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科学化

2011-08-15 00:50胡洪彬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参政参政党党派

胡洪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 311231)

【参政党建设】

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科学化

胡洪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 311231)

参政议政的科学化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各民主党派从完善党派的参政方式和提升参政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不断总结自身参政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科学、有效地参政议政奠定坚实根基的社会历史过程。当前,民主党派必须在坚持执政党领导的前提下,加强参政理论建设,完善相关法制,培育参政人才,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民主党派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全新概念,这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党建的实际状况后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党适应当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探索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重要标志,意蕴丰富,影响深远。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紧密联系,民主党派参政水平的高低对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客观上必然要求民主党派也必须适应形势要求,积极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科学化水平。因此,不断认识和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进入科学化,是当前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内涵分析

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紧密统一,不可分割。因此,在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水平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所谓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科学化,即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引,努力适应环境、任务及时代情况变化的需求,从完善党派的参政方式和提升参政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不断总结自身参政议政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新理念、调整结构、完善机制、改进活动方式,使党派的发展永葆生机活力,为实现科学、有效地参政议政奠定坚实根基的社会历史过程。

由于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其本身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涉及到党派的历史发展,也与时代的推进密切联系。因此,要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内涵有全面的认识,必须努力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其一,准确界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主体与客体。一方面,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的主体,参政议政科学化的主体也必然是各民主党派。它不仅界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客观环境,而且将中国特色政党体制中的执政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职能分工上做出了明确界定。在当代中国政党体系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与民主党派的参政紧密连接,互为影响,这决定了民主党派必须使自身的职能符合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在参政议政水平上与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参政议政科学化的客体是民主党派的参政实践。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需要通过党派内部成员的参政议政过程与结局来得以体现,党派组织中各级领导干部的参政状况,是党派组织整体参政水平的重要来源。因此,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科学化水平,从一般政党意义上讲,就应包含了政党在思想、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完善,从而使其在思想学习、组织协调、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方面的水平得到最大发挥。

其二,科学把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在政治路线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各民主党派在提高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摆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巩固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和发展的政治根基,才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而给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实践提供安定团结的客观环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以此为指导不仅可以巩固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进步性和广泛性。因此,民主党派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党派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围绕关乎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为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科学化、高水平的政策建议,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其三,努力找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目标取向。找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实现科学化的目标取向,对民主党派的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目标取向就是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始终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服务。各民主党派享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民主党派应在参政中借鉴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把参政为公、为民化为自己的信念,奉为自己言行的根本准则,只有这样,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才能广泛地依托于社会,才能更好地为党、国家和人民谋利益。

其四,科学认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我国出现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的态势,这使得民主党派成员无论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加之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面对这样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民主党派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些历史任务,就必须把搞好自身的参政议政摆在首位,这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选择。不仅如此,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有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优势,因而对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化解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建国 60多年来,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氛围中积极参政议政,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尤其是面临成员的新老交替,民主党派发展中也产生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给其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一定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参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的根本保障因素。“当前,参政党理论建设和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参政党的建设,包括参政党的思想建设”。[1]尤其是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相比,民主党派无论在党派内部的组织机制构建的理论分析,还是对参政议政实践的宏观探析和把握,目前都还处在摸索阶段,系统、科学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尚未形成。而从已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来看,也存在缺乏个性和创新等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执政党的理论有趋同之处,各民主党派之间也存在着理论趋同的现象。由于对自身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多党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部分党派成员参政意识不强,参政水平提升缺乏有益指导。因此在新时期,民主党派要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推进理论创新,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且有界别特色的参政理论支持体系,为激发党派成员参政热情和提升整体参政水平提供有益指导。

其二,总体人才储备富足,参政议政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于民主党派而言,人才工作是强本固基的战略性工作。人才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参政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调查研究的质量和党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里所谓的人才,不是特指在各自特殊领域里的专业性人才,而是作为参政党成员和领导所应具备的一种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虽然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各民主党派队伍不断壮大,总体人才储备富足,而且许多都是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专家和学者,但在参政实践上,必须指出,其成员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代表人士还相对匮乏,有学者对此概括为“专家学者较多,复合型人才少,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更少”。[2]事实上,民主党派人才的相对缺失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两个方面,一是专家学者多,行政领导少;自然科学多,社会科学少。二是人员老化较为严重。虽然经过多次换届,但问题恐一时难以解决。近年来,一些党派机关也从社会上招聘了许多青年毕业生,他们之中虽不乏有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人士,但大都缺乏足够的政治实践经验,因此,参政人才的不足构成了制约党派水平提升的重大内因。

其三,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提升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水平,有赖于一个科学、完善的外在制度作为保障。以往颁布的文件及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总地说来还停留在相对宏观的阶段上,对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的规范和界定还较为模糊,因而也难以满足党派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政治协商,在一些地方,不少民主党派成员对协商什么、和谁协商、如何协商并不明确,协商实践常流于形式;有的协商则事先不通知内容,到会看几分钟的材料就发表意见,时间极为仓促,难以有充分调查思考的过程和时间。[3]这种制度层面的缺乏不仅使目前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上缺乏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各种矛盾。如关于民主监督,《意见》中仅指出了监督的总原则,却没有对监督主体的知情权、监督的保障机制等有具体的规定,这使一些党派组织和成员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麻烦,惧怕触及“红线”而对民主监督“敬而远之”。[4]可见,制度的缺失是制约民主党派参政水平提升的重大外因。

其四,党派基层组织相对涣散。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联系社会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民主党派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首先,成员界别特色逐渐模糊化。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的发展对象,但近年来,这一界别特色已开始模糊化,如原本以归侨、侨眷为主要对象的致公党近年来开始在留学生中发展成员,而以发展文化教育界人士为特色的民进近些年来也把发展对象扩大到了医卫、科技和法律界,甚至还发展了一些经济界人士。应该说,民主党派扩大选才范围对自身是有利的,但同时也是造成党派之间界别交叉和党派特色减弱的重要根源,从而使得其在利益代表上陷入困境。其次,党派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如民盟现有成员 15.7万人,人数位列各党派之首,而另一些党派则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如致公党、台盟等组织在有的地方基层几年都未发展新成员,这使得一些地方党派在组织发展上不同程度地出现缺乏计划性、培养不力、考察不够和近亲繁殖等问题。[5]再次,地方组织领导班子业余化、兼职化严重,一些民主党派的干部职务头衔众多,工作繁忙,对党派事务无暇顾及,大大降低了机关工作的效率。最后,基层组织活动方式较为单调,一些基层组织仍习惯于过去的学习式的活动方式,聚会就餐,搞搞联谊,主要是沟通信息,缺乏实质性内容。有学者对某市民主党派各基层组织的调查显示,其中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约占 30%;尚能开展活动,时断时续的约占 50%;由于种种原因,支部生活基本停滞的约占 20%。[6]由此可见,党派基层组织的涣散影响了其整体参政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的路径分析

其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水平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双重选择,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得以存在的政治基础。长期以来,民主党派老一辈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团结奋斗精神不变。在当前积极推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科学化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这一优良传统,积极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都不动摇。

其二,强化参政议政的法制建设,构筑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良好体制环境。制度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当前亟待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内外机制,来推进民主党派内部体系的运转和整个多党合作氛围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宏观上,要积极推动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保障。目前,已有的相关文件和法规对多党合作的健康发展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客观上来讲还缺乏对多党合作的进一步的探索和细分。在微观上,要进一步做好对民主党派内部相关机制的完善。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党派内部领导的工作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整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使各党派领导者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一方面要努力推行岗位责任制,保证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机关学习制度,以保证机关内成员能有固定的集中学习时间,提升学习实效。最后,完善机关工作的考评机制。党派机关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参政议政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发党派内各级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为参政议政、提升参政水平做出贡献。

其三,加强参政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作为民主党派理论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同时,认真总结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过程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为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要把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研究作为自身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为了克服和避免理论研究中产生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各民主党派必须从自身的参政实践出发,加强调查研究,真正以调研得来的正确成果推动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最后,要把对执政党及人类一切优秀理论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作为理论构建的辅助手段。人类对政治规律的探索由来已久,这其中必然有许多优秀成果,民主党派要积极加以借鉴总结,从而使自身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理论发展和完善。

其四,培育参政人才,夯实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坚实根基。首先,要把好人才准入的选拔关。民主党派作为精英型的政党,其职能的大小不在于人数多寡,而在于质量高低和代表性的大小。这决定了各民主党派决不能为片面追求数量而降低政治标准,而应将一些政治素质好、专业选诣高,并有广泛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吸引到党派中来。其次,要把好人才应用的培养关。对于新入的党派成员要搞好对他们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以使其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参政议政,这也是整合党派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把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关。民主党派要参好政、议好事,必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在经过有计划地培养后,就要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各级干部队伍,使他们能在党派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最后,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民主党派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要做到这一点,民主党派除了要完善机制、培育人才,积极做好党派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任何政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民主党派要提升参政水平,发挥整体功能,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一方面,民主党派要充分立足于自身的参政党地位,在国家政权、国家大政方针和领导人选等方面积极同执政党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中肯意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建言献策,确保使民主党派在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参政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民主党派要积极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组织特长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以拓展自身活动领域,提升党派影响力。此外,在各民主党派之间,在保持自身界别特色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加强协作与交流,以使八个民主党派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逐步扩大自身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为参政议政水平的提升开辟更为广阔的渠道。

[1]郑惠强.关于参政党思想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民主同盟清远市委员会网站文章 [EB/OL],.http:// www.qymm.org.cn/llyj/t20060302_3590.html

[2]郑宪.中国参政党建设新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72.

[3][4]袁树平.新世纪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新思路[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5]吴美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248-254.

[6]左志成.关于民主党派增强基层组织工作活力的思考[N].平凉日报,2007-11-07.

D613

A

1009-6981(2011)02-0019-04

2011-01-10

胡洪彬(1981-),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吴 冉]

猜你喜欢
参政参政党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颜回之乐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