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昌,姜 煜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科技处,云南昆明 650223)
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早莺争暖枝
——办好开放大学漫谈
李友昌,姜 煜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科技处,云南昆明 650223)
开放大学是通过广播电视及适合高等教育的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符合大学与专业标准的教育的一种大学。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正是这样的学校。要办好开放大学,必须得办好广播电视大学。要办好广播电视大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赋予广播电视大学本科以上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当然,办好广播电视大学不等于就办好了开放大学,因为我国还有其他形式的开放大学,但是,如果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办好,办好开放大学肯定无从谈起。
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办好;办学自主权
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以来,如何办好开放大学的各种蓝图如雨后春笋,迅速遮住了广播电视大学30年铸就的辉煌,“组建开放大学”的声浪,高调淹没了教育部在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庆典上对“广播电视大学明天更加美好”的衷心祝愿。加上有的“远教专家”关于“广播电视大学与开放大学的N种区别”的宏论,广播电视大学即便在从事了几十年广播电视教育的“老电大人”眼中也变得模糊起来。笔者偶然翻阅《辞海》“开放大学”条目,顿生“原来是水中桥”之感。
何谓开放大学?我们不妨看看新版《辞海》:“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一译‘公开大学’,运用电视、无线电广播、函授等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大学。英国最早试办,于1963年称‘广播大学’、1971年起正式定为今名。招收有自学能力的成年人,开设人文学科、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研究和技术学科等课程。采用学分制,修满一定学分,可授予学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函授、广播、电视、集体和个别辅导等。因其采用远距离的教学方法,以有限的物力和人力,培养出大量适应科学事业迅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发展较快。”这一定义,概括了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即其首先是可以授予学位的,其实现大学目标的路径主要通过函授、广播、电视、集体和个别辅导等各种技术手段合理组合,师生交互可以不受时空制约,所以能以有限的物力和人力,培养出大量适应科学事业迅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发展较快,其典范是英国开放大学,而英国开放大学曾经称作“广播大学”。
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本科、专科高等学历教育,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部队士官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开展岗位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提供教育服务的新型高等学校。
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经过30年的发展,电大教育努力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广大求学者的需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发挥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提高我国从业人员和国民素质提供各种教育服务。早在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转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教电〔1995〕3号)中就提出电大发展的总目标是“努力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在1997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发出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1999年开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更是把“开放”和“现代化”作为两大命题,极大提升了广播电视大学的综合实力,形成了体现中国远程开放大学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运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一体化运行机制,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在庆祝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广播电视大学30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英明决策,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30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播电视大学同志们的艰苦努力,广播电视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雄健步伐,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以及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不断发展壮大。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创新性地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成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军。30年来,中央电大和全国各地方电大一起,探索了适应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模式,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新路子,探索了整合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保障远程教育质量的新机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为社会特别是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仅培养的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就有720万人之多,截止2008年,全国2900万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中,有287万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占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10。所以说,电大为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中“创新性地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成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军”为广播电视大学明确定性,专门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不是开放大学还能是什么大学?纵观广播电视大学30年的发展历程,其形式和内涵都具备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实实在在的开放大学。正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所说:“广播电视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在学习形式、课程内容、技术支撑上都与之具有相同的形式和内涵而且使用‘广播电视’这一当时最先进技术手段的词语来体现电大系统的特征,与现在提出的开放大学相比,可谓虽无名而有实。因此,办好开放大学的内涵和目标便在于如何在原有电大系统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不过,其中的“虽无名而有实”有待商榷。
我们认为,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都是名,二者仅仅是命名的差异,不存在名实的关系。广播电视大学以交互手段命名,开放大学则反映办学的理念。世界上从事远程教育的大学多数以办学理念命名而叫开放大学,而以交互手段命名的叫广播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比如日本就一直叫广播大学,我国叫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大学;还有为彰显交互时空而命名的,如空中大学、远程大学,等等。这就像“青菜”和“苦菜”,从外观颜色的特征,叫“青菜”,而从其食味,则叫“苦菜”。我们断不能认为“青菜”是名,“苦菜”是实。同理,广播电视大学断不是开放大学的“名”,开放大学也不是广播电视大学之“实”,在作为学校名称的意义上,应当将“广播电视大学”“广播大学”“网络大学”“空中大学”“远程大学”“开放大学”等视为同义词。比如英国开放大学,开始叫广播大学,后来更名为开放大学,但英国皇家特许状对其“通过广播电视及适合高等教育的技术手段、函授教学、住读课程与讲习班以及其他相关方式向学生提供符合大学与专业标准的教育来实现这些目标”的界定却没有改变。而那些“广播电视大学与开放大学的N种区别”的宏论,什么其发展重点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开放程度不同、资源平台不同、服务面向不同、目标特色不同,肩负使命不同等等,所有的不同却有一个相同,就是广播电视大学低于开放大学,这无异于是“青菜”和“苦菜”之不同的忽悠。比如广播电视大学“十一五”期间形成的“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的核心价值,“始终坚持声誉和质量是生命、优质服务是根基、强化开放和系统建设的高效运行”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为职业人的教育,创设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环境,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的一系列举措,是那些比较出来的开放大学的“优势”、那些开放大学的“蓝图”都没有真正超越的。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在庆祝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希望广播电视大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认真总结30年来的办学经验,继往开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这里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显然是同义词。
既然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开放大学,要办好开放大学,当然得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当然,办好广播电视大学不等于就办好了开放大学,因为我国还有其他形式的开放大学,比如67所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但是,如果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办好,办好开放大学肯定无从谈起。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作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龙头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似乎散失了自己是开放大学的自信,忘却了教育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的嘱托,热衷于组建国家开放大学,有幸成为国家教育综合实验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各自的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捷足先登,已于2010年3月正式挂牌,被称为“5+1”模式。
教育部要求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与世界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相比,其差距不是在“广播电视”和“开放”,而是在“大学”。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中国的大学以本科为基本组成部分,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都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却至今连学士授予权都没有,基本组成部分依然是专科,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而仅是高等专科学校。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与高等教育专家王一兵说,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大学相比,“中国电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层次最低”,一语中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赋予广播电视大学本科以上办学自主权,使其能独立授予学士学位,这才是缩小“大学”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办好开放大学的前提。大学的品牌和地位只有靠学历教育才能树立,而《规划纲要》是把“办好开放大学”置于第八章继续教育之中,而不是归属于第七章高等教育,似乎开放大学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继续教育。一种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的学校,拿什么树立品牌和争取地位?即便称之为“大学”,也只会是低层次的。而且结合其中“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条文研读,会让人产生类似“老年大学”“七·二一大学”的联想。
继续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初期就开展的项目,最初叫“大学后继续教育”,后来逐渐拓展为“非学历教育”。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努力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广大求学者的需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但就是因为其学历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依然是专科,所以与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相比,就不在一个档次。而《规划纲要》办好开放大学又主要是为继续教育服务的,这样的开放大学办得再好,也仍然是低层次的。没有本科以上办学自主权,不能独立授予学士学位的学校,无论怎样命名,都不能与世界上任何开放大学相比,世界一流不过是梦想而已。
那么广播电视大学为什么不能获得本科以上办学自主权和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呢?显然是有关权力机构认为广播电视大学还不具备举办本科以上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是通过30年发展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其教育规模之大、教师阵容之强、教学资源之丰富所组成的合力尚且不具备举办本科以上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类似单打独斗的“5+1”开放大学就能具备举办本科以上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吗?因为“5+1”开放大学的功能设计中都有类似“举办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和授予相应的学位”的条款。果真如此,高等教育不也与种田一样,包产到户,一包就灵?更值得注意的是,“5+1”模式之外的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如何生存?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组成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广播电视大学生存的基石。“5+1”模式的出现,无疑是撼动了广播电视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石。
首先,如果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与已挂牌的上海开放大学一样,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那么,“两块牌子”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是同义的,只会产生“苦菜校长”兼“青菜校长”的效果;其次,如果扬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牌子,那么,剩下的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又将如何归属?是依附于“国家开放大学”,还是挂靠5省市开放大学,因为他们是没有招生自主权的,到哪里获取招生指标?这些问题,只要让广播电视大学获得本科以上办学自主权和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就不会出现。正如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杜幼文所说:“建设开放大学要以电大系统为依托,不能以牺牲电大系统为代价。电大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设开放大学不仅不能有损这个系统,而且还应加强这个系统。”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刘建生也认为:“国家开放大学应该以全国电大系统为基础来组建,否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对电大30年辛勤奋斗办学成果的否定,这将不利于整合全国电大资源并形成合力。以电大系统为依托来组建开放大学是前提和原则,省级开放大学是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深切体验,才能具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应同气连枝,共同进退,而不应单打独斗,各奔前程。
“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加珍惜电大教育资源,保持电大办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重视电大的发展,把发展电大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统筹安排,积极扶持。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电大教育的发展。”但愿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的这段讲话绕梁回荡,而不是随风而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620-621.
[3]李卫红.在庆祝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zsnews.cn/Column/2009/12/18/1309473.shtml.
[4]亓彦伟.关于组建开放大学的若干思考[A].阮智勇.我为办好开放大学建言献策[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7-9.
[5]孙福万.一艘行驶在大海上却要重建的大船[A].阮智勇.我为办好开放大学建言献策[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47-50.
[6]牛慧.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刍议[A].阮智勇.我为办好开放大学建言献策[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81-87.
[7]杨亭亭,殷双绪.国外远程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与启示[A].阮智勇.我为办好开放大学建言献策[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106-111.
[8]刘选.建设开放大学:西部电大的路径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3-8.
[9]张德明.为什么要组建上海开放大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5):3-6.
People Are Bewitched With Colorful Flower;Early Birds Gain An Advantage
——A Talk on the Running of Open University Well
LI You-chang,JIANG Yu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Kunming 650223,China)
Open University is a university that offers learners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a university through radio,television and proper technical means.Radio and TV University in China is such a school.A good running of the Open University should be based on runn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well.The running of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well is that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should be endowed with the school autonomy of offering BA degree.However,running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well does not mean to run the Open University well as there are other forms of Open University in China.I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is not run well,it will certainly be impossible to run the Open University well.
Open University;Radio and TV University;Good running;School autonomy
G 725
A
1009-9743(2011)01-0056-05
2011-01-27
李友昌(1952-),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编审。主要研究方向:训诂学;姜煜(1977-),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汉语修辞学。
(责任编辑:陈 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