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比较看党的精神财富的内在联系

2011-08-15 00:50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革命西柏坡延安精神

杨 晖

(石家庄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从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比较看党的精神财富的内在联系

杨 晖

(石家庄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各有特点,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三个重要节点,它们在内涵上又包含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很多共性。这三大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和我党先进文化的缩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因此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

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比较;内在一致性

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座灯塔,分别产生了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三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这三大革命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是我党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逐步推向深入的力量之源,对三大革命精神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传承我党精神遗产、深化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动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三大革命精神内涵的独特性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三个重要节点和具体形态,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分别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后期和解放战争后期,这些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当时面临的革命主题、时代要求不同,三大革命精神又各有特点,各自具备独特的精神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井冈山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围绕“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心任务而产生的。其内涵主要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大胆突破,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革命首创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成熟形态。延安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中产生的革命精神。它是围绕着当时的中心任务“抗日救国,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产生的,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等方面。虽然延安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其灵魂和突出特征还是实事求是。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和升华。西柏坡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中产生的革命精神。它是围绕着当时“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向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产生的。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打破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其中“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中最具时代特色的内容。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至此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了比较成熟、完整的形态。

二、三大革命精神内涵的相同点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不同形态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内涵上具有很多共同点,正是这些内涵的一致性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架构。

1.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

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一切力量的来源,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时期,大革命处于低潮,不少人甚至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抱定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认为“在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样的事情”。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支撑,才诞生了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样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抗战时期,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圣地,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进步人士为了理想、信念奔赴延安。据统计,仅 1938年 5月到 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知识青年就有 2288人。延安的土窑洞里曾办过红军大学、陕北公学、鲁艺学校等十几所大学,人们形象地赞誉“延安窑洞里出马列主义”。

西柏坡时期,人民军队同样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打倒了拥有430万兵力、控制着全国四分之三地区和 3亿以上人口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但是,毛泽东等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时时不忘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并最终迈向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更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本质特征。

井冈山时期,军事上敌人频繁“围剿”,经济上严重封锁,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下,红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勇猛顽强的作战能力。根据地军民创建了兵工厂和军械所,红军缺医少药就自己采集中草药治病,他们还冒死展开红区和白区的经济贸易以补充供给。最终红军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赢得了胜利。

艰苦奋斗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表现之一。延安时期,日寇残酷“扫荡”,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并对延安实行经济封锁。中共中央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边区党政军民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亲自开荒种菜,周恩来带头纺线,三五九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

西柏坡时期,我党我军的军事力量、经济财力及政治影响力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向全党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拒腐防变、艰苦创业的告诫。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离开西柏坡之前和进驻北京途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大家可不能有任何享乐思想,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革命精神永葆活力的源泉。

井冈山时期,当时的红军来自五湖四海,有正规军也有当地的绿林军,但红军纪律非常严明。即使战斗频繁,对老百姓也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突出表现。坚定地走群众路线,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28年7月,红军31团在数万农民的支援下,以一个团的力量把敌人 11个团围困在永新县城周围达 25天之久,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延安时期我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1944年,在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提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以及“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生死观,这些思想对全党全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西柏坡时期,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三大战役之所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三大战役期间,人民群众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前线。据不完全统计,三大战役中,各地出动支前民工达 856万人,担架36万多付,小车 101万辆,运送粮食 8.5亿斤。当时陈毅同志曾动情地说,“我们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此外,三大革命精神内涵的相同点还表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统一的团结精神等方面。

三、三大革命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原因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它们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统一于生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其内涵上的一致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都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我党走过的近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井冈山、延安和西柏坡的革命斗争实践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都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三大革命精神也都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这是它们的实质所在。

井冈山时期,我党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延安时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成果;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向全党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重大历史课题,这同样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中国革命奋斗的历史进程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我党宝贵精神财富的实质。

2.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升华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充分展示和坚定意志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民族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要求,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诸多植根于民族精神的革命精神。正是在这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因此,民族精神是革命精神产生的源泉和土壤,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升华,二者是互动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革命精神升华民族精神并向其回归的过程。正因此,革命精神才具有了更为深远的内在一致性。

3.都是我党创造的先进文化和精神遗产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又是通过以上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代表了社会先进文化的优良品质和发展方向。因此,革命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历久弥新的指导意义,今天仍然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特别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对于今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处处闪烁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蕴含着我党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

[1]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0-06-0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7.

[3]马新发,雷莹.中国革命精神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6.

[4]程恩富,王荣丽.继承创新发展 --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06.

D61

A

1009-6981(2011)02-0053-03

2011-03-16

杨晖,男,法学博士,石家庄市社会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吴 冉]

猜你喜欢
大革命西柏坡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法国大革命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风雨西柏坡行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