后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尤其是地方金融发展相对缓慢,缺乏明确的金融发展方向定位与长期规划。面对国内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的新形势,重新定位杭州的金融发展方向,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十二五期间,杭州金融建设走向如何?在杭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金融发展篇章如何构造?我以为,在上海逐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下,目标应是将杭州建设成为依托本市、服务浙江、接轨上海、辐射周边的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全国性的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先行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和谐的引领区。

杭州金融区建设被赋予的新内涵是:加快“一区两带”建设,一区是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两带是庆春路和延安路两条金融集聚带,在一区两带区域内,引进中外金融机构,提升在杭金融机构能级;推进非银行金融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整合金融资源,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秩序。

物理形态建设目标:一是钱江新城杭州金融核心区,该区位于市民公园西侧,由秋涛路、市民公园、新业路与解放东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约10.8公顷,总开发量不低于60万平方米。其地位相当于美国的“曼哈顿”。在金融核心区,重点发展境内外各类金融法人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省级机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各类投资机构(基金)总部,区域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高端中介服务机构总部。主要发展批发类金融服务业务,打造金融业的总部经济。庆春路金融集聚带和延安路金融集聚带,将建设成杭州的区域金融中心,资金融通平台。主要发展零售型金融业务。

计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将杭州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金融促进民间资金转化和资产管理的中心区。

杭州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从政府到金融企业两个方面,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措施,促进杭州金融业新一轮发展。

一、政府可采取的宏观政策

政府在促进杭州金融业发展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就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政府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本地企业发展,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

从杭州市政府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加快与上海接轨的步伐,树立杭州良好的城市形象。一个城市的发展无法脱离其所处的大环境的整体发展状况,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本地经济的发展,本地经济的发展也能相应地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由此形成良性运作、互动发展。经济发展如此,金融发展更是如此。

加快与上海接轨,有利于国内外金融机构认同杭州的金融地位,对吸引上海外资银行来杭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外资入股杭州金融机构、争取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杭州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从软环境上与上海接轨。上海作为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在改革开放、利用外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杭州应该努力学习借鉴上海先进观念与经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在金融、税收、投资等政策上与上海保持一致,促进杭州与上海市场的融合。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理优势。目前沪杭之间的高铁与动车已经比较方便快速,沪杭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缩短到60分钟以内,基本达到了同城要求。沪杭同城效应在空间上得到了体现。杭州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金融中心,更加具备了地理优势。三是提升旅游,助力金融。杭州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杭州市给予了发展旅游业的较高定位了,但是,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周边的苏州,其旅游收入却远远地高于杭州,究其原因,就是苏州与上海接轨的程度比杭州更深。下一步杭州要在旅游、休闲、会务、会展、商住等方面加强与上海的接轨,从而带动杭州金融服务的发展。

2.在杭州建立中央商务区(CBD),吸引外资金融机构。中央商务区CBD是指位于大城市中商贸、金融、信息与中介服务齐全,交通、通信发达,商务办公、公寓、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完善的黄金地带,是国际化都市的标志性区域——“城市特区”。CBD对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经贸交流、提高聚集效应意义重大。据住建部调查数据,全国约有近40个城市在建或正在申请建立CBD。不仅有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还有深圳、大连、成都、武汉、济南、西安等大城市,地级城市襄樊、无锡、宁波、嘉兴、温州、义乌、佛山等也在积极申请。杭州应加大力度筹备建立自己的CBD,以提高城市经济金融服务的集聚度,提升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形象。在区内实行优惠政策,授权该区域内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并在资金的流出流入、账户的管理、外汇的汇兑等方面给予更宽松的政策优惠。杭州建立CBD要注意与周边城市的CBD分工协作、合理配置,考虑布局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使杭州的CBD建设更具有竞争力。

3.争取更多的金融人才资源。需要在杭州与上海等城市之间,建立人才智力交流纽带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地区建设的关键性资源,金融业发展更离不开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对杭州人才尤其是金融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杭州的金融人才流失问题因此变得更为突出。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有效发挥人才作用,杭州应努力:

一是建立杭州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间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以“长三角15城市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合作、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公务员互派6个协议”为依据,鼓励优秀金融人才在杭州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间的自由流动,也鼓励优秀人才在不同金融机构间的自由流动;建立专业人才数据库,借助上海的人才培训模式及师资力量,建立起紧缺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等等,充分利用上海人才优势。

二是进一步调整人才政策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优惠条件吸引上海优秀人才到杭州工作或兼职,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就读等方面为人才“柔性流动”提供配套服务,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多种类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三是研究高层次人才流向的影响因素。创造条件留住杭州现有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人才心理因素影响着人才流动,一般而言,高层人才应聘岗位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与创造力并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收入水平较高、企业制度健全(如有公开透明的内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管理层团结凝聚力强、工资待遇公平)及城市环境良好等等。杭州应针对这些因素,研究人才政策与措施,突出自身优势,设法弥补劣势,以留住并引进高层金融人才。

四是要想方设法降低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与租金,从而降低杭州的生活成本和商务运作成本,为人才流入创造必要的条件。杭州的商品房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居高不下,提高了杭州的生活成本和商务运作成本。杭州的商品房平均价格不仅远高于苏州、无锡等较具招商引资竞争力的苏南城市,甚至高于上海、北京、深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杭州的竞争力。有意来杭州企业、金融机构工作的优秀人才,往往因高房价望而却步,从而转向长三角其他城市。已在杭州工作的人才因难以承受的高房价、高房租,选择了逃离杭州调到苏州、南京等地工作。持续上涨的房价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加速杭州人才的流失,使杭州在长三角新一轮金融竞争处于被动的地位,极有可能因此坐失发展良机。

4.与上海共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或其他服务时,能否准确地了解把握企业信誉、还款能力等有关的信息,是决定贷款资金能否及时收回或投资决策是否正确的基础。目前,中小企业资产中银行贷款比例逐年提高,企业在多家商业银行开户、贷款的现象普遍。为了解决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上海已经建立起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大型数据库,其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银行信贷中心数据库报送的借款人信息内容、借款人信息查询内容和信贷监测。建立了针对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评估的制度。同时,上海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建设方面先行一步,通过专业机构把分散在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起来,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了解个人信用状况提供服务。

上海还明确了信用制度建设的其他方面目标,即完善包括个人联合征信系统、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杭州要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组成部分和区域金融中心,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必不可少。杭州可以在以与上海共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加强对该数据库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各金融机构对该系统的依赖性,提高查询频率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数据库登录制度,保证数据准确并及时上报上海央行数据库。

同时,对杭州银行机构信贷数据进行清理输入,配合各家金融机构做好企业的配号和虚拟卡号的清理工作,保证信贷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建立健全信息查询制度,将查询系统作为考核金融机构的重要指标;在建设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评估体系时,采取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企业贷款大户必须在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资信等级评估,并采取内部和外部以及专家评审三结合方式,保证评级质量,正确地反映两地贷款企业总体资信状况。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的建设中,加强征信系统的影响范围的扩展,提高征信的质量。与上海方面共同加快相关的法规条例的制定,为征信制度与机构业务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有效地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地方征信业务监管机制。成立信用制度建设的共同管理机构,上海与杭州共同成立两地相对统一,相对权威的信用制度建设的管理机构,协调整个征信项目的进展,提高效率。

杭州加强与上海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共建,有利于扩大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实现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大范围有效转移,促进杭州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并为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提高经营质量与效率。

5.与周边城市协调、合作,提高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金融业整体结构不能在区域间形成互补,则将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转成本,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杭州应该注重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发挥杭州的比较优势,借重周边城市的相对优势发展自己。目前杭州可以做的是:努力打破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消除市场保护主义和区域歧视政策。

在市场准入、税收和企业待遇上做到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资金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和布局;改进金融资源的跨行政区域市场化配置,推动“互补型”的金融聚集,促使金融机构形成符合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特色的组织网络,使金融资源在相应区域内的使用更加富有效率。相比于上海,杭州有希望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中心;而相对于宁波等城市,杭州具有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具有决策方面的优势。

杭州金融生态环境优越,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居住环境优美,适合金融产业发展。杭州市政府下决心建设金融中心城市,实行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正是入驻杭州、共谋发展的大好时机,也是将更多的高层次专业机构设到杭州发展的良好机遇。应努力吸引京、沪、深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到杭州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宣传进驻杭州,就意味着进入中国民营资本的“富矿”,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前沿地带。人民银行总行、国家银监会以及各银行总行高度肯定了杭州优良的金融环境,2009年至2010年6月,有8家银行机构与杭州市政府加深了合作的意向。杭州欢迎各金融机构把总部、分支机构、专营机构以及总部后援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设在杭州,并放宽中小银行到杭州设立分行、办事处的限制。

同时要积极鼓励、扶持杭州各银行、金融机构到上海、苏州等地设立办事处、营业性分支机构等。

二、金融机构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杭州金融机构要主动接受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积聚与辐射作用,在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方面跨上新台阶。使杭州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示范,在促进民营金融发展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1.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中心资源。杭州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采取的种种举措,更多地利用上海金融中心的各种资源:一是利用上海金融市场资源。杭州金融机构所属分支机构,应积极成为上海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成员,多参加其中交易,以出色的表现提高在上海金融市场的地位;更多地加入上海已有和正在建设中的各种交易网络、清算系统、自动报价系统,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借鉴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及经验,提高杭州金融市场的金融效率。二是利用上海金融信息资源。由上海外资银行传递的国际金融市场动态与走势变化、由上海金融市场传递的宏观政策意向以及上海的企业征信系统、客户资源信息、资金流向信息对准确进行金融决策、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获得能力极为重要,对这些具有高度敏感性,金融可以指派专人搜集与分析,以提高机构自身经营决策水平和获取利润能力。三是利用上海的跨国资金流动渠道与资源。上海聚集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外资银行,跨国资金流动数额巨大,吸引他们来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可带来跨国资金流动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金融业务。杭州金融机构应该把在上海外资银行开户的杭州外资企业争取为自己客户;在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时,使杭州引进外资快速增长;再则,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服务优势与资源配置优势,提高杭州金融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2.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的研究表明,影响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及扩散效应的发挥,主要有五方面因素:创新的经济性、扩散渠道的畅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以及创新接收方的态度行动。对于金融创新而言,上海金融创新对杭州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果是最直接的,因此杭州金融机构不仅要及时学习引进上海金融创新产品,分享创新带来的利益,更要学习上海的金融创新能力与创新机制,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快自身的金融创新进程。目前,杭州可以进行的重要金融创新,一是金融制度与金融监管方式的创新,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强调市场机制原则,并尽可能与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金融监管方式创新方面,强调金融机构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二是进行金融业务创新,重点是表外业务的创新。随着国内外金融竞争的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利润空间变得狭窄,国外银行表外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资产负债业务,国内银行表外业务所占比率偏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与上海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做到金融创新产品共享,并联合开发金融工具,实行支付和结算系统的联合操作等。三是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引导鼓励发展各类基金,完善风险、创业、产业投资体系。继续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推进地方本土金融组织创新,实现杭州银行上市、杭州联合银行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并跨区域发展,在两区五县(市)选择农信社实施向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组转型。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加强与国内外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共建新型的杭州金融机构。推进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办好科技银行、创投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健全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试点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3.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网络。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网上银行具有诸多特点与优势。首先,网络银行不像传统银行需要庞大的营业场所、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和众多的营业人员,它的投资费用、业务成本、管理成本远远低于传统银行所需要的数额;其次,由于网络银行是虚拟的,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有3A银行之称,客户用不着到银行去排队等候,看营业员的脸色;再次,网络银行将终端业务管理与服务器数据处理集成化,能同时办理交易、信贷、投资、保险等多种传统业务,能不断增加新的金融服务与其他信息服务,特别是可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差异性服务,并大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本运营效益;最后,网上银行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优势,通过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

网上银行业务是崭新的业务,借鉴国际经验比较容易。杭州银行业可以在网上银行业务方面闯出一条路子。通过加强网络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增加客户的依赖度和忠诚度,既可巩固一批老客户,又可以吸引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新客户,尤其是一些高端优质客户。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关键,是需要特别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证网上银行安全。网上银行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和政策风险。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银行网站成为网络罪犯特别关注的重点。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上犯罪的攻击手段也时时翻新,网上银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须及时更新。在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内部风险防范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构建多层次、高效率、高度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在实现网上银行数据全辖共享的基础上,设立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借鉴美国《1978年电子资金划拨法》和《统一商法典》,以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制定电子资金划拨或电子支付法律,明确电子资金划拨或使用电子货币在线支付时的风险责任。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杭州上海
杭州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