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和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5 00:54于春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年23期
关键词:氯沙坦贝沙坦血尿酸

于春杰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如血糖控制不佳会引发心、脑、肾、眼、足等多部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上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DN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DN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可以延缓肾病发展的进程,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延缓早期DN大量蛋白尿的发生和肾脏纤维化,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临床上常用的ARB药物只要为氯沙坦和厄贝沙坦,笔者对两者治疗早期DN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现介绍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7月我科收治的早期DN患者共80例,诊断标准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Mogensen的DN分期标准: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300mg,排除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等引起的尿蛋白增加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ARB药物过敏以及治疗前1月内曾应用过ACEI或ARB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和厄贝沙坦组各40例。氯沙坦组男2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35:1;年龄37 ~81 岁,平均53.5 ±18.4岁;病程5~13年,平均6.8±3.2年。氯沙坦组男2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40~83岁,平均55.8±19.2 岁;病程5 ~11 年,平均6.3 ±2.8年。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尿蛋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所有纳入患者入院后给予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调节血糖(口服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血压、血脂等对症治疗,配合适当的运动疗法。氯沙坦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沙坦(科素亚)50~100mg/d(已在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停药1周),每日晨起口服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12周为1疗程。厄贝沙坦组加用厄贝沙坦(安博维)150~300mg,每日晨起口服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12周为1疗程。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肾功能(BUN、SCr)和血尿酸情况。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α=0.05。

结 果

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SBP和DBP与厄贝沙坦组比较效果相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

2.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血尿酸情况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

3.不良反应事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咳嗽,将药物减量后咳嗽症状改善,均顺利完成本研究,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讨 论

科素亚是为非肽类衍生物,是一种选择性的、可逆性的以及竞争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口服吸收后在肝脏产生具有药物活性的代谢物E3174,与AT1结合,从而阻断了 AgⅡ与 AT1的结合,使其不能发挥收缩血管的生物活性作用,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研究还证实科素亚能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抑制肾组织一氧化氮释放,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通透性,从而减少尿蛋白及尿蛋白排泄对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明显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稳定[2-4]。此外,科素亚可作用于近端肾小管第三段,通过减少近端肾小管第三段对尿酸的重息肉,增加尿酸的排泄,产生降低血尿酸的作用[5]。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能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受体(AT1),对 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8500倍,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但对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无抑制作用。本研究中采用氯沙坦和科素亚治疗早期DN患者各40例,其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科素亚和安博维在改善早期DN患者血糖、血压、尿蛋白、肾功能效果相当。但是对于伴有血尿酸患者,优先选用科素亚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

1 庄红梅.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132 -133.

2 晁莉.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5 -16.

3 黄桥林.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649 -2650.

4 刘廷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J].临床医学,2011,31(3):75-76.

5 周毅.科素亚对血尿酸水平影响的观察[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6(8):700.

猜你喜欢
氯沙坦贝沙坦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