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婚姻问题研究

2011-08-15 00:52:14汤亮
关键词:丧偶婚姻老年人

汤亮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江西 南昌 330003)

老人婚姻问题研究

汤亮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江西 南昌 330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老年人对婚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我国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影响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人;婚姻问题;满意度;和谐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老年婚姻的实质就是找个伴而已,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改变,现在老年人爱情观已发生很大的改变。人们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大部分时间在家度过,活动范围相对缩小,老年人的婚姻是否幸福美满、家庭是否和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老年婚姻进行研究,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一、我国老年人的婚姻现状

(一)原配夫妻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老年人年轻时各自忙各自的工作,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直到退休才有朝夕相伴的日子。俗话说:“年轻夫妻老来伴”。退休后两人共同操持家务,一起去健身,享受着年轻时没时间享受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与烦恼。有对老夫妻,男方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寸步不离,昼夜侍候。如果没有老伴的侍候他是不可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这种使对方心灵上得到慰籍,生活上得到照顾的做法,其作用胜过任何良药。和睦夫妻有时也会产生小矛盾,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和好如出,正像一首诗说的那样:“结发为夫妻,朝朝长相随,偕同入暮,恩爱复如斯。”原配夫妻中也有感情不和的,由于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他们吵架过后就会很快趋于缓和。

(二)丧偶再婚

丧偶再婚是当今老年人比较普遍的想法和要求。再婚后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是能处理好夫妻关系的。他们饱尝了失去的痛苦,再婚后更加珍惜夫妻感情。这种感情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原配夫妻和年轻人,重新组合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增强了生存的信心和勇气。男性老年人再婚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男性老年人思想比较解放,对对方的要求不高,同时还因为男性老年人大多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如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对女性的依赖性较强。因而丧偶后对异性的追求比较迫切。女性老年人再婚率低。女性老年人丧偶后,再婚率相当低。个别离婚的女性再婚也很少。主要原因是,女性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处理问题谨慎。丧偶再婚夫妻关系也有处理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双方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缺乏共同语言这是其一;二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当,各打各的小算盘,老是怀疑对方另有企图,恐怕对方占便宜自己吃亏。

(三)单身老年人

在一些丧偶老人的内心深处,觉得找个比自己年龄小的伴儿是离经叛道,更怕别人议论、笑话,这是很多丧偶老人的心态。另外社会上对老人选择年轻配偶也有偏见,不少做儿女的觉得,只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自己就算尽了孝心。在他们看来,谈恋爱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不该想这些。有的是出于利益考虑,对于父母再婚,他们一百个不赞成。为了阻止父母再婚,有的要求父母写下字据,承诺把房屋和存款留给自己,以免落入继父继母手里。遇到这样的儿女,老人真是有苦说不出。在亲情与爱情的夹缝里,让老人左右为难。还有些老人由于年龄大行动不便,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给老人找个年龄相差较大的保姆式伴侣,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同吃同住。这种对婚姻问题抱现实的态度本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婚姻生活中关键的情感基础。老人再婚寻找年轻配偶,作为老年婚姻的一种模式,也是养老的一种方式。男方获得了女方的照料,走完生命最后的旅途;女方也获得了无忧的生活和自身晚年养老的财富保障。这是双方出于各自生存利益目的所做的一种等价交换,但不可过于依赖、看重物质,否则会给婚姻本身带来阴影。

(四)传统观念的束缚

独身老人几乎都有找个伴的愿望,但又怕事情不成被人笑话。目前,老年人再婚的压力已从家庭因素逐渐转向了经济因素。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老人的财产必定由儿女继承,子承父业似乎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加上儿女又不了解父母真正的需要,如何妥善处理财产与子女、老伴的关系,就成了制约老年人再婚的关键因素。

二、影响老人婚姻满意度的因素

(一)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变差并未显著降低老人的婚姻满意度。无论老人目前的总体健康状况是好是坏,或者在过去两年是否患有重病,均不影响被访者对健康满意度的评价。原因在于:首先, 60岁以上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患病概率较高,配偶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不会明显波及老年婚姻关系;其次,老年人基本已退出劳动行列,主要依靠退休金、自身积蓄或子女供养来颐养天年,劳动收入在其生活来源中占的比重很低,健康状况变差引起的赚钱能力下降不会直接导致老人的经济状况变差。因而健康对婚姻满意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因于经济问题,当健康水平下降不显著影响老人的经济来源时,婚姻满意度不会出现显著下降。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老人婚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取决于经济状况的绝对水平,更取决于其相对水平。与当地平均经济水平的家庭相比,如果老人家庭经济较困难,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感,除了会从自身找原因外,往往也会归咎于配偶的懒惰无能等因素,从而对婚姻关系的评价不高。但是如果其家庭经济状况好于当地的大多数家庭,则老年人的婚姻满意度并不见得有显著提升,此时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降,其他因素影响力上升。

(三)其他因素

男性与女性老人在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对女性来说,当丈夫60岁前从事较高社会地位职业时,能给女性带来经济上和社会交际上的满足感,使其对婚姻感到满意。而女性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与过去从事的职业对其婚姻满意度的影响不明显。从男性角度分析,结论也是一致的,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及过去所从事的职业性质与其婚姻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其妻子的受教育经历与过去职业性质对男性婚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观念认为挣钱养家是丈夫的事,妻子的主要职责是操持家务,因而凡是影响男性赚钱养家能力的因素,都会对婚姻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性格特征模块也能看出,如男性老人觉得自己越老越不中用了,往往表示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出现较大的下降,婚姻满意度也同时出现下降。老年夫妻之间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改善婚姻关系。无论对哪一方来说,如果能在生活中喜欢把东西弄得干净整洁,营造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则会融洽夫妻关系,改善婚姻满意度。此外,绝大多数老人与配偶在婚后已相处数十年,对彼此的脾气禀性已很了解,婚姻关系及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趋于稳定,其与年龄的相关程度趋于不明显。

综上所述,对配偶角色行为的心理预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老人的婚姻满意度。在传统观念中,男性与女性的角色预期是不一样的,丈夫应该努力追求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能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富足和得到周围人们的尊重;而妻子应该勤俭持家,照顾好丈夫及子女。因而,当男性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居住在经济发达地区时,男性在经济上的表现与其社会家庭角色预期较一致,从而婚姻满意度会较高,而女性的这些因素则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年龄越大,健康状况也可能越差,这些都在老人及配偶的心理预期之中,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较小。

三、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婚姻问题

(一)尊重关爱老年人

老年人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关心、照顾老年人,为老年人搭建学习教育、展示才艺的平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们的责任。重点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引导。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养老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大宣传尊老敬老,为老人做好事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光荣,不孝敬老人可耻的风气;二是要大力表彰孝敬父母的典型。子女孝敬老人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多尽一点孝心,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应尽的责任。要通过评比五好家庭,评比孝敬父母的好儿女、好儿媳等多种形式表彰孝敬老人的典型;三是对不尊老敬老、不孝敬老人方面的问题,组织上要出面做工作,情节严重的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二)为丧偶的老年人寻找第二春

一位丧偶的男性老人说:“虽然子女对我很孝顺,照顾得很周到,但他们上班后,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陪伴父母总是有限的。这位老人既说出了他心中的苦闷,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再婚的渴望。老年人丧偶后,会产生悲观、寂寞和孤独感,这种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应为孤寡老人再婚创造条件,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一是老人再婚后可以解除孤独寂寞和悲伤感,使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二是生活上得到照顾。人到老年,生活上更需要老伴照顾。让他们感到黄昏的太阳同样是温暖的。老人再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二是要考虑到与对方的个性、情趣、爱好是否相投,只有这样婚后双方才容易做到性格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三是要考虑到对方的经济条件。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经济收入和支出情况。因为经济问题往往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四是要考虑子女的态度,如缺乏心理准备,婚后又不能妥善地处理问题,就会陷入家庭矛盾争端,从而导致老人的再婚危机。

(三)把对老年人的爱落实在行动上

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不仅要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对老年人最关心、最敏感的两个待遇特别是生活待遇问题,要积极地去抓好落实。对老年人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应尽力去办。让老年人处处都能感受到家庭的、社会的温暖。

小结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婚姻及家庭状况影响,因此就需要我们多与老年人谈谈心事,及时发现他们的需要,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一些潜在的矛盾需要超前思考超前应付,要传承老传统,创新思路,以人为本的地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以此来回报他们对社会的付出。他们的家庭安定和谐,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总之我们要不懈努力地为老同志排忧解难,营造和谐欢乐的氛围,才能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1]容练.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

[2]徐勤.社会转型中的老年婚姻透视[J].中国社会工作,2002,(3).

[3]冀亮花.家庭情感支持对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

[4]王茂库.老年人再婚的社会问题[J].老年学杂志,2004,(1).

[5]张艳芬.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8,(5).

[6]何廷尉.我国老年人婚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 (4).

[7]袁维海.农村老年居民婚姻状况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吸附力研究[J].乡镇经济,2007,(8).

[8]丁海峰.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J].心理与健康,2007,(12).

猜你喜欢
丧偶婚姻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40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4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丧偶老人多孤独 银发找伴顺自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