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述评

2011-08-15 00:46:05郭雄伟
当代学前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公平幼儿

郭雄伟

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述评

郭雄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整理了 2000年至 2009年10年间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等期刊上有关学前教育公平的文章,总结了这十年间对学前教育公平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供探讨。

学前教育;公平;述评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1](P1)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与转型,由于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逐步凸显出来。一些弱势地区的学前三年入园率得不到保障,许多儿童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一些特殊儿童更是被学前教育机构拒之门外。同时,公共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国家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向公立园和重点园倾斜,这种机制让优质幼儿园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打击了普通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学质量的积极性。作为教育起点的学前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阶段,本文总结了 2000至 2009年 1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供探讨。

一、关于学前教育公平社会关注程度的研究

朱家雄认为如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兼而有之,一直被作为教育的基本诉求,也历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这在学前教育领域内也不例外。[2]虞永平强调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起始阶段。人的素质的培养是从生命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作为一项为儿童成长和社会发展造福的事业,学前教育亟待科学发展、均衡发展。[3]朱宗顺指出学前教育被排除在教育公平的蓝图之外,并且从域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很高的回报率,对于从儿童早期就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以确保公平的进入此后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可以说,学前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公平的起点。

二、关于学前教育公平研究视角的研究

第一,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建立弱势群体保障制度,通过对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来打破学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5]第二,法学的角度。余雅风认为我国应从公民的平等权出发,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保障基本学前教育条件投入的责任,明确其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监督义务,建立内容全面、系统协调、义务与法律责任相统一的学前教育法律体系。[6]第三,政策学角度。蔡迎旗和冯晓霞运用公平理论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中的公平取向,以及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探讨了这些不公平现象背后的社会制约因素和幼儿教育自身的原因,进而从政策学的角度提出了改善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公平状况的建议。[7]

三、关于学前教育公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宏观层面的考虑,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如地区和城乡差异、园与园之间处境殊异;制度层面,如不同类型的教师同工不同酬、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机会不足等;政策与实施层面,如学前教育在教育供给链条中的待遇不公。从微观层面考虑,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师资力量,教授内容等。例如有人以美国教育学者柯尔曼所提出的关于教育公平概念架构为基础,从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过程三方面来分析我们当前幼儿教育公平问题。[8]

四、关于学前教育公平实现途径的研究

在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也有微观层面的探索,还有过程层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来确保学前教育公平

学者庞丽娟通过对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的分析,总结了台湾地区通过立法保障并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大陆地区学前教育立法质量、改善学前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1)完善教育立法,依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2)强化各级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责任。(3)加大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为适龄儿童提供普及和优质的早期教育。(4)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9]

(二)改革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

赵海慧认为改革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是理顺投入机制,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配与财权的不相匹配问题。其次是在目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弱势群体。[10]徐雨虹也认为政府不应该再人为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投入差距,如果听任这种差距日益扩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导致社会成员发展潜能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5]政府必须充分关注和支持处境不利的弱势幼儿的教育。如城市中的薄弱幼儿园,偏僻贫穷地区的农村幼儿教育,留守幼儿教育,缺陷幼儿的教育等。政府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幼儿,适时发放幼儿教育券、实行教育减免制度等。

(三)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教育公平首先是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要确保高质量、充足的学前教育供给,确保学前教育公平、有序、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朱宗顺通过分析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指出目前加大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正当其时。[11]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应该将学前教育经费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例至少提高至 5%,这是确保学前教育处于公平体制地位的基线。

(四)学前课程上的差别对待

朱家雄指出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只是教育公平的外在形态,教育公平的独特性还在于承认受教育对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公平的教育应该正视这种差异而进行有差别的因材施教。因此,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学生都能进入学校并接受同样的课程,而应理解成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让他们接受适合他们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2]比如,教师在课前应对课程目标进行仔细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作为组织框架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所教的内容尽可能地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而不仅仅注重一种或几种智能;教师通过调动各种智能活动在教学中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差异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教育。[12]总之,要达到上面的目的,幼儿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在教育和评价幼儿的态度和行为上,应当平等、无私,对待不同出身、不同个性的幼儿都应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个幼儿。

(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有人以义务教育的延伸问题为突破口,在探讨分析学前教育价值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阶段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推进学前教育的义务化进程是解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障碍的必然性选择之一。[13]将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使义务教育从幼儿教育开始就做成为一个有助于个体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问题在于我们一般认为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免费加强迫,西方国家的做法是学前教育免费的多,强迫的少。美国、韩国等国家学前一年教育均已免费,但不强迫。因此,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时,更适合的说法应该是免费教育。我们也可以像英美等国一样,让最需要学前教育的人群最先享受免费的学前一年教育。

(六)完善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聘用制度,提高教师待遇

我国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当前我国各地幼儿教师的薪酬大都少于当地的小学教师,转档案落户的机会更是少于小学教师。另外,必须严格执行幼师的聘用和继续培训制度,以保证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的学历要逐步过渡到大专以上,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制定本地幼儿教师的轮训计划,将各幼儿园执行教师培训计划的情况与幼儿园的分类定级、检查评比联系起来,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7]

五、对现有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总结

(一)现有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特点

第一,以教育公平为大背景,在此之下来研究学前教育公平。朱家雄、朱宗顺、谷红斌在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对学前教育公平进行了研究,呼吁我们重视学前教育的公平。

第二,能够紧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邵小佩认为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她在文中列举了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探讨了这些不公平现象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当前幼儿教育公平状况的几点建议。[8]赵海慧认为幼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结构迅速变化,社会转型加速,打破市场与教育公平之间的二律背反,调控教育市场失灵,追求教育公平正在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伦理诉求。[10]

第三,注重对国外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介绍。庞丽娟等人通过对印度学前教育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研究,归纳出印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与政策的主要特点,认为对我国通过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具有借鉴意义。夏靖等人通过对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及相关法律的分析,对我国大陆地区依法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四,研究方法以理论探讨为主。研究者多从教育公平的大背景出发来研究学前教育公平,同时在研究视角上也注重多元化。

(二)现有学前教育公平研究呈现出的不足

第一,学前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导致学前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除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践层面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观念层面上我们对学前教育公平的认识不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姚伟着重从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与探讨了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14]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我国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者进行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

第二,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从理论的角度去探讨,多宏观,少微观。研究者多从教育公平的大背景出发,从经济学、法学、政策学等视角探讨学前教育公平,较少从实践、实证的角度去研究。

第三,研究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幼儿教育公平的成果较少。农村幼儿和特殊幼儿在学前教育中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学前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都遭受了最大的不公平,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较为突出的是李涛的《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15]

总之,自 200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研究视角上呈现多元化,也能够紧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者对实现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也提出了多种途径,学前教育公平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薄弱,研究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对弱势群体幼儿的公平关注不够,这些还有待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不懈努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家雄,张 婕.教育公平——一个不容回避的学前教育问题[J].教育导刊,2006,(2):4-6.

[3]虞永平.学前教育亟待科学发展、均衡发展 [J].人民教育,2008,(11):25.

[4]朱宗顺.教育公平应从重视学前教育开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23.

[5]徐雨虹,陈淑华.从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占有者的构成看学前教育的公平性[J].幼儿教育,2007,(4):22-24.

[6]余雅风.从平等权视角看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J].学前教育研究,2008,(7):7.

[7]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04,(2):33-36.

[8]邵小佩.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幼儿教育公平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9,(1):38-40.

[9]夏 靖,庞丽娟,沙 莉.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 [J].教育科学,2009,(5):75.

[10]赵海慧.社会转型期幼儿教育公平问题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6,(7):9-10.

[11]朱宗顺.寻找教育公平的起点——从“重视学前教育”开始[J].当代社科视野,2008,(1):19.

[12]周 燕,余文蕙.学前教育公平理论探析 [J].教育导刊,2008,(9):7.

[13]郑益乐.学前义务教育势在必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8):23.

[14]姚 伟,邢春娥.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5.

[15]李 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41.

G610

A

1672-0768(2011)01-53-03

2011-01-13

郭雄伟 (1981-),男,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 乐)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公平幼儿
不公平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公平比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