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8)
李秉德先生于2005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在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由我选编的《李秉德教育文集》终于脱稿了。睹文思人,思念之情涌动胸中,久久难以平复。
李秉德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直至晚年仍笔耕不辍。在长达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形成了数百万言的研究成果。先生的学术成果大体分布于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中至4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先生已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开始从事教育实验和各种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其间虽历经战乱和生活中的颠沛流离,仍完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得以公开发表,还有一些则遗失在战乱中。如完成于1944年的 《教育研究方法》一书,未及出版即丢失于随国立河南大学向内地的搬迁途中。二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先生既经历了回国初期满怀激情投身祖国教育事业建设的美好时光,也经历了长达20年遭受冲击迫害的痛苦岁月。尽管如此,先生仍矢志不渝,默默坚持,围绕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培养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相当的研究成果。此次选编文集,我所收集到的先生这一时期从未面世的文章、报告手稿就有数十篇。三是改革开放以来至先生去世的近30年。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先生人生和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正如先生自己所言,历经坎坷之后,终于在晚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大体上产生于这一时期,如关于语文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论、教育实验的一系列重要论著就是在这一时期陆续完成的。
2008年底,顾明远先生交给我一项任务:由我负责选编 《李秉德教育文集》,拟收入顾先生主编的 《20世纪教育名家书系》第一辑,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系第一辑拟收录的王焕勋、王承绪、刘佛年、朱智贤、张敷荣、李秉德、陈元晖、高觉敷、滕大春等九位教育名家,都是为我国教育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教育家。编辑出版这一书系,称得上是一件弘扬传统、泽被后世的功德无量的学术盛事。顾先生作为享誉国内外教育界的教育大家,主编这套书系时没考虑先出自己的文集,而是首先推出九位老一辈教育家文集,并亲自一一安排落实选编工作。顾先生的高风亮节、大家风范,令我们作晚辈的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
接受任务后,我即着手文集资料的收集和选编工作。李秉德先生一生著述甚多,除公开出版发表的论著外,还有一些过去存留下来未发表过的研究手稿和讲稿。此外,教育科学出版社于1997年、2005年先后出版过 《李秉德教育文选》和 《李秉德文集》。这两本集子已选编了先生各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稿百余篇,出版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在书店和售书网上仍长销不衰。由此,新的文集究竟收录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编出一本既有代表性,又与前两本文集不过多重复、有新意的集子,是我此次选编时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系统收集整理先生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稿及相关文献,最后确定从四个方面选文编辑本文集:一是前两本文集中未重复收录,又有一定代表性的重要文章。这样的文章大致选录了21篇。二是前两本文集未收录过的先生正式出版的专著。如先生 1980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一书此次作了全文收录。三是过去从未公开发表,也未收入过前两本文集的文稿。经多方努力,在先生家人及王嘉毅学友的帮助下,我十分幸运地收集到了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留下来的未发表过的六七十篇论文、研究报告、随笔、学术演讲稿。这批文稿的成稿时间上自20世纪50年代初,下至90年代末,其中不少文稿的纸张已发黄变脆,有些文稿已散失部分内容成为残稿,十分可惜。另外,还有些早期的稿子是先生用毛笔工整地写在竖行的宣纸上的,字体古朴端庄,令人赞叹不已。作为弟子,捧读先生的这部分手稿,心情常常格外激动,思绪也禁不住一次次飘向过去,定格在与先生相处的难忘时光……经认真校阅、审读、补正,从中选定了34篇收入文集。这部分文稿都是首次面世,也是构成本文集的主体部分。四是学术界有关先生的一些评介文章和友人、学生的追忆文字。全书根据选文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最后以先生的主要学术论述和生平大事年表作为附录。
选编文稿的这段时间,正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最繁忙的阶段。由于我本人参与了纲要制定的相关工作并承担了不少具体任务,因此文集的选编工作只能见缝插针、时断时续地进行,完稿时间也拖延了不少。好在这两项工作现在都要圆满结束了。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始终关注国家的教育改革。如今规划纲要即将颁布,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先生如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了。
最后,要衷心感谢先生家人及西北师大校长王嘉毅、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学友对这一工作的大力支持。郝志军学友帮我做了大量具体编务工作,并编写了附录全部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李东同志和孙袁华同志对手稿的录入、校阅工作给予了宝贵的支持。文集的前言参阅了郭戈学友等撰写的先生传记及相关文章。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