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坤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郑丽坤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的方式日益多样,渠道日益增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及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新特点,应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网络资源的互通共享和协同服务,不断丰富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手段,加强各级政府同网络公众的沟通互动,并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互联网;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对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着眼于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覆盖面日益扩大,网络功能日益增多,与民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形势下,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网络人口急剧增多,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公众日益广泛。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参与网络沟通和通过电子政务查询政府相关政策等信息、反映民意的人群逐步增多。网络人口急剧增多和互联网快捷的特性,使互联网成了各级政府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和加强与民众沟通协调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民众通过网络参政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公众通过互联网积极就国家和地区发展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愿意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阐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反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具体事例,表达对某些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也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群组或网络虚拟组织。
(三)民众借助互联网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务的渠道日益增多。除宽带网络、邮箱外,目前已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实现无线上网。除此之外,又出现了QQ、博客、个人空间、飞信、微博等新的更快捷的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这些日益现代快捷的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使群众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也可以说,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任何最新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及时的反映。同时,网民们对各级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最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反映和回应。近几年来,还出现了“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移动政务”、“网络维权”、“网上信访”、“网络举报”、“网络反腐”、“政府部门网络发言人”等新的概念。网络问政和参政已经成为无可回避的趋势。
(四)电子政务的服务范围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形势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政府机构开始注重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一些政府机构实行网上招聘、网上招标、网上采购等,节约了工作成本,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扩大了社会监督的范围,防止了不正之风的产生。另外,电子政务的推行,也使公众可以通过家用电脑、公共图书馆内的电脑和手机、专门的自动柜员机等获得各种各样的政府服务,从而大大拓展了政府的服务范围,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体现了电子政务的高效和便捷。
(五)政府对网络的关注度及利用电子政务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数量大幅攀升。近几年来,基于互联网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等多种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和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利用电子政务和网络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从政府部门的拆迁、商品质量、城市管理,到各种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再到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突出问题,网民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参与进来,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领导同志开始通过互联网与广大网民在线沟通交流,出现了“直通中南海”这样聆听民众呼声的网上通道,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河。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参与人数最多、信息传播最快、影响效力最大的媒体之一,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及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他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发挥好电子政务在密切与广大群众联系,强化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好、利用好,推动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不仅仅是政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其真正的出发点应该是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确保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成熟度较低,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着政务文件公开的内容少、范围窄、更新慢等问题,大多数服务目前仍限于信息发布的阶段。适应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及网民大量增加的新形势,电子政务建设要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为公共服务的功能。要加大政府文件及工作信息的网络公开力度,明确工作流程和相关程序,使公众通过网络就可了解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捷径,从而使各级政府网站真正成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窗口。凡是可以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都要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进网上办公,有行政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扩大网上政务公开的范围,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权限、条件、标准、程序、时限等内容,更多地开展网上申报、登记和审批等行政管理工作。在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之间通过更富成效的网络化治理方式来推进服务创新和民主发展,使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二)加强网络资源的互通共享和协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提供服务,并对社会实施有效的管理,而目前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仍没有完全打破条条块块的各自为战的状态,且信息传播针对性差,响应速度慢,覆盖率低,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应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密切协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最终实现任何人或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获得任何服务。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打破政府主导一切的做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共同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近年来,有些省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方式,其目的是实现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从而能够全面支撑政府的管理。为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网站的作用,还应进一步加快各级政府网站与各主流网站的衔接,使公众可便捷地得到政府提供的网络服务。
(三)不断丰富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手段。近年来,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进行商业选购或处理相关业务,也热衷于通过网络表达和反映自己的意愿。针对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政府机关应着眼于更好地履行职能和工作创新,积极就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手段进行探索实践。可以把领导接待室、信访办、咨询处、办事中心搬到网上,为公众提供全时空、全方位的便捷服务。除了使公众在通过网络检索查阅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实时对话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各类咨询,甚至可以直接用语音、动态影像在网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使电子政务呈现出一种民主、开放的全新形象。各级政府特别是管理类部门可根据本部门的业务实际,确定各自的电子政务模式或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灵活性。比如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可借鉴移动政务的成功经验,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时,借助移动通信设备的优势,快速收集第一现场信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快速高效处理。有关部门也可将相关会议、企业证照办理和税务缴纳,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重大事件的通告等,通过移动政务形式下发,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速度快、针对性强。
(四)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同网络公众的沟通互动。电子政务中网络互动、双向的特点,使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广泛沟通和互动回应成为可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过度依赖单向的政策信息发布,双向互动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时对现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发布政策、消息等,转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搜集研判,加大与网民的沟通互动上来。这不仅使政府可以及时传达施政意图、方针与政策,了解公众的要求和呼声,从而提高政府管理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而且也可以使社会公众借此获得政府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服务,并参与、监督和评价政府行为,从而使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互动日常化、常态化,进一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市民、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增长。
(五)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许多网站的安全防御技术及硬件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普遍存在着防范能力差、抗攻击能力弱等缺点,这些都对各级政府的网络安全运行及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和渗透,以及国内矛盾的涌现,积极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管理体系,抓紧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前,各级政府应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尽快完善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环境。要加强从网络系统层到应用层的电子政务技术建设,研究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和完善的数据备份及应急方案。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环节,逐步规范并实现有效的管理,并加快构建相关法律支撑、安全咨询服务、应急响应、安全培训等外部服务体系。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及网民依法行使自身权力的法律意识,规范电子政务的健康运行,打击干扰和破坏电子政务的各种违法行为,已成为优化网络环境、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电子政务有序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已就互联网及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以及相关办公自动化的规定。但就整个电子政务而言,还需要较为系统、较为翔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总结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
G203
A
1671-1262(2011)02-0032-03
2011-04-02
郑丽坤,女,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电子政务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温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