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
(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吉林长春 13003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面对高校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国高校都面临着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本文拟从PDCA循环理论视角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应用,所以又称“戴明环”,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特点是把质量改进看成是按照计划 (Plan)、执行 (Do)、检查 (Check)、处理 (Action)顺序的循环往复。
P阶段即制订计划阶段: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D阶段即实施阶段: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实施,确定分工,制定措施;C阶段即检查阶段:把任务的实施效果和工作目标进行比对,检查实施效果和既定目标的符合程度;A阶段即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对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于未实现的目标得出教训,提出解决办法,为下次工作提供依据[1]。
PDCA的四个阶段是持续循环,相互促进的。在管理工作运行中,PDCA循环能科学地将其四个阶段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严格依照其固有程序持续循环,共同围绕同一工作目标,将管理工作中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管理内容集为一体、彼此协调、互相促进,使各阶段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共同创造出良好的管理效能。
策划阶段是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第一阶段,在该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质量监控决策系统不科学,教学质量监控规划系统不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分析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设计系统不合理[2]。
实施阶段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执行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执行力度不够,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够;二是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具有可操作性;三是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本来具有的资源和条件没有做到有效利用。
该阶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没有确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结果与标准无法比较;二是缺乏找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问题的手段,不知道存在什么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三是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问题后,面对问题无计可施。
处置阶段是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反馈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二是缺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没有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三是没有建立起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不平稳[3]。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策划系统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由学校主管教学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的。
(1)决策系统,指选择一名高校主管教学校长作为监控决策代表,由其牵头组织确定学校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制定教学质量方针与教学质量目标,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质量能力的组织体系。
(2)规划系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整体结构策划,明确高等院校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组织体系,是高校主管教学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设计好的教学决策系统,设计出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规划系统[4]。
(3)分析系统,指进行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及确定问题解决思路的组织体系。
(4)设计系统,是指确定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方法和准则及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的组织体系。
在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阶段,其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证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相关文件的实施为主要工作目标,建立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文件实施体系。
(1)优化配置、合理调配资源。构建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根据学校现有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整,优化配置。
(2)提高认识、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对高校主管教学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具备行使教学管理权力的能力,了解教学基本规律。
(3)加强监控、保证实施效果。主管教学校长、教学管理部门乃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监控,把对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当成一种责任。
检查阶段是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1)教学计划制定检查。通过专家访谈、家长访谈和用人单位访谈,了解他们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反映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访谈结果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调整。
(2)教学过程执行检查。教学过程检查包括师生评价、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
(3)教学结果效果检查。教学效果结果检查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教师科研成果评价和教育部门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学生平时成绩和考试试卷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校的教学效果;教师科研成果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反映出教师在该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和专业水平;教育部门通过科学的指标对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能够有效地反映出高校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程度,为高校进一步修正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提供方向[5]。
处置阶段是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最后阶段,更是整个体系不断前进的新起点。该阶段主要通过在校生信息网、教师信息网和毕业生信息网信息的反馈来实现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
(1)在校生信息网。在校生信息网的评价反馈主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2)教师信息网。教师信息网的评价反馈主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生、教师和专家。教师对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反馈到学校:一是通过院系的教务员反馈;二是通过学校的教师信息网反馈;三是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专家直接反馈。
(3)毕业生信息网。毕业生信息网的评价反馈主体主要有三部分构成: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反馈到学校:一是通过校友信息员反馈;二是通过曾经任课教师反馈;三是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直接反馈。
[1]范玉成,郑学军.PDCA循环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240-241.
[2]李新发.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职教管理,2007(11):57-58.
[3]刘书庆,吴田.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方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66-70.
[4]温德华,张孝金.PDCA循环模式在高职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7(2):35-37.
[5]俞继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PDCA模式的实践探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