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 00:52:12邬姝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建构主义

邬姝丽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北京 100083)

以往的口译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电脑,播放磁带,主导整堂课。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被动接受听到的信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技巧的讲解,纠正语言点、错误的句式,单调一对多的操练。其结果是学生对口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巧,甚至认为参考译文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注重口译过程,学生间缺乏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没有互动。针对这一现状,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互动的、复杂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William&Burden(2000)在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认为知识是由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自己建构的,不是由他人传递或主体被动获得的。同时社会建构主义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所发生的环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同学和各种资料,将新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加工和构建。该模式确定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任务和环境这三个中介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社会构建主义认为教师扮演促进者角色,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为积极参与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Duffy&Cunningham,1996)。社会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建构性。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所听到的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梅德明,2000)口译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情境交融性。口译的运作场合通常是人对人、面对面的场合。鉴于口译自身的特点,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应用到口译教学中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社会构建主义提倡“基于问题”(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做独立研究,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意识。设计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口译技能和口译质量。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师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的传送者而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参与口译学习过程,与同学们积极讨论学习材料,通过口译实战演练,主动进行意义构建。

二、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实施

口译是一门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它需要译员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心里素质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吴冰,2004)英语专业本科生阶段的口译教学大多数是交替传译口译。交替传译需要译员面对听众,应付大场面,所以不能怯场。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口译的特点,笔者借助建构主义的四个方面,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式学习模式,重视实战演练的情境,设置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二人合作学习小组

鉴于口译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大班教学 (40人),学生的座椅是固定的,所以相邻的两个同学组成伴儿易于讨论。口译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口译课是交替传译。在交替传译时,译员通常是在听了一段话或听一个完整的意思后再进行翻译。交替传译的特点表明设计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的方式增加口译实践机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口译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包括角色扮演和讨论。例如有关新闻发布会的口译资料。一个同学扮演新闻发言人,另一个同学充当译员。第一轮后,两个同学互换角色,这样他们都得到练习的机会。之后二人就他们所练习的译文进行磋商,找出不当的译文,进行改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观众,认真倾听。当同学们对自己的译文有疑惑时,教师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译文给予积极评价,同时指出问题,提供参考的译文。讨论是合作学习策略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口译技能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笔记练习。笔记的质量直接影响译文。如何记笔记,笔记记什么是笔记学习的关键。尽管教师提供记笔记标准,然而笔者发现每个同学的笔记都不一样。有的同学的笔记字迹潦草,有的同学的笔记记得太多,有的同学记不住笔记符号。总之,记笔记是口译技能训练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让同伴互换对方的笔记,然后讨论各自笔记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每组同学把他们认定好的笔记展示给大家。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笔者发现大多数同学的笔记质量提高了。

2.实战演练情景

口译教学以口译技能训练和课堂操练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口译教学的实战性原则决定了口译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口译练习的环境。我校口译课每周一次,为了让更多同学有机会操练,笔者每次课都让一对或两对同学到讲台作现场口译模拟训练,全班同学做观众。尽管大多数同学有紧张心理,尽管他们的表达不连贯,产出质量不高,但他们得到了锻炼。大多数同学告诉笔者,当他们第二次作口译实战演练时,他们能够做到从容自如。这种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课外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相关背景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口译教学的每个单元由一个口译话题组成。每次上课前笔者让学生们就所讲的话题进行资料收集,所收集的资料可以是英文的,也可以是中文的,更可以是英汉对照的。他们可做相关话题的词汇积累、背景知识了解。如关于旅游话题,学生可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点,然后介绍给全班同学。一堂课下来后大家不但了解了不少旅游景点,还记住一些介绍景点的专有名词。这种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同学们资源共享。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口译教学的第二学期 (2010-2011)实施的。到学期末考试时,全班同学的口译成绩平均分为79.32%,比第一学期的平均分72.97%提高了6.35%。笔者也就该学习模式与一些同学进行了访谈,下面是他们总结的一些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口译练习的机会

口译练习中,二人为中心的小组学习,使两个同学都到了口译练习的机会。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练习,他们互相转换角色,结果是二人得到了均等的机会。全班的这种同步操练使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和机器互动,教师用鼠标点到哪个同学,哪个同学就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其他同学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评。现在这种合作学习使全班同学互动起来,教师也离开了电脑,走到同学中,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不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2.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为课堂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口译的个体风格及多样性。对于一句话的翻译,教师鼓励学生提供多种版本的翻译。对于录音练习,多人讲评的模式尊重学生译文的多样性,这使得学生感觉到他们的译文受到了认可,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3.创建了理想的学习情境

口译需要实战演练的机会。学生们到讲台前进行角色扮演,一些扮演记者招待会的发言人,一些扮演商务谈判的高手,另一些扮演口译译员。从这些角色扮演中他们体会到口译的现场气氛,体会到口译的不可预测性,体会到口译译员的责任。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切身体会到口译的复杂性。这种演练为他们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口译这种职业要求译员是一个杂家,具备广博的知识、出众的记忆力、流畅的发音和表达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译实战演练以及合作学习令他们的听、说、译、表达、记忆及记笔记等综合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现在他们的产出性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就是说他们的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增强了。

四、问题及建议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指导下的口译教学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口译模拟训练,课外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班教学的课堂讨论及角色扮演浪费时间,不能保证课程进度;讨论时有些同学敷衍,多余的时间用来聊天。鉴于以上两个问题,笔者提供以下两条建议供参考:

1.实行小班教学

40人组成的口译班确实不利于实行合作学习。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角色扮演,教师都需要时间讲评或检验学生们的成果。人数多,所用的时间自然就多。如果考虑教学进度只顾及一些同学,另一些同学就会受到冷落,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最重要的是教师不可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反馈,也就不可能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的、真实的评估。

2.将课堂讨论与教学评估结合起来

教师应明确课堂活动是最后教学评估的一部分,通常我校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教师评价、组内评价、集体评价组成,各占10%。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监督一些讨论时有惰性的同学,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角色扮演和多人互动的实践中。

[1]Williams.M,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Duffy.T.M,Cunningham,D.J.Constructivism: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deliveryof instruction[M].Handbookof Research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Macmillan,1996.

[3]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吴冰.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