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与舞蹈教育的结合与运用

2011-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者心理学舞蹈

苗 燕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舞蹈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浅谈心理学与舞蹈教育的结合与运用

苗 燕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舞蹈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对心理因素的掌控与运用,从而使舞蹈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心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通过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而体现出来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逐步成为广大舞蹈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相关问题便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心理学;舞蹈教育;结合;运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纷繁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和成果是分不开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之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1842~1910年) 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掌握其规律,从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或采取的行动产生指导作用。而教育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分支——研究心理学在教育中的种种应用。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专业性舞蹈教育,如何有效而且正确地达到教学目的,成为众多业内教师积极探讨的一个话题。舞蹈是一门以人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情感,是人体的外部动作与内心世界深刻表达的紧密结合统一体现的完美艺术。《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表露的形式是人的外部形体动作、所表达的内涵还是情。也可以认为,舞蹈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最高艺术形式。而外部动作受心理的支配,形体动作只是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因此,心理学手段的正确运用,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可以对舞蹈教育起到非常积极良好的效果,而这一切都是以正确把握其关系和运用方法为基础的。

作为一名师范类高校舞蹈教员,除了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即充分认识“舞蹈教育心理”是搞好舞蹈基本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心理学与舞蹈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改革的深入,倡导“为人民服务”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逐步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培养与时俱进的舞蹈人才,“强行灌输,我教你学”的传统单边注入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步为“灵活引导,主动学习”所取代,而其中的引导便是心理学的运用。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里所讨论的心理学主要指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中,要分析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条件,以及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而教育心理学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动机的实质和形成、发展规律的规律,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在教学法的研究中,要分析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方法下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概念形成的过程;而教育心理学还要进一步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觉、表象、思维的相互作用,以及掌握知识到心智技能形成、发展的过程等规律。由此可见,心理学一方面可以为舞蹈教育提供一个指导和加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代舞蹈文化心理对舞蹈教育的影响

当代舞蹈文化展现的是当代人心目中所追求的舞蹈的一种文化现象,称之为文化心理。它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当代舞蹈的理解、认知以及表现方式。随着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1.在当代舞蹈文化全球化驱使下,会导致民族舞蹈文化的丧失,进而使舞蹈教育偏离正确的轨迹。近年来,舞蹈界出现一种否定民族舞蹈文化的现象。他们打着“发展”的牌子,将民族舞蹈文化改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舞蹈文化,它是一种在农耕文化圈里生成的舞蹈文化,是与农耕文化圈内生成的各种文化因素紧密相连、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和谐”社会功能的舞蹈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体现。而西方舞蹈文化则是建立于宗教基础之上,是西方文化史的一个体现。将中国民族舞蹈向其靠拢,必然会因为不同文化基础而产生强烈的冲突,结果便是产生出一个“异类”。

舞蹈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从教育者角度看,一些教育者为了个人利益,创造了一种更有效的更快捷的教育方式从而在单位时间上获得了个更大的利润。然而,在这种速食主义的教育中,质量必然无法保证。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之不同人的接受程度不同,或急或缓因人而异。高速填鸭式教育虽然可以使教育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利润,但是受教者的学习成果必然大打折扣。而从被教育者的角度看,天真烂漫的纯真少儿跳着成年人的舞蹈,看起来很怪诞;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追求挑逗性的媚俗动作;风格迥异的民族舞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变异着,一些舞蹈家们依据所谓全球审美标准评定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族舞蹈的优劣价值。因为这些都是跟着“市场需求”走所产生的一些现象,都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前提的。

2.对西方审美标准的认同,进而产生了异化民族舞蹈的心理。这种观点认为:西方舞蹈是先进的,其他民族舞蹈皆属落后、荒蛮、原始的,于是乎,将民族舞蹈文化置于被改造的地位。事实上,各国、各民族、各地域舞蹈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一些舞者对民族舞蹈的发展,只是对表层的、西方舞蹈的模仿和抄袭。这样做的结果便是西方的学不来,还丢了自己的东西,最终结果“四不像”。退一步讲,即使学来西方的舞蹈方式,由于民族舞蹈与其根基背景的截然不同,无法融合的结果就是丢掉本土的文化。

因此,一个现代舞蹈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具有批判旧传统中的僵化成分的勇气,亦应具有超越旧传统建设新文化的能力。因为只具有破坏力而缺少建设性的艺术行为缺乏说服力。另外,教育者还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旧习俗的攻击与挑战,承受失败和环境的重压,以健康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不媚权媚俗,不取媚西方。现代舞的艺术尺度永远存在于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定的文化“角色”之中,永远存在于一个民族的现代审美理想之中。注意不要教条地以传统与主流艺术的标准来要求与规范它们,防止在这种要求和规范之中使探索与实验精神萎缩,因为这种探索与实验精神萎缩所带来的不是现代舞一种舞蹈风格种类发展的滞缓,而可能将是一个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新的可能性的丧失。

三、如何将心理学融入舞蹈教育

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表演者有不同的心理培养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表演者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建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说,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动作与技能活动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可以从活动本身获得满足。因此,要重视儿童兴趣,只设置适于儿童发展程度的活动场所,不可以规定动作技能应遵守的程序和达到的标准。动作技能是兴趣主义的,而不是功利主义的。

2.利用客观世界的支持和反馈,建立起学习的激励机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充满动力,从而加强学习的兴趣。原理就在于学生之所以选择舞蹈的学习作为自己专业,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如舞蹈艺术形式在社会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舞台表演带来的荣誉与光环、社会各界对于舞蹈艺术的推崇,甚至于父母长辈的期望等,所以在他们的心中,自己所从事的舞蹈专业是与外界有紧密联系的,需要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反馈信息,并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建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循环圈。

3.在主观世界进行引导。因为除了客观世界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舞蹈艺术是充满向往和热爱的。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舞蹈的历史渊源、社会作用、民族特点、艺术流派等方式,使他们真正了解到舞蹈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使其从表面的喜欢进一步升华到内心真正的热爱。这样的主观情感的形成与确立可以对舞蹈学习动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心理学作为一门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并反之运用于指导人的行为的学科,其对于教育学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借助于正确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学与舞蹈教育的有机融合,把握住正确的时机运用正确的手段,那么必然能够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舞蹈教育之路。

[1][美]威廉·詹姆士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78.

[2]高楠.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1.

[3]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5.

[5]宿春礼.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6]周瑛,胡玉平.心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7]蒋明澄.心理科学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

:B

:1671-6531(2011)12-0099-02

苗燕,女,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者心理学舞蹈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