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家”探索横光利一文学理念的变化

2011-08-15 00:52:14林双琴
关键词:文学小说日本

林双琴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语言系,福建 福州350007)

从两个“家”探索横光利一文学理念的变化

林双琴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语言系,福建 福州350007)

横光利一是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新感觉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短短25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不断探索文学发展和改革之路,为日本近代文学在文学思想与理念的层面,为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贡献了力量。本文主要对他的《家徽》与《商界家族》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横光利一后期文学理念的变化。

横光利一;新感觉派;新心理主义;纯粹小说论

横光利一(1898~1947)是诞生于大正末期的日本现代派文学的主力作家。1924年,他同川端康成等人创办《文艺时代》,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倡导“文学革命”,强调主观感受,追求表现技巧的新奇。新感觉派把主观置于一切之上,特别强调感觉的作用,而象征手法恰恰迎合了他们再现主观感受的需要。他充分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写作手法,是一种“在表现单纯的现实的同时,通过微小的暗示与象征,特意从一个小小的洞穴中窥视人生全面的存在和意义的微妙的艺术。”①比如横光利一的《太阳》,题目的取意就带有了象征的意味,美丽出尘的卑弥呼就像古希腊时期的海伦,其太阳一样耀眼的光芒直抵每个男子的内心,三个国家的君主、王公子弟们为了赢得这个“太阳”不惜掀起声势浩大的战争,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丧失理智、人性丑恶、情欲横流的画面。

从文学的发展来看,新感觉派在一定意义上为日本文坛带来了新鲜空气,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可以说是一次文学革命的尝试。但是,新感觉派对日本文坛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内容不是根据日本社会发展的实际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只是力图从形式上去改变,过度追求表现技巧的新奇,感觉至上,片面强调主观感受,脱离人民生活的实际,“忽视了日本文学的传统,最终走进了死胡同”②。1927年5月《文艺时代》宣布停刊,第二年新感觉派解体。1930年,日本文艺理论家伊藤整大量地介绍翻译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理论和作品,并模仿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横光利一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将目光转向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开始新心理主义时期的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新心理主义代表作《家徽》和纯粹小说论代表作《商界家族》这两部作品的审视,进一步的探索横光利一先生后期文学理念的变化。

“新心理主义”这一文学概念的首次使用,据推定是在1930年7月《新科学文艺》创刊号上,作为《新科学话题》文中的一项被论及的。新心理主义作品的主人公是人的潜意识,主要以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受到非理性主义哲学,特别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它往往通过人物情感的纠葛或性心理的描写,展示人类灵魂深处阴暗的部分。在《新心理主义》(1932年)中,伊藤整认为过去的文学只是单纯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外在环境的描写技巧来完成文本叙述,不注重心理的刻画,显得文学技巧单一、呆板。而新心理主义“则向文学提出存在过去的文学所不能相信的其他另一半的现实,即与外在现实对立的精神内的现实。”③他强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可以将旧文学的平铺直叙的表现方法,变革为立体的、全方位的叙述表达。即通过对人物的潜意识和内在心理逻辑的挖掘,能够在展示客观世界的外部形态和行动的同时,直接记叙由外部形态和行动所引发的七情六欲、爱恨嗔痴等等。

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解体后,以发表《机械》、《家徽》为转机,从感觉主义、形式主义转向了新心理主义。叶渭渠在论述横光利一的创作变化时谈到:“横光利一以《机械》为转机,从感觉主义转向新心理主义这种突然的变化,……对当时的现代主义文学带来很大的冲击。”④《机械》(1930年)被认为是横光利一从新感觉派转向新心理主义的标志。该作品给以川端康成为首的当时文坛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正如伊藤整所说:“文坛震惊了,一致评价为杰作,川端康成和小林秀雄兴奋地发表了评论。”川端认为:“《机械》对横光利一来说也是新的探索,对文坛来说是意义深刻的指导,不能充分地评价《机械》实感遗憾。”⑤《机械》通篇采用内心独白的方法,以“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讲述了商标制造厂的老板、匠人轻部以及临时雇佣工屋敷三人围绕丢失工厂技术资料而产生的纠葛。

横光利一的《家徽》(1934)(一译《徽章》)则更加注重描写和挖掘人物行动的心理逻辑和自我意识,努力探索人物的心理现实。小说以“第四人称”讲述了孤独的发明家雁金八郎在研制一种新酱油的过程中,与山下清一郎博士产生了对立,他的研究使山下博士威名扫地,而山下的儿子久内却娶了与雁金已私定终身的敦子为妻。各种人物之间的心理纠葛在小说中渐次展开。《家徽》着力表现了雁金在为维护家族荣誉的情况下,精神的力量与外在现实,即努力奋斗研发成功与振兴家族荣誉的难以统一,这从雁金、久内两人与敦子的情感心理纠葛中也可看出。

作品一开始就让一个旁观者以倒叙的方式推出主人公雁金的身份背景,指出他出身名门望族,并通过文中“我”的心理分析,叙述了他“为了维护由祖先传下来的家族独有的‘家徽’之荣誉,……他的行为举动通常不受任何事物所左右,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毫不犹豫,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⑥因而,家族的衰落使他不得不结束依靠祖荫生活的日子,融入到为生计而研究物价的地步,从而开始了他狂热的研究鱼酱油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他过分专注于研制工作,人际交往课却类似于一个交白卷的小学生,他充满斗志的迎接每一次挑战,却总在关键时候因为金钱和权力问题被搁浅,最终被物产研究所所长多多罗先生将了一军,生活始终穷困潦倒。

文中另一男主角山下久内,学法律出身,却对文学情有独钟,在他送给“我”的文稿中,记载了自己知道妻子对雁金的余情之后痛苦而又释然的心理,以及与初子交往的甜蜜又自责的矛盾:在久内、敦子、雁金及“我”的聚餐结束后回去的路上,敦子去买和服腰带,把被小鸟吸引住的久内抛在了路边。独自一人的久内进行了一番思想交战,首先思考与妻子的爱情,“自己是因为爱敦子才同她结婚的,……不,爱,这个所谓的爱,无论是自己还是敦子都没有”。⑦否定了对敦子的情感之后,他把心思放到了路边鸟店店主身上,思考“这个体格健壮、精神委靡的店主为什么变得如此冷漠?”没有答案,自觉无趣后开始懊恼不该让妻子去见雁金。接下来的思绪又飘向了初子,回忆起了过往与初子的见面情形。然而,脑中又浮现出雁金的身影,想到见初子的喜悦心情又因雁金而沉寂。“我”作为作者安排的“第四人”,对久内的文稿作了评论:“久内在原稿中对自己内心的描写不能不说是很巧妙,而且还令人难以理解,不过,他所努力再现的这矛盾心理恰恰是这部稿子的长处。”⑧

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谷川彻三认为,尽管新心理主义是由伊藤整引进日本文坛,但其依照意识流方法发表的作品尚未脱离“实验领域”,真正在实践领域做出贡献的是横光利一。⑨横光利一在《家徽》之后又创作了《飞鸟》(一译《鸟》)、《高架线》将精致的心理剖析更推进了一层。从横光利一的新感觉主义到新心理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两者有所差异,如新感觉派主要受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通过作者的主观感情反映所描绘的事物;而新心理主义主要受意识流文学的影响,直接描写人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的潜意识。但是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它们都将视野由表现客观世界,转移到表现作者的主观活动或人物的心理现实。并且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新感觉派表现的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与社会里人的生存意义及价值,同时也揭示了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了人本能的自私和颓废、绝望的情绪。从这一层面来讲,新心理主义不如新感觉派更有社会现实意义,但新感觉派表现出的颓废倾向,为新心理主义性心理的描写作了铺垫。由此可以推论:新感觉派与新心理主义其实是血脉相通的。

一战结束后,“日本当局加紧控制言论,纯文学遭到严重压制”。当时的日本正在积极准备与德、意两国结成轴心国集团,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准备对外扩张。身处这样的环境,被誉为“纯文学第一人”的横光利一开始思考日本现代文学的新走向,力图从通俗小说中寻求对通俗性的新认识,并试图整合纯文学与通俗小说的关系。于1935年提出了“纯粹小说论”,讨论了“纯粹小说”与“通俗小说”的种种差异。

《纯粹小说论》是相对于日本文坛流行的“私小说”而提出来的,横光利一在论及“纯粹小说”时,引出了与“私小说”有紧密联系的“日常性”问题。他认为,小说最难表现的是“现实性”中包容的“偶然”。他肯定“偶然性”的重大作用,认为日常生活中包含着给予人最多感动的正是这一“偶然性”。而日本的“私小说”却抛弃这些而选取了“日常性”,这种选择影响了人们的判断。他主张纯文学与通俗小说两者合一,不是为了降低纯文学,而是为了提高通俗小说。该论点提出来后,引起了文坛的一场论争。川端发表了《〈纯粹的小说论〉的反响》一文,在综述各家的意见之后,认为“在对横光的《纯粹小说论》的许多反响中,中村的《关于纯粹小说》是最富有兴味、最出色的批评”。同时,他也赞同森山启的关于纯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所有一切文学都不是排除偶然性而成立的观点。川端在文中替横光利一作了某些辩解,说批评者误解了横光提出的某些概念,但他还是通过这样的独特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横光利一的不同意见。

《商界家族》(1935)是横光利一实践“纯粹小说”理论的尝试。小说中东京股票市场的节节溃败也许隐喻着横光利一预感到社会发展到了理性程度,新感觉派主观的自我的虚无主义在当时环境下不合时宜,便借由股票的节节下跌来预示新感觉主义已经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商界家族》以大阪、东京商人的较量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金钱与爱情为主题的故事:大阪的仁礼文七多年来蓄意破坏东京兜町的股票市场,东京兜町的经纪重住高之对仁礼的商业政策既反感又害怕。结果仁礼完成了交易所前所未有的中止开盘的宿愿,迫使重住的经纪店倒闭,同时取消了女儿泰子与重住的婚约。当仁礼完成宿愿返回大阪时,被重住的老板的女儿春子扎上报仇的一刀。而这边,经过一番心理挣扎重住高之最终还是接受了泰子。

小说中设置了两条情感线索:一条是重住对仁礼蓄谋已久,故意破坏东京股票市场的恨,另一条是重住对泰子的爱。重住高之对仁礼的恨有深刻的历史渊源:高之的父亲因仁礼文七的投机股票手段过激而心脏病发死亡,由此种下了重住对泰子的复杂情感的因子。因此尽管高之深深地迷恋泰子的美丽容颜与温柔的性情,对文七的恨意却如梗在喉,令他无法向泰子说出求婚之类的话。所以自己管家女儿春子的计划才得以执行,才有了梶原清子情感的加入,小说的情节结构才更加丰满。

从《家徽》到《商界家族》,两个“家”带来了两个不同的横光利一,在《家徽》中,横光利一注重描写和挖掘人物行动的心理逻辑和自我意识,努力探索人物的心理现实,带有乔伊斯的意识流的特点。《商界家族》则是横光利一为自己在文学上的执着,即探求新的文学艺术而刻意创作出的作品,通过金钱和爱情的主题来反映现实生活,将文学的必然与通俗的偶然相融合,进一步提高通俗小说的文学性。但从两文各自的主人公的命运来看,他们还是有着相似的影子,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家族事业倾尽全力,飞蛾扑火般的为家族荣誉而苦苦挣扎,却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作为新感觉派的骁将,横光利一每一次创新作品的发表几乎都能够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极大的惊喜。在他短短25年的文学生涯中,有15年的时间是处于战争年代,即他的小说创作大多是在中日纷飞的战火中进行的。即便如此,他仍为实践自己不断变化的文学理念而不断地作出努力。他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在文学思想与理念的层面从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过渡牵线搭桥,贡献了力量。因此,尽管日本文学界对他作品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对他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文学生涯中孜孜不倦地埋头文学实践的精神却是持肯定态度的。

注 释:

①[日]千叶龟雄:《新感觉派的诞生》,《日本现代文学全集》第67卷,东京:讲谈社,1980年5月,第358页。

③《伊藤整全集》第13卷,东京:新潮社,1973年,第37-38页。

④ 叶渭渠:《新感觉派的骁将横光利一》,《横光利一文集·春天的马车曲》总代序,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7页。

⑤⑦⑧⑨[日]千叶宣一:《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叶渭渠,编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00、65、64、234页。

⑥ 叶渭渠:《横光利一文集:〈家徽〉》,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1][日]横光利一.叶渭渠,编.家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2][日]横光利一.叶渭渠,编.商界家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3]谢志宇.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05.

[4][日]千叶宣一.叶渭渠,编选.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日本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02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