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芹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大兴安岭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郭红芹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作为国内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之一,大兴安岭立足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重点确立了建设国家级养生旅游度假区和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兴区”的发展战略,使全区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升温、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低碳旅游业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大兴安岭;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低碳旅游业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未来新兴朝阳产业,在进入“十二五”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大兴安岭低碳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准确把握和判断当前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谋划和发展好低碳旅游业。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势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态势,使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高度重视低碳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已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随着“大兴安岭地区建设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写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保护规划》,低碳旅游业作为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加速林区低碳崛起的强力引擎。《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出台,也为大兴安岭地区发展低碳旅游业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突出的生态优势为低碳旅游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要的纳碳贮碳基地,是东北、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每年仅贮碳能力就达到9.4亿吨,占全国贮碳总量的3.45%,实现生态效益1163亿元,负氧离子含量较大中城市高出近500倍。水体、空气等环境指标接近自然本态,是一块少有的天然净土。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673.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到5.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87%,拥有我国惟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是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同时,物种资源丰富,森林、湿地中适生着野生动植物2000多种,以野生浆果、菌类为主的山特产品储量丰富,是全国最敢叫响绿色食品的地方。湿地资源总量可观,是我国湿地最多的地区,有湿地面积100余万公顷,占黑龙江省湿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湿地总面积近4%,高位湿地、岛状林湿地、冰湖湿地在国内典型而独特。
(三)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低碳旅游发展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大兴安岭自然景观独特,神州北极、黑龙江源头、极昼极夜等均属国内垄断性旅游资源,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冰雪浓缩了黑龙江省的自然风光,特别是神秘莫测、绚丽多姿的北极光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普遍青睐。大兴安岭人文景观鲜明,肃慎、东胡、鲜卑、室韦等少数民族均居住于此,拓拔鲜卑祖先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17世纪中叶,清军在这里先后两次打响了大规模的中俄雅克萨战役,康熙皇帝降御旨开辟嫩江到漠河的驿道,称为“古黄金之路”。1953年,世居民族鄂伦春结束了游猎生活,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民俗风情。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已成为大兴安岭低碳旅游的发展之魂。
今后一个时期,大兴安岭将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建设低碳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不断创新项目策划和盈利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和企业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增强旅游城镇和重点景区景点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及效益,力争把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低碳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的低碳旅游示范基地。
(一)加快旅游布局架构步伐。培育一个低碳旅游发展轴,把北极村作为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品牌和突破口,重点将漠河县打造成为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低碳旅游目的地,将加格达奇打造成低碳旅游集散地和中心城市,形成展示大兴安岭低碳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建设两个低碳旅游发展环,以呼中—阿木尔—塔河—新林为北部低碳旅游发展环,带动大兴安岭地区北部旅游发展;以松岭—新林—塔河—呼玛—卧都河为南部低碳旅游发展环,带动大兴安岭南部旅游发展。打造三条低碳旅游景观带,以“加格达奇—北极村”为主轴,辐射连接“塔河—呼玛—加格达奇”和“新林—呼中—阿木尔”两条线路,对三条绿色观光通道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以景区、城镇为基本支撑点的环型绿色景观长廊。构建四大低碳旅游功能区,全力构建以“找北、朝圣、寻源”、“滑雪漂流、湿地观光、访古探幽”、“森林探奇、地质观光”、“感受风情、畅游界江”为品牌的北部、南部、中西部、中东部四个低碳旅游功能区。开发五条精品低碳旅游线路,重点设计好找北朝圣寻源游、激情冰雪体验游、森林避暑度假游、神奇湿地观光游、鄂伦春民俗风情游等5条长线、短线、环线互为补充的精品低碳旅游线路。
(二)打造低碳旅游产品。加大低碳化景区景点创建力度,在景区建设中积极引入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区智能化发展、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有效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着力开发全景画屏—生态旅游产品、极致清爽—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秘境北疆—风情体验旅游产品,重点推进神州北极旅游休闲区、中国北极冰川地质文化公园、南瓮河湿地公园、加格达奇甘河湿地公园和图强九曲十八弯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形成适应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低碳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复合型低碳旅游产品,特别是推进北极村景区晋升5A级、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和北灵寺晋升国家4A级风景区等建设工作。
(三)推进低碳旅游城镇建设。以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突出抓好北极旅游名镇、兴安石油小镇、阿木尔蓝莓小镇、塔河鄂伦春风情小镇等一批旅游名镇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夯实旅游城镇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强力构建以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强化低碳产业对旅游城镇的支撑,实现旅游城镇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加强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道路交通、“三供两治”等重点工程,尤其是对棚户区及新建建筑物实施低碳化改造,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努力提高旅游城镇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完善低碳旅游服务。进一步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结构,积极引进旅游管理、营销等高、中级人才,重点加大对职业学院、技校旅游专业设置及实习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人才培育基地的作用,培养高素质专业旅游人才。深度开发特色购物体系,鼓励在旅游景区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商品生产园区、旅游商品城、商品街和商品店,推出一批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加快建设特色餐饮体系,以林区山野绿色菜肴为主,形成中外著名菜系和快餐兼顾的多样化旅游餐饮体系。推进低碳酒店建设,重点加强漠河金马饭店、加区金马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晋升五星级旅游饭店以及北极村30家家庭旅馆的提档升级工作,切实提升高质量接待能力。倡导低碳环保的娱乐方式,着力推进低能耗、简洁型、低碳化户外广场、剧院、体育馆等娱乐场所建设,逐步营造低碳、运动、健康的娱乐氛围。加强低碳交通建设,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建立全区统一的特色旅游公路服务标识系统,规划期内重点旅游景区公路硬化覆盖率达到100%。
(五)加快旅游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按照“巩固东三省、拓展京津冀、主攻双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培育港澳台”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细化目标客源市场,进行精准营销。进一步强化品牌宣传,依托享誉国内外的“神州北极”、“雪域林海”等旅游品牌,整合大兴安岭旅游宣传资源,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黑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品牌栏目和重点旅游客源地,高强度进行大兴安岭旅游形象宣传。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办好北极圣诞节、北极光节、蓝莓节、冰雪汽车拉力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借助节庆赛事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节庆赛事品牌。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兴安岭发展低碳旅游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管用、符合实际的保障措施和办法,确保建立低碳旅游示范区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加强低碳化认知培养。培养低碳理念需要从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做起,倡导个人生活方式向低碳消费和节约消费转变,呼吁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使粗放型的消费模式向绿色、健康、低碳的消费模式转变,培养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低碳性消费,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低碳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到减少能源消耗就等同于降低环境污染影响,促使公众认识到消费与碳排放、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学习型”、“健康型”消费观念。充分利用低碳旅游项目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旅游者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增强节能、减排环保意识。
(二)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对发展低碳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景区景点推广风能、水能以及光伏技术等清洁能源领域和交通、照明等低碳设备领域,切实做好相关补贴政策争取工作,为低碳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贯彻执行大兴安岭《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建设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等文件精神,对投资兴办旅游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在土地使用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给予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奖励政策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对低碳旅游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尤其是重点奖励对低碳旅游发展建设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完善旅游业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社会各界及外部资本参与低碳旅游开发,推进景区景点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的投入机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每年至少安排16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旅游规划的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与引进、特色旅游项目开发补助和航线补贴等方面的投入。搭建低碳旅游产业融资平台,大力推进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金融部门服务、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融资机制,为有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协调贷款,提供贴息,减免税收。
D895
A
1671-1262(2011)03-0047-03
2011-08-02
郭红芹,女,中共大兴岭地委党校理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
温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