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关于在我省开放教育学前专业试行全程导师制的设计和构想
李凌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随着开放大学逐步提上日程,开放教育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和服务水平,成为新时期的要求。基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共有的人才培养规律,在新开学前教育专业试行全程导师制很有必要。在解析全程导师制的含义、设计思路、工作内容、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行导师制的关键问题。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全程导师制
导师制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 “导学”关系的制度,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借助该制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至今牛津大学和导师制已经密不可分。目前我们处于后大众化时期,对高等教育质的需求已经超过量的扩张。而开放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和转型,开放大学的创办将对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开放教育和导师制这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制度的结合,将成为对开放教育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1.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个别化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顾及到效率的要求,但很显然它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开放教育每个学生的内在性格、气质以及生活、工作阅历、教育知识背景的“差异性”导致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实行导师制,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性教学,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2.导师制能够解决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困难。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是工学矛盾突出,家务事繁杂,难以专心学习,稍有惰性,学习就会懈怠,特别是许多学生是在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来电大学习,寻求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因此,导师制的实行通过更有效更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采用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活动,破除学习困境。
3.导师制能够解决远程教育中师生疏离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以及心灵的温暖和抚慰。远程开放教育中师生在地理和空间上的分离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疏离。传统的“人—人”师生交流变成了“人—机-人”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依赖文本,与他们现实的生活世界只具有稀疏模糊的联系。这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孤独感,也可能使教师 “缺乏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回报感”。专业导师不仅为他们提供交流和交往的渠道,也凝聚他们的专业力量,让他们获得专业归属感。
4.实行导师制是提高质量、留住学生的重要手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新开试点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尚且未知。但从社会发展需求看该专业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我们毕业生的质量,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获得较实用的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我们不仅要招来学生,更要留住学生,并培养他们对电大的感情和认同感。学前专业专科开设有两年时间了,学前本科属于新开专业,留住我们的专科毕业生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本科生源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专业导师制在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电大的认同和情感。
5.实行全程导师制是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和地市及教学点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新开专业,人数少,组班化教学对地市和教学点来说成本高、收效低,教学组织与实施难度大。由省校统一实行专业导师制服务,既减轻了地市和教学点的负担,又能直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交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教学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个别化教学需要。开展个性化导学,有助于深化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开放教育全程专业导师制指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配备从一年级到毕业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通过现实和虚拟两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阶段专业及课程学习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培养专业素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导师采取个别谈心、网上交流、小组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其特点包括:
1.在手段运用上,坚持现实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教师的导学与学习支持服务既有传统的面授辅导和面对面交流手段,也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灵活运用虚拟课堂组织网上导学,方便学生异地自主学习,且导师有针对性地小范围导学,能使学生感受到关爱,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2.在师生关系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是我校“两导两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都有导师的指导和推动。开放教育学生与教师交流有赖学生主动,学生不主动几乎就没有学习交流。但导师制要求教师必须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导学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3.在指导内容上包括了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五大类。导师不仅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还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心理疏导以及生活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
1.个性原则。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及学习中各种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培养其专业拓展能力。
2.交往原则。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联系方式,建立专业群,地市电大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都必须加入。教师与学生必须有紧密的沟通与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密切交往,把交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增强教师导学的动力。
3.便捷原则。实施开放教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工作与家事的矛盾,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出于方便学生的目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组织实施各类教学和导学活动,方便学生学习。
4.反馈原则。导师制目的是为了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通过导学总结、个案分析,强化导学实效,不断提高导师制下对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指导、辅导及督导水平,并形成制度推广。
1.热心教书育人,具有模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2.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笃学勤勉,志存高远,具有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
3.掌握人才成长规律,从学生个性出发,指导学生选修课程;指导学生设计个人的智能知识结构体系,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达到个性化培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和解释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及各专业方向的内涵;向学生提供有关选课的规定程序和毕业要求等信息。
4.根据本专业、学科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加速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和情感支持。
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五大类。
1.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是指工作中导师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生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规划专业和职业发展,制定学习计划,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为学生长远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2.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学业辅导要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选课,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理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积极向上的愿望。我们学前专业的学生做着最重要最繁重的工作,却拿着较低的工资,他们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烦躁和困扰。帮助学生疏导工作中的不愉快和情绪上的烦躁,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感也是导师的工作内容。
5.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扰,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就在身边,实实在在。
专业导师每月至少与自己指导的学生沟通和交流2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网上实时课堂、电话沟通、QQ交流,E-mail通信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巡考、巡教机会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和交流。
在学生初入专业学习之时,导师在了解社会需求,学生专业背景、学习兴趣、特长、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
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导师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及各专业方向的内涵;向学生提供有关选课的规定程序和毕业要求、学位要求等信息。帮助他们使用专业和课程现有资源,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进行中,导师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导师可以采取上课形式,讲授专业发展或课程内容;也可以采取讲座形式,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学习心得;或者采取网上讨论形式,师生共同针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或者采取有导师指导的小组学习形式,大家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鉴于集中实践环节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困难程度,在学生学习的后期,专业导师应把精力放在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指导上,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提供指导。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和视频资源,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教给他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学业结束后的跟踪服务。以往的教育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的开放教育全程导师制服务设计的出发点则是对学生成长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通盘考虑。学生中在职人员较多,他们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而导师则是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人员,因此可以形成专业群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惑和实际问题,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实际,丰富实践知识。
导师制的制度设计想法较新,但具体实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开放教育师资尤其是专职师资的缺乏是个大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实施专业导师制,必须广开渠道,在利用校内和系统资源的基础上,跨学校、跨区域聘请导师。可以聘请与其他高校教师或者专业资深人士进行导师聘任。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往往能够吸取其他学校教育的精髓、感受本校教育的精华和不足,了解更多社会信息,较早地形成专业素养。但很显然,该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而导师的工作做得好坏,工作量和报酬如何制订,如何做好导师的激励和监督,如何形成导师的配合沟通,是实施导师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利用和依赖,是当前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导师制也不例外。全程导师制必须借助网络,建立平等互动全程开放的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开放教育全程导师制教育模式更具互动性和开放性。导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网络传媒来传播知识,利用丰富多彩的网上空间与学生开展网络讨论、网络对话等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交流和沟通手段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往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往往注重教学工作量的完成,只突出体现在“量”的方面,对“质”的关注则不够。对教师在学生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关心或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对学生教育和成长关心不够,不愿承担指导工作。这与学生的期望并不一致。调动教师做好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需要高层领导积极参与和推动的问题。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如何使广大教师积极主动担任专业导师,如何认真做好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培训工作,对导师的工作内容、应发挥的功能如何界定,对其绩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如何与教师晋级挂钩都是推行全程导师制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全程导师制的实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还处在初步设想阶段,具体实施以及实施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试图去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服务和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1]吴元君.导师制在开放教育中的尝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3).
[2]宋伟.关于本科生教育实行导师制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
[3]万金湖.开放教育导师制设计与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毛汉领.有支持开放学习过程中课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G728
A
1671-2862(2011)02-0080-03
2011-01-10
李凌云,女,硕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