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1-12-08 09:05:30范小玲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园专业

范小玲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设备处,海南海口 571100)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范小玲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设备处,海南海口 571100)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以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的建设,建立保障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养成,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幼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关系到幼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应紧密结合幼教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本文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强化实训、注重能力、突出应用”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实施等一系列环节,“分主题、模块化、多层次、递进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内容上渗透、时间上贯穿、形式上多样、空间上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保障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科学细化评估指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长效机制,以利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分主题”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层级目标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执行,当代幼教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育技能,更应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大体上,专业的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说、写、弹、唱、画、跳、做(编创、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综合教育能力则指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应具备的各种教育能力,可包括:观察分析幼儿能力、策划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组织游戏活动能力、班级组织和调控能力、创设教育环境能力、利用教育资源(家园沟通、与社区合作)能力、教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角色在新形势下的转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其以培养幼教师资人才为目标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上应具有以下总的目标要求:第一,学生能巩固掌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活跃专业思想,获得幼教改革发展信息,树立现代儿童教育观;第二,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专业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形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第三,培育爱孩子、爱幼教事业的品质和责任心,以及勤奋、细致,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脉络为:以幼儿园教师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总目标”框架下,设计可实际操作的项目主题,如幼儿观察与分析、幼儿园保育工作、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与五大领域活动、家长工作、游戏活动、环境创设等主题,并确立“分主题”的目标体系,在每个主题中贯穿学生“知、情、意、行”的学习目标和项目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由此形成实践教学“总目标—主题目标—具体项目目标”的目标体系。各目标之间关系如图:

二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模块化”多层次建构实践教学内容框架

围绕上述目标体系,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构建相应实践教学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课堂实践教学、教育见习与实习、社团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暑期社会实践等,并以项目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辐射进行。

(一)课堂教学

利用课堂渗透实践学习,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所有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设计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大纲,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注意确保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控制在15—20%左右,以精选实践内容和环节达到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理解、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并紧密结合专业学科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活动,着力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与幼儿园保教工作紧密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如已开设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师教育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环境创设活动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奥尔夫音乐教学、蒙台梭利教学法以及艺术类课程等则加大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育见习和实习

教育见习和实习强化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间的交互作用。依托实践基地,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里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除课堂训练之外,每学期安排一周集中下园时间,课余时间进行随机、分散的实践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实行全面教育实习,遵循“学科课程实践—专题周见习—毕业综合实习”的多层次螺旋上升实践模式,将集中、分散、定期、随机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教育实习结合起来,并使各种类型的基地实践相互补充,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实践教育目标。

(三)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

利用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给予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特点、发展方向不同,组建合唱团、舞蹈队、手工协会以及幼儿营养菜谱设计、幼儿文学作品创作、儿童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课外活动和社团规定时间集中训练。学校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技能竞赛和表演,从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四)技能训练与竞赛考核

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弹、唱、画、跳、说、写、做等各项技能训练和考核评价标准。艺术技能以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训练为主;专业教育技能如设计方案、说课、组织活动等训练则辅以课外作业和小组练习、集中评议等方式实施;同时,开展学生讲故事、课件制作、专业技能考证等项目的多元化训练。按各年级学习进程,利用综合实践周或每学年定期组织与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在第三学年,全面强化对毕业班的辅导和考核。

上述三、四模块的实践活动从新生入学伊始即统筹安排,在活动类型、时间、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加强计划,切实做到以各种形式全面推进、落实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通过表演、设计、展示、竞赛、考核等活动,以求全过程、全方位、多形式检验和激励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艺术类活动为例,如下表:

活动类型 开展时间 对 象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迎新生晚会 每学年第一学期国庆前夕各班级、系社团(合唱团、舞蹈队、歌队)综合文娱演出 全系声乐、器乐比赛每学年第一学期12月底(新年前夕)以班级为单位大合唱(大型)、小组表演唱、儿童剧表演(小型)、单项个人全能比赛.各类活动穿插在各学年分专题进行。全系艺术类毕业班演出 综合文娱汇报演出 全系毕业晚会毕业手工作品展每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毕业班级汇报 手工作品展出 全系集体舞蹈比赛每学年第二学期14周 全系 集体舞蹈(民族、儿童舞蹈)以班级为单位参加,以年级设奖弹唱跳艺术技能考核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各班 弹唱跳内容毕业班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5—16周加强辅导训练后考核绘画技能考核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各班 绘画内容毕业班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13—16周集中训练辅导后考核。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环节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部分,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参加各种类型的婴幼教机构和社区短期服务工作,深入了解各省、市、县幼教发展状况和幼教机构内部运转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其教育实践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立体化地构建起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如图:

三 树立全程化学习理念,“递进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

为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应在三年的专业课程中以全程化学习方式贯穿始终。为此,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实施形式等方面予以科学规划,全面落实。

(一)在专业课程方案中确定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应突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具体落实到本专业课程方案中,以每学期18周计算,三年共108周,全部教学时数约2700个学时。其中,普通实践4周;专业实践23周(教育见习5周,教育实习18周),共27周810学时,加上课内专业实践活动530学时,以保证实践教学课程比例达50%,凸显实践教学分量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核心。

(二)实践课程内容依据学科序列,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教育能力、技能要求,“递进式”安排并全程贯穿始终

实践课程从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安排,随着专业课在各年级开设,逐步增大课时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实践形式。一年级开展与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等基础理论主题相对应的专题性见习和实训活动,如通过儿童的观察与分析、幼儿保育工作等专题活动,采取观摩见习、调研考察、问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学前教育形成一定认识;二、三年级按专业学习进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专项教学技能,如在二年级开展一日活动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等主题项目活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展游戏组织、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活动,并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加深对真实教育情境的认识、理解和职业认同;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展毕业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全面参与实践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实践教学采取课堂模拟、情景教学、录像分析、行业专家实践讲座报告、教育实训、案例教学、现场观摩、调查走访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全方位认知和体验。通过上述循序渐进且规范有序的安排和组织,使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递进式”地持续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形成师范性与实践性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贯穿全程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养成序列和结构。

四 建立保障措施,加强教育实践各环节建设

多年的教学工作表明,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实践场地、基地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作基础保障,使实践教学体系能规范化落在实处。

(一)紧跟幼教改革形势,“多元化”拓展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应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投入,建设成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基地,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立有钢琴房、舞蹈厅、幼儿手工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幼儿模拟仿真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微格教室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所学应用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变为专业技能和教育智慧。随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在校外则不断扩大教育实习基地范围,从单一的公办幼儿园拓展至民办幼教机构、0-3岁早教机构、双语特色幼儿园、蒙台梭利幼儿园等多种类型学前机构,同时与教育公司联合办学,向省外拓展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和指导

通过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大纲》《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方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实习计划》《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管理制度》《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以及各学科课程实践大纲等文件,使学生的每一次实践活动和具体实训项目都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同时,加强教育实(见)习管理,做到:1.精心采点,科学布局;2.前期进行预备动员,使学生明确任务和要求;3.中期通过听评课,走访班级教师,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及时跟踪指导;4.结束后要求带队教师做好总结,对学生提交的教育实践计划、日记、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总结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全面评价和指导;5、召开教育见习或实习总结及表彰优秀实习生大会。

(三)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实现校、园、师多方共建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性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建设,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顺利运转,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1 、整合各方教师资源,培育实践教学队伍打破专业、系别、行业限制,有效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跨界组成教师团队,发挥其他专业或行业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上的指导优势,以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带动教师团队建设;建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实践教研室,从组织机构上保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针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较薄弱情况,开展“传帮带”师徒制实践指导活动,帮扶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 、加强校、园互动,打造“双师型”队伍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派高校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主动参与幼儿园教改实践和教研活动,从中吸取“养分”以充实其实践教学内涵,培养能理论、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高校优势资源,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与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校、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一批爱岗敬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幼儿园专家教师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由此融合优秀教师教育资源,把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幼儿园有机联系在一起,强化教师指导能力,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

五 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实践教学改革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态度不稳定,实践技能学习动机不强;二是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的幼儿园教育质量不均衡,使得学生实习难、职业能力准备不足;三是教育实践活动缺乏有效合作和深入引领,如教育实习组织形式较单一,多是由实习方为主安排教育实习,幼儿园被动地按校方要求进行指导,教育实习更注重操作层面,只关注几个活动的组织,实践内涵不能很好反映出幼教改革对幼儿师资培养的要求;四是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较为笼统和模糊,如评价内容不够具体明确,评价主体单一、单向,评价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量化评价等,不利于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定向指导。上述种种问题使得实践学习难免有走过场、效果不佳的弊端。因此,应进一步探索深化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广泛开展专业情意教育,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利用讲座、专家报告、观摩、宣传栏、网络教学平台等各种形式营造氛围,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打下扎实专业基础,培养职业理想。

(二)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开展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编写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力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落实各个层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与幼儿园有效合作的途径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实行学校和幼儿园双向建设,共同审订实践教学指导计划,细化各方指导职责,并探索合作互助途径,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要求幼儿园配合进行教育实践各项组织和安排;针对幼儿园工作需要及时派出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如参与环境布置、材料制作、节日活动、郊游活动组织、制作家长宣传栏、编辑亲子教育园报等,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涵,实现校、园合作双赢。

(四)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形成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长效机制

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和监控,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制度并抓落实;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学生、教师、行业机构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探讨本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检查和档案资料文件归档,做到信息反馈及时,问题处理到位,形成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应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素确定实践教学评估内容和项目,从观测指标、学习内容、指导方式、考核评定、分值权重、时间进度等方面全面细化各项评估指标,使评价更具操作性;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凡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类人员均可成为评价主体,开展教师互评、师生互评,教师评学、学生网上评教活动等,对教师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加强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指导,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手段;注重评估的过程性和多样性,使实践教学指导有的放矢,培优补差,真正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柳国梁,郑庆文,何文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胡福贞.当代英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3]徐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7).

Constructing Specific Teaching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Taking Qiongtai Teachers’College for Example

FAN Xiao-ling
(Research&Equipment Department,Qiongtai Teachers’College,Haikou 571100,China)

Specific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teaching system,rais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essential teaching link.Take kindergarten teachers’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 of construction specific teaching system,strengthens the specific teaching’s goals,contents,implementation and a link series construction,strengthens bases construction,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establishes and consummates appraisal system,promotes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Pre-school education;Practical teaching;Professional ability

G 61

A

1009-9743(2011)01-0077-06

2010-12-06

范小玲(1963-),女,汉族,海南儋州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设备处教育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指导性项目“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和课程设置的研究”(编号:Hj2007162)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于保霞)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园专业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