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琴
腹泻,中医亦称泄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排水样便甚至含有脓血,24小时排便量常超过300毫升。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慢性腹泻。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男女皆可患,老年人由于机能衰退,患病常易发生腹泻。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科门诊慢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49岁,平均32.1岁;病程1~5年,平均2.01年;腹泻次数每日2、3次至7、8次不等,于生冷油腻饮食及受凉后加重,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证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2.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查明腹泻病因,然后有效地治疗之,如细菌引起者,应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胃酸缺乏引起者,应补充胃酸等。
(2)对症治疗 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及时补液纠正之,常用的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乳酸钠-生理盐水溶液,每100毫升液体中加入氯化钾2~3克,静脉滴注;止泻药可用:次碳酸铋1~2克,每日3~4次口服,氢氧化铝凝胶10~20毫升,每日3~4次口服,复方樟脑酊3~5毫升,每日3次口服;有腹痛者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0.3毫克或普鲁苯辛15毫克,每日3~4次口服。
(3)中医辨证论治急性腹泻以外感寒湿、湿热内蕴、内伤饮食多见,慢性腹泻以脾虚、肾虚、肝脾不调为多。外感寒湿,表现为腹泻清稀如水、肠鸣腹痛、甚或恶寒发热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0克、大腹皮15克、紫苏10克、云苓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白芷6克、半夏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以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湿热内蕴,表现为腹痛腹泻、泻下急迫、色黄热臭、甚或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可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车前子15克、滑石15克、甘草6克,下痢赤白脓血加白头翁15克)以清热利湿,凉血止痢;内伤饮食,表现为肠鸣腹痛、便臭如败卵、嗳腐酸臭、脘腹胀满者,可选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5克、茯苓10克、山楂15克、莱菔子15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连翘15克、谷、麦芽各15克)以消食导滞;脾胃虚弱,表现为腹泻反复发作、神疲乏力、纳呆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30克、云苓10克、白术10克、扁豆10克、陈皮15克、山药15克、莲子15克、砂仁6克、苡米30克、炙甘草6克、黄芪15克)以健脾益气;肾阳虚弱,表现为黎明前脐腹疼痛腹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者,可选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0克、肉蔻霜6克、吴茱萸6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炮姜10克)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肝脾不调,表现为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情志不遂时加重、胁肋胀痛者,可选用痛泻要方加减(陈皮10克、白芍12克、防风6克、白术10克、柴胡6克、枳壳10克、甘草5克)以疏肝调脾。
(4)保健食疗 老年性急、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炎,服马齿苋粥有效,方法为:取干马齿苋30克(鲜者60克),洗净切碎,红糖适量,粳米50克,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化汤稠,每日2次,温热服食;老年脾胃虚弱,便溏久泻者,可自制山药粥服用,方法为:山药去皮切片,每次50克,糯米50克,加砂糖适量,同置砂锅内,用文火煮至粥开汤稠,表面有粥油为度,可长期早晚温热服食;老年慢性脾虚泄泻、痢疾,可服用葛根粉粥,方法为:葛根切片,水磨澄取淀粉,每次取葛根粉30克,加粳米50克,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至米花粥稠,时时温服;久泻脾肾亏虚者,可用胡桃肉20克,每日2次嚼服,有益肾健脾止泻之功。
本组共60例,临床痊愈27例,占44.83%;显效17 例,占27.58%;有效9 例,占15.52%;无效7 例,占 12.07%;总有效率 87.93%。
腹泻的临床表现除大便次数增多,解水样便或脓血便外,随着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伴随症状。急性腹泻常由肠道感染、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等引起,表现为起病急、病程短、腹泻次数频繁、一昼夜排便次数可在10次以上,排水样便,细菌性痢疾可排脓血样便,且便意频繁,有里急后重感。脐周或右下腹疼痛,肠鸣音亢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有的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有的有明显诱因,如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时可诱发。每天排便几次的慢性腹泻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肠道激惹综合征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见于溃疡性肠结核、结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憩室炎等。肠道激惹综合征表现为清晨或餐后发生腹泻,大便有时干结如"羊屎",带粘液而无脓血,随后又可发生腹泻,常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转移时症状可消除。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引起的腹泻病程一般不超过二年,形体日渐消瘦,后期出现恶病质,直肠癌于肛肠指诊时常可触及坚硬不移的结节状肿块,指套可染有血迹,老年慢性腹泻尤需注意此类疾病[1-2]。
一般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脾虚湿阻是发病的关键。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暴饮暴食;或劳倦过度,情绪不畅,忧思伤脾;或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阳气,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遂成泄泻[3]。本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平补脾胃之气,配以苡仁、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止泻;加砂仁之辛温芳香醒脾,行气和中,开胃消食、温脾止泻;木香行气调中,温中止泻,兼止痛作用;吴茱萸暖脾胃、散寒除湿,加炮姜增强温中止痛;苍术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陈皮理气健脾,与茯苓、白术三者配合以补脾胃运化之不足,以治其本;肉桂温补脾肾,又配以木香、厚朴行脾胃、大肠滞气,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现代研究证实,陈皮、白术、茯苓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白术能增加胃肠消化液分泌,合山药可缓解胃肠痉挛,恢复其其正常蠕动③。诸药配合,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奏补气健脾、燥湿止泻之功。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
3 胡竹元,次灵会.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脾虚型腹泻8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