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植嘉木 夕拾甘果
——张建国诗歌《夕拾集》读后枝谈

2011-08-15 00:50杨铁钢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张建国言志赏石

杨铁钢

(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朝植嘉木 夕拾甘果
——张建国诗歌《夕拾集》读后枝谈

杨铁钢

(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夕拾集》是张建国近期出版的诗歌集,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作品创作的时间跨度大;二是作品表现的内容丰富;三是言志与悟道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四是作品形式多样。

张建国;诗歌;枝谈

张建国的《夕拾集》赏读一过,印象是鲜明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综括起来有如下四点可述。

第一,作品创作的时间跨度大。从1964年至2011年,凡47年。说明建国对诗歌的爱好与创作起步早,持续久。

第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丰富。从大处着眼,可分表现外部世界与抒发内在情思两大类。表现外部世界的作品多在《上编:激情岁月(1964—1979)》中见出。在1964年至1979年这十五年里,建国个人由少年成长为青年;在这十五年里,我们的祖国走过了由治到乱、由大乱到大治的历史大动荡、大轮回。个体对社会而言永远是渺小的,更何况建国“这一个”个体又处在由幼小向成熟转化的过程中,恰逢如此的社会历史大动荡、大轮回。建国的可贵就在于他伴随着时代大潮的起落,而不泯一己的纯真和不弃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这其中当然不免有血泪与苦痛,但他所铭记于怀的却只有花朵与欢笑。这恰如行于悬崖边或趴在井台上观天望景的孩子,无畏无忧,只求前行求索。这固然是天真所至,而也唯有如此的天真,才使成人——“成熟”的人们所不及,甚至所欣羡。也唯有以如此的天真所记录下的“观天望景”的感受之作——《战斗号角》、《劳动歌谣》、《青春吟哦》,才为今天的我们真切地保留下了长达十五年间的历史风云的片断、社会变迁的信息:“反帝反修、文化大革命造反夺权、珍宝岛事件、九大、上山下乡、学大庆、学大寨、周毛逝世、粉碎‘四人帮’”(《夕拾集·自序》)。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读到了建国如上的诗作,也许有的会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这是珍视历史的反映;也许有的会掩卷沉思,甚至会伴有发自内心的阵痛,这也恰是作品真实品格的感染力发挥效能的表现;也许还有的会弃卷而起,连连说幼稚、可笑。对前两者的表现,我是尊重的,因为只有如此的表现者多起来,历史才不会断裂,社会才可能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最怕的是第三种表现,因为如此表现的人多起来,社会必然增多事后诸葛亮,而这等人一多起来,历史便有了断裂之虞,社会的进步也因此要大打折扣。凭心而论,《夕拾集》的《上编:激情岁月(1964—1979)》的史学、社会学价值远大于和高于文学、诗意的价值,但整部的《夕拾集》也正赖此而获得了深度与广度。

第三,抒怀言志与体物悟道两类主题作品最具感染力。《夕拾集》中,抒发内在情思之作多见于《下编:开放年代(1980—2011)》,下编由“油城放歌”、“人生况味”、“随感断想”、“中外游纪”、“赏石悟道”五小辑组成,此类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结合也日趋完善。这既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体现出作者努力的付出。

诗言志,是诗歌尤其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从《诗经》至今,代有名家杰作涌出,绵绵不绝,蔚为大观。诗言志,就是诗人要通过诗歌的形式真诚地表达出自我的情怀志趣。其审美效能是读者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怀志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受其高尚的情怀志趣的感染激励而促进自我人格人生的完善;再一方面,那些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的言志之作,在给读者上述两方面收获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获取诗艺美的享受。作者最早的两首言志诗出现在《夕拾集》上编,按创作的时间排列是《自警》与《生日感怀》。《自警》表现了对于人生、社会的认知是“路尽崎岖”、世多难事,因此为人处事要“谨慎”、“三思”,“集思广益/莫过自信”。虽是言志之作,却也折射出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艰难时世和人生的艰难;二十岁的作者的早熟及对社会人生体悟的深刻。《生日感怀》表达的是珍惜时间、青春,刻苦学习,努力追求,争取做一个“一专多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虽是青春誓言式的表白,但可贵的在其人生目标确定的高远。作者言志诗大量地存于《夕拾集》下编:《〈乐道集〉付梓感怀》、《泉石书屋铭》、《五十感怀》、《五十初度》、《自慰》、《自嘲》、《自弃》、《重阳》、《忆徐勤》、《珍珠婚》、《活个好心情》、《致〈笑脸〉歌者》、《快乐之歌》、《觉悟》等都是代表性的作品。从中我们了解到建国玩物怡情蓄志,辛苦向学、安贫乐道,不惧岁增、雄心不减,以安宁《自慰》、以少欲《自嘲》、以不惑又痴《自弃》,乐学前贤,视平安为福,以阳光心态笑对人生,以人间正道为追求自我幸福的唯一准则等诸多人格品质与人生追求。作者如上的表白和他实际的人生际遇状态,都证明着他有贤人的情怀、君子的志趣、智者的品格。唯其如此,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所为多多,所获多多。观其人,读其诗,两相印证,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作者做人是真诚的,做诗也是真诚的;人定其诗,诗如其人。这是为人之大道,也是为诗之坦途。

作者长期从事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有着深厚的哲学修养与气质,《乐道集》是最好的证明。这种修养与气质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诗歌创作中来,由此使作者能在观物时悟道,察世时识理,发而为诗便多为体物明道、事理兼备之作。此类以《断想六则》与46首《赏石悟道》最具代表性。《断想六则》以最简洁精练的形式,形象精准地描画揭示出了宇宙自然的规律法则,使读者一下子就能认同和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大宇宙、人生小世界;地球是圆的;时间是相对的等诸多深奥抽象的哲学命题与公理。

作者是收藏家,钱币、印章、字画无不涉猎。但相比而言,还是以收藏、品鉴奇石为最,也因此自号石痴,命其宅舍为泉石书屋。46首《赏石悟道》之作,用整齐简短的形式,记述了寻石之苦、得石之喜、藏石之富、赏石之乐、品石之趣,给读者以丰富的自然奇石的知识。更通过自身的体认,使读者领悟到蕴藏于寻石、得石、藏石、赏石、品石之中的丰富而深刻的自然之理、人生之道。人们为什么酷爱藏石?是因为石有美妙、雅致、淳朴、豁达、持重、坚强、神奇、长久等品质;人所以酷爱藏石,是因为人要借此通过学习修炼使自我具备如石般的诸多美好品质。因此,对有水准的藏石家而言,寻石、得石、藏石、赏石、品石,正是其人生历练的功课,而绝非玩物丧志的沉迷。这是《爱石歌》给我们的启示。小石子藏于大世界;一个小石子还可以再分化,于是,作者《读灵璧对石》就读出了“是一分为二/亦合二为一”的宇宙玄机;《咏虫珀》则于虫与珀的变迁中揭示出福祸相依的关系。至于《题褶皱石》、《题火山气锥石》等作,又于观物析理的同时,循物我同一的境界,以物比附人与人生,更见谐趣和韵致。

无论是直抒胸臆的言志之诗,还是借物呈现的哲理之篇,都体现了作者克己之严,观物之精,察世之详。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内在修炼才形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同样丰富的外在世界对接,才能碰撞出多姿多彩的心灵火花。将这内在的、精神的、无形的火花用笔纸、文字物化、外显,就产生出了作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歌。从中,读者所获取到的也就绝不仅仅限于诗美的欣赏了,还应该有对历史、社会、人生乃至自然、宇宙等诸多领域的认知与体悟。也只有如此地赏读《夕拾集》,我们才能更深入准确地评判《夕拾集》的价值及诗人的人格与人生。

第四,《夕拾集》与它所表现的内容丰富相谐,是它表达形式的多样。其中有古体,有自由体;有儿歌,有歌谣,有歌词,还有寓言诗,如《树和小鸟》。这证明了作者在诗歌创作求索的道路上涉猎的广泛,付出的巨大。诚如作者在《夕拾集·自序》中所说:“从上小学至今,我一直喜欢诗歌,从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到革命烈士诗抄和新民歌,从贺敬之、臧克家到李瑛、雁翼、郭小川的诗歌,我都爱不释手”。也正因为做出了如此的努力,所以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还有两点为证:

一是活化古人古作,翻成自家新作。如《收藏》叙写寻宝收藏的艰辛,结尾的“问君为何不知愁/恰似青山无阻水东流”,语意诗情一百八十度大翻转,新意顿出,出人所料,拍案叫绝!《沈园感怀(二首)》、《题幽兰石〈群山〉》仿写苏轼《题西林壁》等也都如此。

二是汲取今人精神,炼就自家筋骨。《大庆连着大寨》中,激荡着贺敬之的神气;《内心问答》里,流淌着郭小川的血脉。然而它们又分明不是贺敬之、郭小川,而是学艺多家成自家的作者和他的诗。

《夕拾集》读过了,所得的感想也谈了四点,该收笔了。似意犹未尽。还说什么呢?对,是期盼与祝愿:期盼作者乘着《夕拾集》结集出版的良机佳时,在诗歌创作的大道上大踏步地走下去,并在精选诗歌形式上做出新努力;祝愿作者在多体并举基础上,力争使创作质量协调共进,佳作迭出,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王乐群〕

I207.22

A

1002-2341(2011)03-0154-02

2011-04-27

杨铁钢(1958-),男,黑龙江宾县人,党委书记、教授,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张建国言志赏石
言志为本
复数热点题型浅析
当老规矩遇上新一代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