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浅述

2011-08-15 00:49苗磊亓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麻杏肺经杏仁

苗磊,亓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浅述

苗磊,亓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症 证 治 药

汉代张仲景著作《伤寒论》,可谓是“惜字如金”。从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可见一斑,这“惜字如金”的笔法显示了传统医学中医大家的风范。而由于时代的久远,现在学习《伤寒论》时,难免有许多困难。近来学习其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久久不能明晰仲景师其中的医意,遂翻看查阅课本资料,终于些许明了。现粗浅加以阐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见于《伤寒论》第63条和第162条[1]。原文如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 麻杏甘石汤之症

1.1 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2]“发汗后”,示意已经经过了发汗的治疗;“不可更行”,暗示已经使用(行)过桂枝汤。又考其原文位置,第62条、163条邻近各条文均以论述太阳病病证的正误治,更结合条文内容,揣测原证应属太阳之列。治疗时却因汗不得法、误治以下,又加之肺合皮毛,而致表邪入里,内陷于肺,郁而化热。当此之时,原之表证已非,邪内陷入里,故曰“不可更行桂枝汤”。

1.2 汗出 正确认识本证的汗出对于治疗极为关键,此处汗出并非太阳表虚卫外不固之汗出。若为太阳表虚之汗出,必会有脉浮等表证之象,在文中并未提及。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原证误治,邪入里化热,肺热壅盛;据藏象理论,肺外合于皮毛,肺热壅结于里,津液得邪热之蒸,迫而外走毛窍腠理,故发为汗。

1.3 而喘 喘乃肺系病变的主要症状之一。病因于内伤外感,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而发为喘。本证源于太阳汗下误治,引邪深入,邪入里化热,壅结于肺,肺热炽盛,气机运动失常,上逆而作喘。

1.4 “无大热”的理解 对“无大热者”,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无阳明之大热,即未出现阳明经大热的症状(阳明经大热,当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二,用反推的方法来理解,无大热,热势并非甚急不堪,但不排除有小热微热存在。其实学生觉得这两种理解可以互参互证:把第一种理解作为排除性判断,它排除了阳明经大热的症状;而第二种理解认可热(小热)的存在。有热但并非太阳之表热,表热当见脉浮之症。另外,根据原文后附的方药,以方药测症:方药中有“石膏半斤”,石膏乃清热泻火之重剂,依据此处重用半斤可推知原症必应有“大热”。既然有大热,又为何言“无大热”?盖症中有汗出而喘,喘息之气必会携热外出,邪热亦可随汗而外散,因此不至于表现出“大热”的症状;再者,此病证乃太阳误治,邪陷入里,既已入里,则大热必难外见,仅表现小热微热于外。热不在阳明,又非太阳,热该在哪儿呢?原文有“汗出而喘”,喘乃肺系之病症,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据此推测,热许在太阴肺经,热邪壅结于肺。

2 麻杏甘石汤之证治

仲景未曾提及麻杏甘石汤之证为何,证是我们的总结概括。本证原属太阳,经汗下误治,引表邪入里,蕴积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气机上逆作喘;肺热壅结于里,津液得邪热之蒸,迫而外走毛窍腠理,发为汗。结合本证的病机,针对邪热内壅于肺,治当清泻内结之肺热;结热遏肺,气机上逆而喘,则应宣降肺气以除结滞平咳喘;本证之喘源于肺热内结、气机不利,治经清泻肺热、降气平喘后,壅热得除、气机得平,则汗亦可止。

3 麻杏甘石汤之药

本证的治疗,方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药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其组方之精当,配伍之玄妙,堪称首屈一指。

3.1 组方用药 麻黄,味辛温,善归太阴肺经、太阳膀胱经。李时珍称“麻黄,肺经之专药,虽为太阳发汗之重剂,实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又“麻黄,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佐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本证用之,味辛开宣肺气以平喘逆,开腠发汗以散邪郁。麻黄功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既可增强宣透肺热之力,又可以宣利肺气,解散邪气。

石膏,辛甘大寒,善入太阴肺经、阳明胃经。“石膏寒凉,能肃西方金气,乃剂。”石膏,力专清泻火邪,泻肃肺之邪热。用于本证,味辛寒,一者可以清泻肺之结热,再者可以清宣肺之郁遏。

杏仁,味苦温,善归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杏仁利气而能泻肺。”味苦性降,降利肺气以平喘逆。

炙甘草,性味甘平,善入肺、心、脾、胃经。甘草甘缓,功可调和诸药合用之悖逆,和缓诸药性味之猛烈。

本证用药极为精当简约。用药之同,所选之药都善归于肺经,直达病处,药药有引经之用;用药之异,所选之药都有自己的主治之处,药药各对其症、各尽其职。正所谓,无一味繁药,各药异中求同,异曲而同功。

3.2 配伍简析 麻黄与石膏相配。麻黄味属温,石膏味属寒,麻黄辛温善宣肺,石膏辛寒善肃肺。麻黄辛温,宣肺平喘,因于石膏之寒,则不至于热甚;石膏辛寒,清泻肺热,因于麻黄之温,则不至于凉遏。两药合用,相反之中有相承,相制之中又相用。更考其用量,“麻黄四两”,“石膏半斤”,二者用量之悬殊,盖以大寒之石膏极制麻黄之温,测仲景本意,是为麻黄“舍性存用”之笔。

麻黄与杏仁相伍。麻黄味辛,善于宣散;杏仁味苦,长于肃降。如此一味宣散肺气,一味肃降肺气,正所谓宣降相因,调节肺气,使气机得运,喘逆得止。石膏与杏仁合用。前者辛甘大寒,清泻之力胜;后者苦而微温,肃降之力彰。二者相合,清泻与肃降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共奏清肃肺郁、止咳平喘之功。

方中“国老”,炙甘草,味甘且平。合于麻黄、石膏,调和其大辛大温大寒之性,防止其清泻宣散作用过于猛烈;甘草合石膏,有生津之用,亦可防止郁结之热伤及肺络;另外,甘草本身既有微微清热之功,又可补益脾胃而益气。诸上合资,从而取得祛除邪气而不伤及正气的疗效[3]。

《古今名医方论》述及本方:“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故于麻黄汤中去桂枝之辛热,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借石膏之大寒,除内蕴之实热,斯潺潺汗出,而内外之寒热急除矣。”

4 麻杏甘石汤煎服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从原文可以看出两个煎服的特点:一者,对比于其它各药,麻黄先煎;二,在服用上,药用温服。

盖麻黄辛温,而本证为热壅盛于里,故取先煎麻黄,以减缓其辛温之性,避防“虚虚实实”之误。在服药之法上,《内经》云:诸热药,因其寒而行之,诸寒药,因其热而用之。本证为热,用药为寒,故温而行之,以防止呕逆拒药之虞[4]。

学生粗以浅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一证,区区几十字,深深领会到《伤寒论》确实为一部论述疾病辨证论治的博大医书,其认识阐释疾病的方式方法、处方遣药的医道医理,每一笔每一字,都值得去深思、去领会。

[1]梅刚.浅议麻杏甘石汤[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5):7-9.

[2]隋艾凤,徐艳玲.麻杏甘石汤临床应用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到2007,(5):558.

[3]刘威,何晓红,张晓宇,等.麻杏甘石汤现代药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6):7-8.

[4]杨力强.麻杏甘石汤病证析疑[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1-2.

R289.3;R249

A

1008-4118(2011)04-0046-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4.18

2011-10-05

猜你喜欢
麻杏肺经杏仁
麻杏纤畅酥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调控短链脂肪酸的保护作用研究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抗感颗粒中5种成分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杏仁糖小兔
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与其组方合理性的研究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