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自信之狂与谦逊之德

2011-08-15 00:42张树俊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画竹板桥郑板桥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郑板桥的自信之狂与谦逊之德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郑板桥身上充分体现了自信、自豪、自强的人格特征,同时也体现出郑板桥尊重他人,敬重他人、爱护他人的仁者之风。特别是郑板桥瘦己谦退,不与人争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自信;谦逊美德;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七十三岁。郑板桥乃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扬州八怪”之一,中国“诗书画三绝”的一代才子。他在思想界、文学界和艺术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在郑板桥身上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自信、自豪、自强的人格特征。然而,郑板桥并不恃傲物,他自信而不自傲,善于尊重他人,赞扬他人,特别是郑板桥瘦己谦退,不与人争的美德,充分体现了一个儒者的大家风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一、信足而狂,毫无低人之气

郑板桥为人狂傲自负,他曾写有“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画竹》)

[1]418一首极其通俗的诗。此诗无需解释,前三句平平,主要是就画竹而言的,而最后一句则是画龙点睛,来了一个主题大转弯,从画竹进而评价自己与苏轼、文同具有同等的文艺地位。他还以古人画竹石拿来自比,说明自己的功底:“东坡与可太颠狂,画竹千枝又万行。袖里玲珑还有石,拈来压倒米元章。”[1]443(《画兰竹石》)

郑板桥不仅自信,而且是狂信的。他评介自己的作品是“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 无 今之画”。[1]358并 称

(《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板桥自叙》)[2]252-253他在《刘柳村册子》中记曰:“虎墩吴其相者,海上盐鳖户也。貌粗鄙,亦能诵吾《四时行乐歌》,制酒为寿。同人皆以为咄咄怪事。”[2]257郑板桥这一盐民能颂其诗的“记述”,目的仍然是自己表彰自己。他在《后刻诗序》)中说:“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人,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2]39这虽然只是戏语,但隐饰不住他的狂妄自大、自信与自豪。为了证明自己的才气之高,郑板桥还佐以一些事实证明。如:“高丽国索拙书,其相李艮来投刺,高尺二寸,阔五寸,厚半寸,如金版玉片,可击扑人。今存枝上村文思上人家,盖天宁寺西院也。”(《刘柳村册子》)[2]257再如:“新安孝廉曹君,是墨人曹素功后裔。尝持藏墨三十二梃谒予易《词钞》一册。且云:'公有《官宦家》词:朝霞楼阁冷,尚牡丹贪睡,鹦歌未醒。不但措词雅令,而一种荒淫灭亡之气,已兆其中,所以为妙。'曹君知言,故亦以词称。”(《刘柳村册子》)[2]257还有如:“南通州李瞻云,吾年家子也。曾于成都摩诃池上听人诵予《恨》字词,至‘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后询其人,盖已家弦户诵有年。想是费二执御挟归耶?”(《刘柳村册子》)[2]257-258他在一幅画中还题曰:“今日醉,明日饱,说我情形颇颠倒,那知腹中皆画稿。画他一幅与太守,太守慌慌锣来了,四旁观者多惊异,又说画卷画的好。请问世人此中情,一言反覆何多少,吁嗟乎,一日反覆何多少。以字作石,补其缺耳。”(《画竹》)[1]416这些记述与诗词,抑制不住他自己的绘画作品受欢迎的狂喜心情。

郑板桥的自信是一贯的,他自己也说:“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板桥自叙》)[2]251《渔父·本意》曰:“宿雨新晴江气凉,湿烟初破柳丝黄。才上巳,又清明,桃花村店酒瓶香。漠漠海云微漏日,茫茫春水渐盈塘。波澹荡,燕低昂,小舟丝网晒鱼梁。”[1]228当然,郑板桥的自信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书画方面,还表现在他的志向上。郑板桥从不迷信帝王将相。他在一首题诗中说:“玉露秋华湛碧空,欣看秋圃绽芳丛,一声雁唳江天外,七尺珊瑚贯顶红。”(《题李寅红秋色图》)[1]490诗未言何花,但从诗的气势来看确实非凡。他胸中有这样一股英雄豪气。他在范县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吾辈既不得志于时,困守山椒海麓之间,翻阅遗编,发为长吟浩叹,或喜而歌,或悲而泣。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虽无帝王师相之权,而进退百王,屏当千古,是亦足以豪而乐矣。”(《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1]309“进退百王,屏当千古”实在是高论,也足以称之为“狂言”。

二、常自称愧,从不恃才傲物

郑板桥虽“狂信”甚而“狂言”,但从不恃才傲物。在诗文书画方面,“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鱓复堂相友善。复堂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就这一点,郑板桥还觉得“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板桥自叙》)[2]253他在《书屏凤赠织文世兄》中说:“织文极能诗,而谬爱拙作,辄能诵数十篇。不辞老丑,更录近草十数纸,为屏风帖以请教。昔太宗屏风摘古人嘉言懿行,而余自写其诗词,无知自大,真有愧古人,亦曰从主人之意耳。”(《书屏凤赠织文世兄》)[1]587又在《自序》中说:“燮词不足存录。兰亭楼夫子谓燮词好于诗,且付梓人,后来进益,不妨再更定。嗟乎!燮何进也?燮年三十至四十,气盛而学勤,阅前作辄欲焚去。至四十五六,便觉得前作好。至五十外,读一过便大得意。可知其心力日浅,学殖日退,忘己丑而信前是,其无成断断矣!楼夫子是燮乡试房师,得毋爱忘其丑乎?”(《自序》)[1]173他认为,他的诗歌与印书的纸张相比不相符合:“南朝宫纸女儿肤,玉版云英锦不如。乞与此翁原不称,他年留待子瞻书。”[1]514-515郑(《七绝》)板桥在这里表面是赞美纸张之美贵,实际上谦谓己字与之不称。紫琼道人(允禧)称他说:“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刘柳村册子》)[1]257他说愧不敢当。他说岱丁年老长兄所画“幽兰之贞,竹箭之美,含芳植节,莫与京抗,合南北之灵秀,萃集一身。”所以自己甘在下风,“以钦德意”。[1]457他还(《画兰竹石》)评价说:“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庄尚友次之。禹竹称于上都,渔庄之名遍于湘楚,皆童而习之,老而入妙。予不逮二公远甚。”[1]410(《画竹》)

郑板桥非常赞赏苏东坡的做法,他说:“何鹘突也!东坡最好奖掖文人,以川蜀之遥,一奖山谷,西江人;一奖与可,湖州人;一奖少游,高邮人;一奖元章,襄阳人。其他如晁无咎、滕达道、毛东堂、姜尧佐、陈无己之流,皆非蜀产,而称道不置。”(《题程邃印谱》)[1]591对于真正的好作品,郑板桥也是敬而爱之的。如:“妙真正真人娄近垣与予善,令其侍者石三郎歌予诗词,飘飘有云外之响。予爱之,遂举以赠,董耻夫亦令其歌《竹枝》焉。后三年,求去,泣不可留,仍返于娄。想其仙骨,不乐久住人世俗尘嚣热耶?”(《刘柳村册子》)[2]257他有一首《饶诗》就是求人作品的:“客来颇有一盘棋,客去非无酒数卮。发短官忙身又病,倩君饶我一篇诗。”[2]162(《饶诗》)

郑板桥还极善于赞人。他赞赏“李三复堂,笔精墨渺”。(《署中示舍弟墨》)[1]171他说琼崖之诗有“英伟俊拔之气”,“似杜少陵、韩退之”,“种种境地,已具有古人骨干。不数年间,登其堂,入其室,探其钥,发其藏矣。”(《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1]582他赞画友汪士慎的画“此画此诗此书,可值一瓮金,瓮水不足偿也。”并作诗曰:“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浑无用,雪汁今朝值万钱。”[1]492他(《题汪士慎<乞水图轴>》)《题罗愚溪山水条幅》云:“松声瀑响满虚亭,高士闲眠侧耳听,几个樵夫寻不到,古苔幽径万年青。”(《题罗愚溪山水条幅》)[1]491他赞罗愚溪的画有山有水有亭有人,有声又有色,所画山水画轴历历如在目前;赞李澄“万叠迥铺黄海浪,一时压断板桥名。”(《和采山》)[1]386-387赞西畴先生“其气深矣,其养邃矣。以香山温逸之笔,烹炼而入于王、孟。观其柬马半槎及崇川诸作,皆布帛菽粟之文,自然高淡,读之反覆想见其人。”(《〈西畴诗稿〉跋》)[1]593赞颂许衡山“主人画笔最清幽,何苦芭蕉写作愁,凉雨半窗风半榻,怎教宋玉不悲秋。”(《题许湘芭蕉轴》)[1]487此诗极赞许衡州画感染力之强。又曰:“东阑簇簇小山幽,有廓无填瘦笔钩。从此素心兼素叶,天涯传说许衡洲。”(《题许湘双钩兰》)[1]488双钩是一种画法。绘画时先用墨勾出轮廓,而后或填色或不填色,郑板桥在这首诗中极力赞扬许衡州双钩兰画得好。他赞扬董伟业的词风格奇特、内容丰赡,说他的词表现了高尚的骨气:“秋云再削,瘦漏如文;春冻重雕,玲珑似笔。挟荆轲之匕首,血濡缕而皆亡;燃温峤之灵犀,怪无微而不照。招尤惹谤,割舌奚辞;识曲怜才,焚香恨晚。盖广陵风俗之变,愈出愈奇;而董子调侃之文,如铭如偈也。更有失路名流,抛家荡子,黄冠缁素,皂隶屠沽,例得载于诗篇,并且标其名目。譬夫酿家纪叟,青莲动问于黄泉;乐部龟年,杜甫伤心于江上。琵琶商妇,白老歌行;石鼎轩辕,昌黎序次。修翎已失,犹怜好鸟之音;碧叶虽凋,忍弃名花之本。酒情跳荡,市上呼驺;诗兴颠狂,坟头拉鬼。于嬉笑怒骂之中,具萧洒风流之致。身轻似叶,原不借乎缙绅;眼大如箕,又何知夫钱虏。”[1]580他赞(《<扬州竹技词>序》)赏程邃印刻艺术:“燮,扬州人,穆倩,亦扬州人。称其篆刻为四海一人,得无私甚?然此非一人之私言,而天下之公论也。设东坡当日眉州更出一才如东坡,亦必称道之不去口。”(《题程邃印谱》)[1]591他说“周栎园先生《印人传》,八十余人,以何雪渔、文三桥为首,而往复流连,赞不容口者,则为垢道人,可谓知人特识矣。其《赖古堂印谱》近千颗,分为四册,然皆方硬板重,如道人之浑古流媚者,百不得一。想道人亦深自贵重,不轻为人捉刀耶?”[1]591他的(《题程邃印谱》)老师陆种园(即陆震,郑板桥的老师,字仲远,又字仲子,号榕村、北郭生、寥村,兴化人)只不过是个乡贤,但他非常敬重,他说“陆种园先生讳震,邑中前辈。燮幼从之学词,故刊刻二首,以见一斑。”[2]173(《自序》)他赞赏中书舍人“砑粉宫笺五色裁,兔毫挥断紫烟煤。书成便拟《兰亭帖》,何用萧郎赚辨才!”(《酬中书舍人方超然弟》)[2]87在题姚太守家藏恽南田梅菊二轴诗曰:“今日方知恽寿平,石田笔墨十洲情。廿年赝本相疑信,徒使前贤笑后生。”(《题姚太守家藏恽南田梅菊二轴》)[2]160在《与柳斋书》中赞曰:“古人一行作吏,诗文笔墨束之高阁,非大才鲜克兼之。足下惠泽满人间,而新诗妙染,纷纭几席,其论文尤清瘦而腴。陈孟公书启,苏子瞻竹石,风流其复见乎?”[1]569柳斋当时亦是县官并非文坛名人,但他照样赞颂。由此看来,郑板桥的“狂”信,与一般人们所说的狂有所不同,他的“狂”只是一种自信,而不是目中无人的乱狂。

三、瘦己谦退,心竞不与人争

郑板桥在《刘柳村册子》中说:“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然发愤自雄,不与人争,而自以心竞。”(《刘柳村册子》)[2]258“不与人争”,“自以心竞”是郑板桥谦退美德的心理基础。郑板桥为官时十分谦虚,板桥“发达”时,已经五十岁,即使做了官,地位也不算高,正如他的两方印说的,“俗吏”、“七品官耳”。他在任县令期间,抗灾、修城,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有政声、有政绩,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但他并未对此沾沾自喜,他说:“余自问无功于民,滥邀国家重赏,愈足增我愆尤也。”(《潍县署中寄四弟》)[3]他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并为自己未能对国计民生做更多的事而愧疚。他自我评价说:“说是粗通作吏,听此话令人惭耻,不但古贤吾不逮,看眼前何限贤劳辈,空自费,官仓米。”(《贺新郎·食瓜》)[1]243在参与山东赈灾时,他面对“畜尽人亦亡”的现实发出了“何以未赈前,不能为周防?何以既赈后,不能使安康?何以方赈时,冒滥兼遗忘?”(《思归行》)[1]185的疑问。这当然是一种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作为只是一个七品县令的郑板桥,还无力解决,但他还是从自身找原因,说“作宰十数年,无功于国,无德于民”,感到“臣也实不才”,“散漫无主张”。(与同学徐宗于》)[3]面对“如收败贯钱,如收断港航”的时局,他感到“束手徒周章”,因而希望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好好去藏拙”。[1]185(《思归行》)

在诗文方面也是这样,郑板桥作诗受杜少陵、陆剑南影响最大。其《前刻诗序》云:“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二三知己屡诟病之。好事者又促余付梓。自度后来亦未必能进,姑从谀而背直,惭愧汗下,如何可言!”[2]39他在潍县做县令时,当地有一座寺院叫白云寺,寺里的主持和尚法号叫一村,是郑板桥的多年故知好友,当年,适逢白云寺百年建寺纪念日,当地百里内外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来庆贺,当然,酒醉饭饱之后,客人们都少不了要为白云寺题字留念。一村长老请郑板桥留下墨宝。当他看见一村和尚书写的挂在墙上的唐代大诗人崔颢写下的吊古还乡的传世之作——《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天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条幅时,他感到一种惭愧,于是抓起一撮香灰,走到桌前,将香灰撒在桌子上草书:“青、赤、白、黑”四个大字。郑大人用香灰写字,意思非常明白,他谦虚地自认为他现在写的字,没有留下的必要,可见谦虚之极。郑板桥退职后同样很谦虚。他有另一方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有的年轻人向他请教,他说:“板桥头发已苍苍,尔辈何须学老狂?记取旧延崔录事,鹧鸪那得及鸳 鸯!”[2]157再 如:(《寄小徒昆宁、坤豫二孝廉,兼呈令师崔云墅先生》)“郑所南先生墨竹一卷,题咏甚富,古岩王先生录而藏之有年矣。乾隆七年见板桥画竹,谬奖有所南家法,不愧其子孙,命作长卷。板桥羞汗,不敢当,又不敢辞,画成并录旧题于后,奉教命也。乾隆七年十月画竹,画后即录是跋,至八年三月,乃克录多扬州秀才板桥郑燮记。”(《画兰竹石》)[1]428这是板桥在范县做县令时书于一卷之上的前后题辞。题中不仅谦词较多,末题再以“扬州秀才”署之。又如他给李鱓的信说:“早间遣奴子送墨兰一幅,想已呈览,乞为教正。不过糊墙粘壁之物,未足入高人赏鉴也。”(《与李鱓》)[1]570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诗不合规格,如同顽石乱木,请友人用巨斧加以砍削。他非常尊重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写了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无题联》)[1]546可见,郑板桥是极谦之人。

在为人方面,郑板桥也特别谦逊。他曾题赞李寅画:“枝叶尽凋谢,难扶汝傲霜,由来花放足,风过不闻香。”(《题李寅残菊轴》)[1]489赞画即赞其人。从后两句看,李寅是只默默奉献而不事张扬的人物。郑板桥自己也是极谦逊之人,如他罢官后向乡前辈木翁祝寿用的都是晚辈口吻:“宦海归来两鬓霜,几多后学问行藏,谁知老辈犹强健,我又居然子弟行。”(《祝木翁寿》)

[1]382一个曾经做过十二年县令的一个大才子,在乡人面前称“子弟”,这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反映的也是他的一种宽阔的胸怀。他的这种胸怀在其诗词中也有阐述,如:“晨起江边看竹枝,一团青翠影离离。牡丹芍药夸颜色,我亦清和得意时。”(《画竹》)[1]404这是乾隆十年冬板桥由范调任潍县县令时回家乡探视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实际上是借竹自喻自己以“清和”而“得意”,不喜牡丹芍药争色夸耀的一种人生态度。古代文人常借其怡情养性,或寄托人生观,因竹外实内空,表征着虚心贞节,郑板桥也是这样,以竹喻虚,他对那些稍有发达并飘然、轻薄的人,以紫砂壶为喻批评说:“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紫砂壶》)[1]389郑板桥对自己也曾做过严厉的的批评,如他说他得了功名,也只能说是“侥幸”。他说,我现在“发达”了,人们也许都说我是会读书的了,其实我胸中究竟有几卷书?也不过是人云亦云、改头换面、钓名欺世罢了。他赞赏苏东坡的诗画,但他不赞同苏东坡好张扬的个性,而他自己“仿老坡已落第二义,广陵道上或可易一金乎?坡张桥让,各亦一道。”(《枯木竹石轴》)[1]471意思是苏东坡张扬而自己谦让。在郑板桥看来,人要有骨气,但也必须谦虚。郑板桥一生喜欢画瘦竹、瘦石。他曾题诗曰:“新裁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退是家风。”[1]451(《画兰竹石》)

郑板桥以“瘦劲孤高”为美,这不仅是一个美学

问题,也是一个人品气节问题,竹子有节,灵璧石有品,为人要讲气节、人品。郑板桥还赞赏“虚竹”,这在他的诗词中也多有反映,如:“两枝修竹过墙来,多谢邻家为我栽。君若未忘虚竹好,请来粗茗两三杯。”(《画竹》)[1]413“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画竹》)[1]424“干笔淡墨,画出细竹。抽得心丝,无不肖曲。”(《画竹》)[1]424诗中“无心”“抽得心丝”等都是言“虚”之词。为了说明人要谦虚,郑板桥还以竹石相让为例说:“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1]424这说

(《画竹》)

明虚心谦让并没有什么坏处。正如他自己所说:“竹也瘦,石也瘦,不讲雄豪,只求纤秀,七十老人尚留得少年气候。”(《画兰竹石》)[1]439本诗虽有调侃之意,但他强调的谦虚之意是很明确的。郑板桥除喜欢画瘦竹、虚竹、瘦石之外,还喜欢画兰。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石多于兰,兰多于竹,无紫无红,惟青惟绿,是为君子之谷。”(《画兰竹石》)[1]439“长在山顶怕太高,移来山下又尘嚣,不夷不惠居身好,只在峰峦半截腰。”[1]402“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画兰》)[1]402“兰芳竹翠,香节之国。”(《画兰》)[1]403意思是兰有香而竹有节。郑板桥画兰又有一个特点,即他喜欢画“半兰”。如“山上兰花向晓开,山腰乳箭尚含胎。画工刻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2]235“盆

(《半开未开之兰》)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题半盆兰蕊图》)

[2]160为什么画半兰,说得明确一点是“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画兰》)[1]403从郑板桥的“半兰”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强调的是“顺风不宜拉满帆”,在自我显示方面还是要悠着点,谦虚点,不能太张扬。

[1]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2]郑燮.郑板桥文集[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3]杨爱国.郑板桥廉政思想浅析[EB/OL].http://www.xhwhj.gov.cn/shwh/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2.

On Zheng Banqiao's Mad Self- confidence and Virtue of Humility

Z HANG Shu-jun

Zheng Banqiao was a famous thinker,writer and artist in Qing Dynasty and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Banqiao who fully embodied in the self-confidence,pride,self-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reflects also Banqiao respect for others,respect for others,love others,benevolent wind.Banqiao was widely praised for his modesty.

self-confidence;modesty;Zheng Banqiao

B249

A

1009-5152(2011)03-0048-05

2011-06-09

张树俊(1957- ),男,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泰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泰州论坛》主编,历史学研究员,政治学教授。

猜你喜欢
画竹板桥郑板桥
板桥情(外一首)
画竹题诗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松竹”图里话板桥
板桥河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郑板桥劝学
及时雨
板桥画竹解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