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君沈艳娟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大学英语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各高校对该课程的设置不完全相同。基本上该课程开设时长为1-2年,主要采用纸质版教材,主要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书面语的输入。经过专家学者的精心策划和审慎编排,纸质版教材能很好地满足语言学习者的基本学习需求。但时效性差、内容乏善可陈和与现实严重脱节等缺点导致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抱怨不断。他们普遍认为教材在阅读和词汇的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切实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帮助不大。而且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过度关注致使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阶段,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后四级”时期的课程设置不完善,学习者主观想学但却无课可上,造成了学习“断线”的局面。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设计,《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根据《要求》的精神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很多高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大学英语选修课,如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英语演讲与辩论等,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学术发展拓宽渠道。
近年来美国电视剧(简称美剧)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经典美剧Friends甚至成为很多高中或大学听说课程的教材。美剧与英文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将中英文字幕、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的特征。作为文化载体,它们不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也为学习者展现了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李灵芝2001)。与英文电影相比较,美剧有其独特的魅力。一般美剧以24集为一季,每集持续时间为20-45分钟。有的美剧故事情节连贯,如Prison Break,Hero,Lost,有的故事情节独立,如Friends,The Big Bang Theory。较之持续时间至少为90分钟的英文电影,故事情节独立的美剧的独有特点使其更适合作为课堂语言输入材料。以Friends为例,全剧共10季,237集,每集约20分钟。故事主要描述了6个朋友10年来的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将朋友间的友谊、苦恼、爱情和工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情节搞笑的Friends不仅为学习者带来欢笑,同时也为学习者献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以Friends中不同人物的婚礼仪式为例,学习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东西方婚礼文化的不同,包括婚礼举办的地点、婚礼司仪、婚礼誓词等。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习俗也在剧情中得到了体现。同时Friends中的生活小故事也会引起学习者对生活的思考。比如,第9季第6集The Male Nanny是一个关于男性求保姆一职的故事,反映了职场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职业偏见这一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教师播发剧集,讲解内容,分析原因,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个话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运用技能、英语学习策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夏纪梅 2005)。Mclare(1998:175)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生活的特定方式,是理解他们的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方式”。西方文化渗透于某些美剧故事中,无处不在。美剧为实现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大学英语选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可以被大致划分为三类: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类、语言与文化类。美剧赏析属于语言与文化类选修课,旨在从运用中学习语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自己教授的144个学生中的调查发现80%的学生对美剧赏析课的开设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种选修课有趣,既可以观看最新的美剧,又可以练听力和口语,还可以学到一些文化知识。该学年第二学期笔者开设了两个讲台的美剧赏析选修课,每个讲台一周一次课(90分钟)。开设美剧赏析课前,笔者收集了大量美剧资料,通过整理和观看,笔者初选Friends,The Big Bang Theory,The Simpsons,Lost四部美剧为课堂用材。第一节课笔者对与美剧相关的知识做了详细的解释,包括美剧术语、美国主要电视台、近几年流行美剧的简介等,然后学生对笔者初选的美剧进行试看。试看后大部分学生反映The Simpsons的语速过快,严重影响了他们理解。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笔者认为这部美剧不适合课堂教学,推荐学生课后观看。学生对其他三部美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笔者对Lost的授课时间仅有三周,课堂活动主要包括词汇学习、听力测试、剧情猜测、配音等。该剧发音清晰,故事情节连贯,充满悬疑,学生对该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此剧故事情节连贯,必须从第一集开始讲授,另外其中小部分同学已经观看过此片,他们对着重故事悬念的Lost的二次观看表示厌烦,所以笔者对该剧只讲授了3个周,课堂教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如何利用此类美剧提高英语综合运用技能。Friends和The Big Bang Theory成为课堂主要教材。
Friends堪称美剧中的经典,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观看过此剧,但观看完10季的学生寥寥无几。根据此剧的特点,笔者设定了主题故事教学计划,即围绕wedding,adoption,donation,job interview,the male nanny等不同主题,对不同季、不同集的视频进行剪辑、合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加强学生语言的输入和对文化的理解。除了单词听写、配音、复述、回答问题、翻译等传统课堂活动,笔者设计了重塑故事课堂活动。以第9季第2集为例,Joey和Ross在咖啡店相遇,因被误会对Rachael求婚Joey向Ross道歉。观看影片后,笔者要求学生重现故事情节,但可以自创台词。这样的活动既可让学生从原片中学到了语言知识,如duck作为动词的解释,也可让他们了解美国文化中如何用手势表示引用别人的话语,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际能力。
The Big Bang Theory是CBS电视台从2007年9月开始播放的美剧,迄今已播放到第四季。此剧讲述的是四个天才科学家和一个漂亮的餐馆女服务员之间的故事。每集大约20分钟左右,故事独立,可以单独播放。此剧播放时间短,因此新鲜感指数很高。年轻活泼的角色和幽默风趣的对话使这部剧很快就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剧中Shelton角色。但此剧对话中涉及到了很多科技词汇,这成为妨碍很多学生听力理解的绊脚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播放剧集前会对对话中涉及到的较难但生活中会用到的词汇做简单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在观看过程中这些词汇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笔者为此剧设计的课堂活动与Friends的课堂活动相似,但加大了词汇、词组和俚语的输入。笔者要求学生运用从影片中习得的词汇、词组或俚语编故事,切实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因为剧中的一个角色来自印度,所以此剧也加深了学生对印度某些文化的理解,例如关于印度arranged marriage文化。
学期末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关于美剧赏析课收获的问卷调查。选修此课的94名学生中,83%的学生认为收获大。95%的学生会继续通过观看美剧学习英语。87%的学生认为此课提高了他对英语的兴趣。75%的同学认为他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84%的学生认为此课加深了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从这个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该选修课的设置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西方文化和提高听说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授课选修课《美剧赏析》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普遍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此课,或者误认为该选修课相对容易获得高分,因为学习主动性教差,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强调了无故缺席对他们成绩的影响,但部分同学仍我行我素,无故缺课,而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必修课上很少发生。另外,选修课缺少质量较好的固定教材,授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搜集难度适中、影像效果好的视频资料,并通过反复观看、整理、归纳,熟知剧情内容后才能确定教授重点和教授目的,完成适用的音频剪辑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而开设同一门选修课的教师比较少,各自为战,难组成教学小组,互相帮助,高质量地完成备课任务,所以教师备课压力大。
大学英语必修课与选修课是相辅相成的,且选修课更符合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个性化学习。为了加强选修课的开设质量,英语教师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总结经验,促进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使学生能真正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
Mclare,P.(1998).Life in schools: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M].New York:Longman.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灵芝(2010).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以英文电影赏析课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
夏纪梅(2005).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J].外国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