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燕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0)
从“见义不为”探讨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理路
姚晓燕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0)
见义不为;见义勇为;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平;社会评价;社会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出现的见义不为道德滑坡现象,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吗?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鉴于此类现象如何维护社会公德建设,试从树立社会公平观念、正确发挥社会评价机制及完善社会补偿机制三个方面加以探析。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广泛、深刻、持久。“所谓社会公德,亦称场所道德或公共生活场所道德,指的是维护人们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确认和保障人们的“社会人”身份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既是调节社会共同生活领域内人们相互之间及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场所之间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与此相适应的个人的道德品质。”[1]在当下社会公德建设中却存在着见义不为道德缺失的现象,很多人将此类现象归结为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滑坡,道德滑坡是市场机制的带来的必然产物吗?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德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2010年02月25日合肥姚公庙菜市场光天化日小偷伤人事件,由于事发闹市,女子与小偷的激烈搏斗被很多人目击,却无人伸出援手。老汉跌倒无人敢搭救,大喊是我自己跌的。2009年2月22日一名75岁的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2]。七旬老人晕倒南京街头20分钟,无一人敢伸出援手。2009年6月2日,一位七旬老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动弹不得,可是20分钟内,周围围了一圈人却没人伸出援手,后城管队员叫来救护车送其入医院[3]。
见义勇为是指对于损害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能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对于别人的不幸,能救人之危,解人之难。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维护社会公德、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力提倡的。但在目前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很多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很多人的这种顾虑源于一种朴素的现实感受:好心却得不到好报、英雄流血又流泪。因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方急需周围人帮助时,需要周围人伸出援助之手之时,却出现很多人在旁观这类见义不为现象。社会公共生活中出现这一“怪圈”,是目前维护社会公德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有:
(一)市场经济 ——“道德滑坡”
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不太成熟的时期,所以很多人都将公共生活中出现的见义不为现象最终归结是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滑坡现象。毋庸质疑,市场经济确实存在着负面效应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见死不救等现象。因而“不能否认市场经济确实有其负面的作用,它污染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环境,使我们失去了一些传统美德包括中的优良传统。但造成“见义不为”之类“公共生活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不是所谓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损害了传统“礼仪”,而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没有被认真揭示和叙述出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创造出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新“礼仪”。[4]因而对在社会公德建设中出现的见义不为现象问题的解决,要在社会倡导公平观念,让真正讲道德的人不吃亏,让一些不讲道德、见死不救的道德冷漠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相应的惩罚。
(二)媒体的宣传 ——“好心不得好报”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存在着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一方面与媒介的宣传有关,很多见义勇为事件会得到媒介的宣传,给见义勇为的英雄带来了很多鲜花与掌声,但对于一些因见义勇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对于他们以后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却很少看到更多的追踪报道。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看到一些见义勇为者好心不得好报、英雄流血又流泪等,从而会使很多人获得一些间接经验,这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围观却不敢主动救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好人不得好报”—彭宇事件:男子称扶摔倒老太反被告,被判赔四万余元。2006年11月20日,徐女士自称被正在下公交车的彭某撞倒;彭某则称是出于善意将自个儿摔倒的徐女士扶起,并与其亲属一起送徐女士到医院,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然而事后却被徐女士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彭某赔偿40%的医疗费,计45876元[5]。这一事件给很多人的教训太深刻,无情的现实让一部分人在遇到可以伸出援助之手时却选择观望明哲保身。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英雄流血又流泪”
见义勇为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净化了社会的空气,可以形成更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于一些因见义勇为的英雄要给予更多的补偿,社会为这些英勇卖单是最合适不过了,因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实际生活中除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有些地区如广东、河北等也有,但这些基金很多要依靠社会的捐赠,对处于困境的见义勇为者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见义不为的人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见义勇为的英雄负伤后能得到及时救治,如果英雄见义勇为的行为能得到表彰,如果牺牲的英雄的家庭生活能够妥善安排,让英雄无后顾之忧的话,那么这样的英雄今后相应会越来越多的。
总之,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见义不为现象,不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公德总是以社会的道德风尚表现出来的,一个社会的公德状况总是反映该社会的道德文明和进步的基本情况,反映一个民族的道德传统和精神面貌。”[1]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对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以及我国道德的发展提出挑战。只有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公德更好的推动我国道德建设。
(一)树立社会公平观念
在社会公德建设中,如何解决见义不为这一道德滑坡现象,需要有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制度加以保障,树立社会公平观念,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正面效应发挥出来。正如钱广荣先生在其一书中所讲“关于“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倡导和推行,就需要一种介于法律和道德规范之间的伦理制度加以保障:做到了,给予表彰;违背了,予惩罚。伦理制度的职能,就是要用区别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度形式在实践上把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一种体现公平观念及其价值标准的机制。”[6]社会公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其中一部分,它的维护同样需要依靠人到自觉和良知,需要人们自觉树立社会公平观念。“对于见义勇为的公德维护,应当与对于“见义不为”的惩罚结合起来,不仅要有相关的表彰和惩罚性的伦理制度,也应探讨建立相关的可行法规。”[4]整个社会善待见义勇为者,对见义不为要给予惩罚,只有树立这种公平正义的伦理观念,才能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风尚。
(二)正确发挥社会评价机制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将是何等冷漠的一个社会?因此,要摒弃社会上那种见义不为之风,对于恶劣的见死不救行为要有相应的惩罚。媒体不但要大力表彰那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心人,同时更应该以更大的力度报道严厉惩处那些见义不为甚至出现反咬一口、诬陷好人的无良受助者。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公平观念,充分发挥媒介的社会评价机制,营造良舆论环境。“社会舆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评价的力量,也是道德建设的最为重要的“软环境”,历来以一种“无形的动力”或“无形的压力”形式引导和影响人们的心理,疏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6]只有这样在社会上才能真正树立起助人为乐的高尚之风,让见义勇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伦理观念、批露不正之风,可以破除“自扫门前雪”这种风气,有助于社会道德的提升,营造更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促进我国道德建设。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要建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机制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要让见义勇为者心寒,避免见义勇为的行为本身遭遇社会的冷遇,社会不但不给予嘉奖和肯定,更要对一些因见义勇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给予一定的补偿。只有这样,见义勇为行为才能对社会的优良风气的发扬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只有“善待”见义勇为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才会有更多勇于见义勇为的行为出现,这样才会使整个社会风气更加良好,才会改变社会公众内心向往见义勇为英雄的同时,又出于矛盾心理,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回避态度。相关部门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设立更多的见义勇为基金,最重要的是落到实处。让为社会出力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只有真正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见义勇为越来越少,见死不救越来越多的局面。否则,很多人在有能力见义勇为时却采取自保,只是观望而不愿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社会公德建设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制度,要树立社会公平观念,不让真心讲道德的人吃亏,同时鞭笞不讲道德的丑恶现象;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不要让见义勇为者心寒,避免见义勇为的行为本身遭受社会的冷遇;充分发挥社会媒介的评价机制,营造更好的社会公德氛围。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社会公德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真正成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让社会公德起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1] 钱广荣.中国道德建设通论[M]1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
[2] 宋宏俊·老汉跌倒无人敢搭救,大喊是我自己跌的[EO/OL].(2009202223)[2009206222].http://news.Sina.com.cn/s/2009202223/0712172268869.shtml.
[3] 何明,等·七旬老人晕倒南京街头20分钟,无一人敢伸出援手[EB/OL].(2009206204)[2009206222].http://news.163.com/09/0604/08/5AUTLPPS0000211229.html.
[4] 钱广荣.社会公德维护需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从“见义不为”说起[J]1道德与文明2009(6):501
[5] 曾玉燕·男子称扶摔倒老太反被告·法院判其赔四万[EB/OL].(2007209206)〔2007206222〕.http://news.sohu3.com/20070906/n251994979.html.
[6] 钱广荣.中国伦理学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
From the“Do not See the Righteousness”Analysis Public Morality Construction
YAO Xiao2ya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0,China)
pretend not to see the righteousness;do righteous deeds;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social justice,social evalua2 tion;social secur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how to treat the moral landslide phenomenon in public life?Does the market economy bring the inevitable result?What is the reason of the phenomenon ofpretending righteous is not seen in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In view of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how to maintain the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ree aspects as follows: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ocial justice,exert a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 prop2 orly and improve the soci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D64813
A
167322804(2011)052002620003
2011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