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大学美育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李 华
(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大学美育应该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这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美育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加强和完善大学美育工作的需要,是美化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大学美育;课程建设;美学;公共必修课
目前,学校美育还没有开设美学课程,本人认为很有必要在全国高校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人们对美的思考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而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750年,距今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把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至今只有百来年的时间。美学在我国诞生后,很快成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初期,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后来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美育被视为“封资修”而遭到排斥。“文革”结束后,美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加强。1986年3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内容提了出来。1999年6月,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把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美育及其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如果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么“没有美学课程的美育是不完全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美育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和美学知识的学习,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评价、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学校美育主要包括审美实践和美学知识教育。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开设美学课程,使人掌握美学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知道怎样创造美,做一个“审美的人”。[1]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2]美育的实施离不开美学知识教育,开设美学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根据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美学课程只宜在大学开设。因此,在高校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是实施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施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是智慧的结晶,审美是智慧的闪光,美学是智慧之学。大学开设美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且能够激发人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以协调发展。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因此,美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高等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大学美育通过美学知识的学习和审美实践,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蔡元培说:“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2]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美既可以从德、智、体中表现出来,又可以诱导德、智、体的深入发展,使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心智得到充实,人格得到完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美育是寓教于乐,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人、感人到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充分发挥美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以美引善,升华人的思想品德;以美导真,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以美怡情,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其实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的审美活动不仅包括艺术审美,还包括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因而艺术教育代替不了美育。美育含有艺术教育,而不是艺术教育包含美育(当然艺术教育含有美育的内容),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的作法是不妥的。加强美育,只搞艺术教育,不开设美学课程,是一种片面的做法。谈美育不能不讲美学,要抓美学促美育。如果说中小学美育以艺术课程为主要途径,那么大学美育应以美学课程为主要途径。
目前,大学美育的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美育工作没有抓到重点,没有落到实处。大学德育、智育和体育都开了公共必修课,而大学美育没有公共必修课。根据官方的文件要求,大学美育主要是开设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对美学的学习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大学里有些专业开设美学,那是作为专业课开设的。由于美学在高校没有任何定位,有的学校认为这门课可开可不开,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可学可不学,美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把美学课程排除在教学计划之外,一些开设了美学公共选修课的高校,虽说收到良好效果,但美学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美学知识教育的缺失,有些人不知美育是什么、什么是美学,以致闹出“美学是研究美国的学问”、“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笑话。因此,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是当前加强和完善大学美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应该对此发文作出明确规定,为高校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提供制度保障。
美具有无限的魅力,有着巨大的力量;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精神需要,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人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审美愉悦和享受,那是非常可悲的。梁启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5]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美化的历史。随着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不仅有着越来越高的物质需求,还有着越来越高的精神追求。审美作为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社会不断发展,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实用和审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两全其美。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生存的要求。我们走进了一个审美时代,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已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需要。今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水准的现代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使我们的生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美好。人性的完善化促进了生活的美化,生活的美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性的完善化。没有衣食住行用的物质生活,人类固然无法生存与发展,而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审美,人性的培养和提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
美学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命质量紧紧相连,与时代进退、国家兴衰密不可分。它影响审美意识,指导审美实践,把审美需要提升为一种自觉追求和自由创造,使我们充分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创造的意义,进而塑造完美的世界与健全的人生。因此,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正确区分美与丑,抑丑扬美,不断美化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做个懂美、爱美、创美的人;还有利于我们搞好专业学习和专业工作,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6-17(1).
[5]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G42
A
1006-5342(2011)11-0160-02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