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慧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76)
之所以提出引进外资的策略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经济结构变迁必然导致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动着经济增长,二者互为因果,彼此促进.从发达国家近年来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来看,这些国家也有着十分相近的技术路径,即其技术结构由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化,其需求结构由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化,其资源结构由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化,由此一步一步地改变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继而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也需要大量外资,通过外资的注入来推进升级换代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所以,利用外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
外商投商对东道国产生的资本效应大体上分为直接和间接效应两方面.改善本国用于储蓄的投资的效应称为直接效应,可以起到补充目前国内的储蓄缺口的作用,使这部分资金直接投入到社会生产环节中从而达到既定的生产能力,这对于东道国资本的有效形成以及GDP的快速增长都将产生实实在在的贡献.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由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要求,对资金的需缺也是巨大的,这样就导致与本国的有效供给之间产生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最后成为遏制其经济增长的瓶颈.所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别国资金不仅可以弥补上述存在的缺口,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各种资源的或缺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而且还能使本国现有的生产要素得以充分使用,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本国资本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关联效应,由于外商投资会使本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乘数效应,产业关联大体包括前向和后向关联两方面.其前向关联是外资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其他服务商对本国的投资指数,后向关联投资是外资企业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对本国的投资.因此是外来资金的有效投入才使得东道国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也可以说是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才促使东道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进一步伴随着社会消费结构向更加高级和多样的方向发展,随后产业之间关联方式以及数量比例都在发生不断地改变,当这个量变持续的时间过长时产业结构的本质就改变了,致使新产业取代旧产业,完成产业的更新换代,产业结构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外商的投资会导致国际产业的定向转移,这是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其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借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既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又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这两种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从发达国家的立场上来看:首先,技术进步引起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催生了新兴产业,加快了旧产业成熟的速度,促使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外投资生产,转移衰退产业.其次,发达国家产业要素价格和供给的变化,使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压力,迫使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最后发达国家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但其生产量过多,这就使发达国家要向外转移自己的部分产业,开拓新兴市场.人们对经济和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缓慢,例如钢铁业,产量与销量不成正比,只是产品积压,更新换代慢,这就导致发达国家将发展缓慢的产业移向发展中国家,使其得以继续发展.这不仅仅满足发达国家的利益需求,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愿意发达国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看国际产业转移:首先发展中国家地价低廉,矿产资源储量高,这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来说十分有诱惑力,还可以使原本萎靡的产业得以继续发展.其次发展中国家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也对国际产业转移起到推进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且数量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收入,这些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是明显的优势.最后发展中国家对于外资也有一系列的宽松政策,也促进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因此,通过直接投资带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双赢的局面[2].
技术是现代经济产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外商不仅带来新的技术,本国也会因为外来的先进技术使得产业升级,可以使本国的产业结构向着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这大体上可以分为四方面:一是市场存在竞争.市场竞争大多发生在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厂商之间,所以又被称为产业间的技术外溢.跨国公司因为有极其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进入东道国时给其本土企业造成压力,本土企业只有强大自身实力才能免遭市场淘汰,继续生存,而途径就是更新现有技术,通过创新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二是学习与借鉴.指本国要明确自己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在哪里,不断学习模仿其行为来吸收FDI的外溢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能力.三是产业关联.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由于产品间的供需要求而形成的互为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主要包含前向和后向两种联系.前向联系主要是对本地的生产体系有益处,它使本地的制成品市场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当地的研发产业.后向联系是指由本国厂商为外资企业提供一些原材料和必要的服务.跨国公司通过对一些与之有联系的东道国企业提供帮助,通过一些人员培训和必要的技术援助促进了技术的外溢.产业关联度越大,技术溢出效应就越强烈.四是人才的流动.跨国公司在国外的优势不仅仅是因为其先进的设备,还与其优秀的人才密不可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要想有效运作,就要充分开发当地人力资源.例如跨国公司派自己的专家与本地区的技术人员一起工作;跨国公司培训当地分支机构的雇员等.然后掌握了成熟技术的雇员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外流,他们的专业技术外流到别的公司,溢出效应就这样产生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东道国在生产和供给结构以及产业部门相应结构甚至在国际分工中的的地位都会改变,从而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国际上的实践经验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公司资本的技术含量一定会比东道国资本的技术含量高出很多,因此外资的投入会带来更加先进的新技术,新技术又带动东道国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又会有力地推动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外资的重要性不仅是单纯的资金注入,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我国的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个高速的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不无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招商引资规模范围的逐渐扩大,外资在我国社会固定总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提高.除了特殊年代,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一般都保持在50%左右.所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要来源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不容置疑已经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部门的结构变化.在理论上来讲,直接效应有利于投资形成规模效应,进入的资本可以直接投入到社会大生产之中形成社会的生产能力.这些直接体现在的了GDP的计算中,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以及GDP等都是有着直接的重要贡献.
在我国外商投资涉及的领域及其广泛,涉包括医药、房地、产通信、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等,几乎涵盖了是政府允许范围的所有产业部门.但第二产业所涉及的领域是其中最为广阔的,又以制造业首当其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廉价的劳动成本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将发达国家的成熟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带动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动态过程就被称为产业结构转换[3].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既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又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这两种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从发达国家的立场上来看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技术进步引起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催生了新兴产业,加快了旧产业成熟的速度,促使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外投资生产,转移衰退产业.其次,发达国家产业要素价格和供给的变化,使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压力,迫使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最后,发达国家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导致供大于求,这就会使推动发达国家到海外寻找新兴市场.再根据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来看国际产业转移.首先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土地低廉,这有利于发达国家所转移的产业能够成果移植并健康成长.其次发展中国家还具有低廉的的劳动力优势,从而外商的生产成本大幅减少,使得产品在国际上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点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十分突出的优势.最后发展中国家实施宽松优惠的政策也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通过直接投资带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体现产业结构发生转变的主要指标是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变化,FDI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实外资对不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根据MacDougall(1960)最早的定义,技术溢出是技术拥有者非自愿地提供技术给受让者,而技术拥有者不享有任何回报的现象.可见,技术溢出具有外部性特征.从现实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包含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的确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到东道国.东道国通过与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进行的配套协作,进一步促进了本地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完善和生产率的增长,进而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制造业,以前是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术等新兴的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迅猛崛起,并由此带动了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制造业结构的变化必将加快建设我国的新型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4].
控制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将引入外资作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应随着我国不断扩大的GDP总量规模以及经济建设的实际资金需求,适当扩大外资规模,而不能盲目引进,脱离经济基础.同时,对市场竞争急剧、技术市场已相对成熟的,尽可能实施调控管理,控制更多外资的进入,以减少投资的重复和恶性的竞争.对于外资引入的质量,应更多地考虑到出口、就业、技术等因素.把吸引的外资与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及密联系,尤其是技术上还不太成熟的产业,从而提高我国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现有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这是我们实现提高引资质量、控制引资规模目的的必要举措,具体来说,就是将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GDP指标提高到“绿色”GDP指标:从单纯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引入数量到重视外资引入质量,增加包含更多风险和成本考核的绿色GDP指标
优化引资结构,完善产业政策.目前,我们的引资结构急需优化.FDI结构在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中作用越发明显,它是一直伴随我国FDI引资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得以强化的.总体来看,FDI在产业和地区当中的分布、FDI所占外资总量的百分比、FDI的来源以及FDI的内在结构应是我们着重考虑的FDI引入的结构问题.在FDI引入的结构的总体光照下,我们应鼓励两种做法:一是鼓励外资以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我国那些已经发展十分完好的领域,从而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创造一个充满竞争的机制;二是鼓励外资以与国内企业合资融合、并购、成立子公司的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和重组工作,从而推进国有企业的向前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扩大我直接投资的国别范围,采取措施,积极同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等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联系,使其增加在我国的投资规模.同时,我们的产业政策尚需完善.我们知道,一个完善的产业政策,不但要保证三次产业关系的平衡发展,保证产业空间地域上的齐头并进,同时还要稳妥地把握外资进入而带来的核心领域产业安全问题.为此,我们认为,我们的产业政策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应得到强化.有序的竞争环境,才是吸引外商、提高直接投资的重要前提.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建立在自由资本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自有资本得到壮大,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FDI的进入[5-6].
坚持独立自主,学会两腿走路.实践证明,任何经济的发展,如果单纯强调只练内功、忽视外力或者反之,均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首先立足做强国内企业,坚持独立自主,然后再融入外商投资,只有贯彻这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外资的效用,才能使外商投资企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使外资达到扶持国企的锦上添花的效果.相反,如果片面增加外商投资而不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但不会得到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转让,也难以获得跨国公司的合理出售价格.因此,我们要实现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和走自主开发创新之路并举,摆脱对跨国公司先进技术以及技术外溢程度的过分依赖,苦练内功,加强自我创新,加强自主研发,扶植自己的跨国企业,培养自己的独立品牌,以我为主,兼借外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经济安全,才能掌握主动,避免它国的控制与封锁.
[1] 吕 康.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7.
[2] 陈明森.自主成长与外向推动:产业结构演进模式比较[J].东南学术,2003,(3):51-66.
[3] 刘 博.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4.
[4] 刘 可,王 维,陈 仪.中国外商投资与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2):66-70.
[5] 杨艳红.外贸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5):10-15.
[6] LAURA A.FDI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4: 89-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