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研究*
——基于 H大学的问卷调查
吴成霞,李正帮,陈 燕
(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试从资助项目的功能和实效、接受资助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受助态度和回报意识、满意度等几个角度来评估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免费师范生资助在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学生价值体系、培养富有感恩精神和反馈意识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赢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分层资助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社会分层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该政策的推行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继承与创新、引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资助政策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师范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也为师范生成人成才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为了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受资助状况及其效益,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
本研究采取社会分层理论视角,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从经济与消费状况、资助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研究,充实了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综合研究,对人们更好地认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本身的需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首先获取 H大学全校免费师范生的具体分布情况,构成了样本容量为 500的调查样本。所有调查问卷使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样本基本情况:男性占 35.2%,女性占 64.8%;2007级、2008级、2009级分别占 31.2%、34.6%、34.2%;文史、理工、艺体、其它四个专业类别所占比例分别为3616%、46.6%、1512%、1.6%;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大城市、地市州中等城市、县市小城镇、农村的分别为 6.5%、1514%、29.3%、48.8%;独生子女占 22.3%、非独生子女占77.7%。
1.消费水平与内容: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饮食消费依然是首要开支;消费内容多元化,以常规消费为主,辅之以少量时尚消费。
消费水平。免费师范生月均生活费在 400元以下占16.4%,400-600元的占 56.8%,600-1 000元的占2312%,1 000元以上的占 3.6%,超过七成的免费师范生月均生活费不足 600元,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消费内容。免费师范生的消费内容多元化,饮食消费依然是免费师范生的首要开支,饮食消费 300元以下 /月的占 29.3%,300-500元 /月的占 60.8%,500-800元 /月占9.3%,800元以上 /月的占 0.6%。除了饮食消费外,学习消费、娱乐和社交消费、形象消费 (服装和化妆品等)也是免费师范生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恋爱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25.5%的免费师范生需要承担此项消费。
中国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免费师范生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以实用的常规性消费品为主,手机(9111%),电脑 (62.3%),MP3(59.8%)、电子词典(1419%)的拥有率较高;一些时尚消费品,如数码相机(911%)、DV(110%),拥有率较低。
2.消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家庭经济条件对消费来源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其消费来源越少,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其消费来源越多。
除了生活补助外,免费师范生的消费来源是多样的,77.5%的同学的消费来自家庭供应,国家补助和家庭供给是其消费的主要来源。将家庭经济条件与消费来源做交叉分析之后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其消费来源越少;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其消费来源越多。
3.消费理念:理性与感性交织,过渡意义浓厚,新型消费观念正在矛盾中逐步形成
消费理念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家庭经济状况对消费理念有着重要影响。79.6%的免费师范生来自贫困家庭,却生活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之中,感性与理性交织,消费理念上也存在矛盾之处。对传统的消费观念“省吃俭用”的认同度达到 52.4%,价格依然是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只要自己喜欢,价格不是问题”的反对率达到7117%;但同时也有 49.6%的认同“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理念,32.8%的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钱,“人靠衣装”认同 32.0%,反对 41.7%,26.4%说不清,新型消费理念在矛盾中开始形成。
4.消费评价:消费状况差强人意,消费满意度低;缺乏理财观念与规划意识
消费状况。入不敷出的占 12.3%,没什么盈余,勉强维持的占 54.7%,有盈余,但不多的占 29.7%,有较多盈余的占 3.2%。免费师范生缺乏理财观念和规划意识,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身努力培养合理的消费方式。学费住宿费的减免,10.4%的同学表示能够满足日常学习和生活需要,并且比较充足;55.2%的同学表示基本上能够满足,34.4%的同学表示不能满足,在这一部分学生中,67.9%的表示需要通过勤工助学来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
消费状况满意度。1.2%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经济和消费状况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 38.7%,不太满意的占40.5%,很不满意的占 3.4%,无所谓的占 16.2%。
消费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状况,免费师范生的消费满意度较低。
1.奖助学金。33.0%的同学获得过奖学金,34.0%的同学申请过助学金,而在这部分同学中 53.9%的同学获得过助学金。由于国家政策的规定,免费师范生不能申请国家助学金,只能申请其它类型的助学金。
2.勤工助学岗位。84.6%的同学 (369人)申请过勤工助学岗位,在这部分同学之中,仅有 30.3%(111人)获得过勤工助学岗位;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依然对勤工助学岗位有很高的需求,而岗位供给严重不足。
3.社会资助。社会资助的类型是多样的,既包括奖学金、助学金,也包括勤工助学岗位等。10.7%的同学获得过社会资助,其中全国性基金会、企业爱心基金会、社会团体基金会、个人基金会分别占 9.4%,52.8%,17.0%,20.8%。
4.接受资助意愿。50.7%的同学倾向于接受学校的无偿资助 (如奖学金、助学金),26.8%的倾向于接受学校的有偿资助(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3.7%的倾向于接受社会提供的无偿资助 (如社会类奖助学金),18.9%的倾向于接受社会提供的有偿资助 (如社会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
1.不同资助类型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性评价。我们发现,奖学金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性为 65.8%,助学金为5814%,勤工助学岗位为 44.7%,贷学金为 45.3%。奖学金既具有经济支持功效,也具有表彰激励的作用,因而有效性评价最高;由于免费师范生申请助学金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不得申请国家助学金等),助学金的有效性评价相对较低;由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效,同等条件下有效照顾非师范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师范生获得勤工助学岗位的比例并不高,有效性也深受影响;贷学金主要是缓解学生的临时性经济困难,借款方便,方式灵活,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同。
2.不同资助类型的实际功能。(1)奖学金。从实际功效上看,23.6%的同学认为奖学金确实对自己的生活补助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获得奖学金对学习有了很大的激励的占 38.5%,获得奖学金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28.0%,没有什么感觉 9.9%。(2)勤工助学活动。74.0%的同学认为增加了个人收入,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78.5%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其自强自立的能力,49.8%的同学认为其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36.4%的同学认为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2.8%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活动在其他方面提升了。(3)助学金。金额太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的占 9.9%,可以缓解暂时的困难的占 33.9%,因申请的人太多,很难得到的占 39.6%,说不清楚的占 16.6%。
3.资助对家庭的影响。68.4%的学生表示获取资助对家庭有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家庭的经济压力减小7013%,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3.9%,23.0%选择“家人对自己的担心更少”。93.0%的学生会向父母、家人汇报自己在校获得的奖学金状况,84.2%的学生会向其汇报助学金的状况,76.9%的同学会报告自己的勤工助学岗位,81.5%的同学会向父母家人汇报自己的贷学金状况。
4.接受资助态度与回报对象选择:感恩意识彰显,存在个人主义倾向
(1)接受资助态度。76.1%的同学的态度是“十分感激,能减轻后顾之忧”,10.2%的“无奈接受,生活所迫”,10.8%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2.9%的同学认为是“理所当然,自己应得的”。(2)回报对象。91.1%的同学认为完成学业之后的回报对象是父母,32.0%的同学选择回报母校,31.7%的表示回报资助者,44.0%的认为要回报国家,选择回报自己的占 29.1%。免费师范生有着鲜明的感恩意识,但也表现出了个人主义倾向,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教育和引导。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主要数据可以支撑以下一些基本结论:免费师范生的消费水平较低,以常规消费为主,辅之以少量的时尚消费;消费来源多元化,深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其消费来源越少,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其消费来源越多;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交织,新型消费观念正在矛盾中形成;消费现状差强人意,消费状况满意度较低;免费师范生资助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需要进一步拓展资助内容,创新资助形式;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诚信贷学金等;资助工作对学生家庭也有重大影响,资助工作形成了一条“国家 -学校 -学生 -家庭”的关系链条;免费师范生对接受资助既心怀感恩,又表现出一定的个人主义倾向,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对学校的资助工作持认可态度,并对其寄予了迫切的现实期待。
总之,免费师范生资助在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学生价值体系、培养富有感恩精神和反馈意识的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赢得了较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H大学现行的分层资助模式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分层状况,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
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的衡量,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免费师范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误区。如何实现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切实提升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效益,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曲香.建国以来我国师范生资助政策的变迁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6~28.
[2]张民选.英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5):1~6.
[3]付晓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9):74~77.
[4]高玉玲.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原则的耦合[J].高教探索,2007,(9):124~126.
G65
A
1006-5342(2011)02-0094-02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