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2011-08-15 00:52曾力
关键词:学风社团辅导员

曾力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332005)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曾力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332005)

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治学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优良的学风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将来得以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保证。为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各高校可以通过严格的学风检查、学校各层面的齐抓共管、专业社团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以及学生间的比学赶帮等措施培养良好的学风,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学风建设;学风检查;建议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学风建设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一、建立自下而上三级学风检查体系

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基础,优良的学风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制定具有各自特色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管理有章可循。加强校纪校规教育,组织学习《学生手册》,举行校纪校规知识竞赛与考试。切实保证学生各项日常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严管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入手,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正确与否,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中去,建立自上而下的三级学风检查体系,加强日常学风建设,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

(一)建立班级学生考勤员检查体系。在班级中设立班级考勤员,负责全班集中课的课堂考勤及课堂纪律监督。课堂考勤采取小班课固定点名与全体点名相结合、合班课固定点名与随机抽点相结合的办法。考勤纪录由任课教师签名确认,每周交院系办公室统计汇总。

(二)建立院系学生会学风督查小组督查体系。学生会组织纪检部下设学风督查小组,负责督查学生早晚自习、讲座报告、升旗仪式、集中学习等出勤情况,督查纪录交团总支统计汇总。

(三)建立院系学风检查组抽查体系。院系设立学风检查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及辅导员组成,负责每天对学生课堂出勤及课堂纪律状况进行抽查,抽查纪录由检查老师和被抽查班级考勤员共同签名确认。所有检查汇总结果在院系学生工作网页公告栏通报。

二、扎实推进教书育人联动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良好的学风形成有赖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要求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高校教书育人联动机制“就是指高校教师、学生、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联动方式”。通过院系部、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学风建设的不良因素,构建良好学风。

(一)以系为单位,落实系主任与学生对话制度。系主任都是本专业的佼佼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有清楚的认识。各系主任每学期坚持与本系全体学生进行直接对话,听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并当场解答,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专业技能培养。院领导参与各系对话,解答学生对于教学、学生管理、思想认识、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当中的不良倾向,保证学生有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坚持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辅导员是学生的基层管理者,关心学生学习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通过跟班听课,辅导员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清楚学生的到课率、听课反映情况。辅导员定期跟班听课要形成制度化,坚持不懈,每两周跟班听课不少于一次,以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状况;同时做好听课记录,事后做出总结,通过班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不良现象。

(三)坚持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制度。通过建立制度明确辅导员与所带班级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在学期内至少沟通一次。辅导员及时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到课情况,同时向任课教师提供学习困难学生名单、网络成瘾学生名单,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的意见建议,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也要及时将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给辅导员,有工作或问题请其协助处理,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工作。所有沟通结果要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在案,以便以后检查和总结。

三、推进专业学术社团建设

大学生专业学术社团是高校内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在课堂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及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在传播专业知识,营造学术氛围,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关注、研究专业问题的兴趣,引领良好学风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实现每个专业都能组建自己的专业学术社团。社团核心成员由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与潜力的学生组成,由本学科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通过社团的组建,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欲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深化课堂教学,加强技能培养,鼓励学生探求更广、更深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初步培养本科生探究学术课题的能力,习得良好学风。

(二)积极开展活动,卓有成效地扩大专业学术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专业学术社团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像普通学生社团那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健康、有序的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开展专业学术活动,通过延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开展讲座,邀请指导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开展专业学术节、学术沙龙等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专业学术社团;参与课题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聘请教授为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课题讲座,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某个课题的研究,以小组撰写论文的活动形式,进行学生科研学术能力的初步培育;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处理问题的能力;展示科研、实践成果,通过召开专家点评会、学生学术报告会、专业实践成果研讨会、论文发表展示与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展示专业学术社团的成绩、传播学术知识、搭建学生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学术科研的热情,引领积极向上的学校整体学风。

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通过教师科研创新带动学生科研创新。

在学生通过专业学术社团、实践环节参加科研创新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必须和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相结合,在其带领下得到锻炼。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学生虽然知识储备不够,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有潜力,两者相结合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模式,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实现教师科研创新与学生科研创新的互动。[5]教师在自己的科研论文和课题研究中吸收有潜质的学生参与,在学生搜集资料、撰写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学术骨干,指导他们选择合适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并帮助学生撰写、发表科研论文。

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自信心,从而促成学生自我实现。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让他们明确目前就业难的现实,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应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校内外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交流等资源和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应具备哪些能力;让学生明白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关注最新专业动态前沿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专业实习。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在校奋发学习、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目的。

六、奖励典型,建立比学赶帮长效机制

在学风建设上,通过学习标兵、学风优良寝室、学习进步奖、科研标兵等奖项的评选,奖励一些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使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并向其方向努力;鼓励一些有进步的学生,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在日常管理中,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科研竞赛活动,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态势;通过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辅导员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中进行“一对一”帮学工作,以好带差,使学生共同进步。建立比学赶帮长效机制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保证。

[1]何其林.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9).

[2]周肇光.构建高校育人联动机制[J].人才开发,2005,(4).

[3]褚华.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技,2007,(7).

[4]向世莲.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道德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6).

[5]肖伦友,蒋智慧.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

[6]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学风社团辅导员
缤纷社团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K-BOT拼插社团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